其實(shí),我們前面已經(jīng)反復(fù)說到了。這是以鼻病為代表,那么耳病呢?口腔的病變呢?咽喉的病變呢?頭竅的病變呢?其實(shí),都存在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升清降濁來治療,而不是發(fā)表清里來治療。
清代醫(yī)家張秉成在《成方便讀》里是這樣說的,談到蒼耳子散說:“然此方總嫌其升散之藥多,苦降之藥少,不如用藿香葉凈末,豬膽汁泛丸服之愈為妙也?!?/p>
張秉成在談到蒼耳子散的時候說這個蒼耳子散治鼻淵,升散的藥太多了,苦降的藥太少了。他的這個認(rèn)識是對的,迫使了很多醫(yī)家在使用的時候,加用了苦降的藥,那么,把這個偏性就扭過來了,只要一扭過來,在臨床上就完美了。
但是《成方便讀》里又提供了另一張方劑,用藿香和豬膽汁,這樣使用好,藿香葉和豬膽汁合起來就是藿膽丸。
《醫(yī)宗金鑒》里面有奇授藿香丸。我們現(xiàn)在折中成藥藿膽丸里面是藿香,豬膽汁又加了蒼耳子,加了帕爾敏,是改造型的復(fù)方了。但是原本的藿膽丸的組成就是這樣組成的:藿香連枝葉八兩。研細(xì)末,雄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錢,食后蒼耳子湯下,或黃酒送下。
主治鼻淵:此證內(nèi)因膽經(jīng)之熱,移于腦髓,外因風(fēng)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竅中時流黃色濁涕,宜奇授藿香丸服之。
就是藿香和豬膽汁組成的丸劑。藿膽丸的服用很講究,要用蒼耳子煮水服下。現(xiàn)在的中成藥藿膽丸就是藿香,豬膽汁,蒼耳子,合了西藥里的帕爾敏這樣組成的復(fù)方。
膽汁是清膽熱的,前面我們看到很多醫(yī)家喜歡加黃芩,梔子。這兩者是有差別的,在鼻淵里面有一部分是肺熱,有一部分是膽熱。如果是肺熱,我們需要加清肺熱的藥。如果是膽熱,我們需要加清膽熱的藥。根據(jù)臨床辨證的結(jié)果去用。
但是,組方的格局,組方的大法就是這樣的。于是,我們在臨床上用的時候,就要思考,蒼耳子散里面的四味主藥: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這四味藥里面,蒼耳子書上說有毒,確實(shí)是有小孩子喝了含有蒼耳子的方劑,就會吐,于是就想到古人說的蒼耳子有毒,所以,有醫(yī)家認(rèn)為把蒼耳子炒了以后用,這樣會安全一些。既然古人說蒼耳子有毒,我們在用藥的時候還是應(yīng)該慎重一點(diǎn)。盡管古書上用蒼耳子用得很廣的,特別是在清竅的病變里,還有風(fēng)濕病痛的痹病里面用得很多的。
既然蒼耳子用起來有人感覺不舒服,那么,我們就不用蒼耳子了,把蒼耳子去掉,把藿膽丸里面的藿香借過來,藿香吃了不但胃不難受,藿香反而還有和胃的作用,于是,就把蒼耳子去掉,把藿膽丸里的藿香借過來。
還有就是薄荷,以前煎藥的時候,最大的毛病就是薄荷要后下,所以,在抓藥的時候就把薄荷包在一邊了,病人拿回去最后忘記把薄荷放下去了,說藥吃完了怎么還有幾副藥。既然是忘了后下薄荷,就意味著這個方劑就偏了。還有一種情況,病人也知道要后下,當(dāng)要后下的時候,發(fā)現(xiàn)藥罐里的水沒有多少了,這時候怎么辦呢,是重新再加水進(jìn)去煮呢還是怎么樣。所以,這個后下藥,會給病人帶來很多的麻煩。
既然薄荷有這么麻煩,于是,也就把薄荷也不用了,那么不用薄荷,應(yīng)該用什么藥呢?后來,就用蔓荊子來代替薄荷。薄荷升散通竅,辛涼的,蔓荊子也是辛涼的,也有很好的升陽通竅的作用,于是就把蒼耳子散的四味藥變成了藿香,辛夷,白芷,蔓荊子,感覺這樣變過來也挺好的。
蒼耳子散里面有茶清,茶清是苦的,我們不用茶清,我們就選清肺的黃芩,清肝膽的龍膽草。如果這個熱是肝膽熱,我們就用龍膽草,如果這個熱是肺熱,我們就用黃芩。這樣就組成了臨床上常用的一張治療鼻淵的方子,再隨證加減,這樣效果就會很好。
如果需要用苦寒藥,我們用以黃芩,龍膽草為代表的苦寒藥,如果我們不想用苦寒藥,想把他變成甘寒藥,或者例如小孩考慮口感的問題,我們可以選用五味消毒飲里面甘寒藥。這樣清升濁降,鼻子通了,黃涕沒了。
如果考慮脾胃的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固護(hù)脾胃,加點(diǎn)雞內(nèi)金,或者加點(diǎn)枳術(shù)丸等等,這樣治療鼻淵效果不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