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肺熱方劑大全收集整理(121~150方)

121、冬瓜粥

  【處方】新鮮連皮冬瓜80-100g(或冬瓜子干的10-15g,新鮮的30g),粳米適量。

  【功能主治】利小便,消水腫,消熱毒,止煩渴。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包括急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癥,暑熱煩悶,口干作渴,肺熱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先將冬瓜洗凈,切成小塊,同粳米適量一并煮為稀粥,隨意服食?;蛴枚献蛹逅ピ?,同米煮粥。

  【摘錄】《藥粥療法》引《粥譜》

122、地榆散

  【處方】地榆半兩(銼),柏葉3分,甘草半兩(銼,生用),吳藍(lán)3分,黃芩3分,刺薊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肺熱盛,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青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

123、定喘湯

  【別名】千金定喘湯(《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白果21枚(去殼,炒黃色,分破)麻黃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蘇子6克,法制半夏(如無,甘草煎湯,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宜肺平喘,清熱化痰。主風(fēng)寒外束,痰熱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黃,胸悶氣喘,喉中有哮鳴聲,或有惡寒發(fā)熱,舌苔薄黃,脈滑數(shù)。現(xiàn)用于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時(shí),徐徐服之。

  【注意】新感風(fēng)寒,無汗而喘,內(nèi)無痰熱者,或哮喘日久,氣虛脈弱者,均不宜用。白果有小毒,不宜過服和久服。

  【備注】方中麻黃宜肺平喘,白果斂肺定喘,一開一收為君;杏仁、蘇子、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為臣;桑白皮、黃芩清泄肺熱為佐;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以潤肺為使。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熱之功。

  【摘錄】《扶壽精方》

124、地黃丸

  【處方】生地黃1斤,生姜2兩,蜜3兩(以上2味同搗取汁,和蜜,銀器內(nèi)煎成膏),柴胡(去苗)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百合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百部半兩,桔梗(炒)半兩,木通(銼)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惡實(shí)(炒)半兩,紫蘇子半兩,人參1分,桂(去粗皮)1分,木香1分,芎窮1分,當(dāng)歸(切,焙)1分,射干1分。

  【制法】上17味為末,與前膏拌勻,涂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熱,上熱下冷,背髆疼痛,痰涕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臨臥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125、大青散

  【處方】大青1兩,梔子仁1兩,羖羊角(鎊)1兩,大黃(銼,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肝肺熱甚上攻,白睛覆蓋瞳人。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服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126、川貝雪梨膏

  【處方】梨清膏400g 川貝母50g 麥冬100g 百合50g 款冬花25g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稠厚的斗流體;味甜。

  【炮制】以上五味,梨清膏系取鮮梨,洗凈,壓榨取汁,梨渣加水煎煮2小時(shí),濾過,濾液與上述梨汁合并,靜置24小時(shí),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為1.30(90℃)的清膏;川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xiàng)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48小時(shí)后進(jìn)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備用;藥渣與其余麥冬等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4小時(shí),第二次3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shí),取上清液濃縮至適量,加入上述川貝母漉液及梨清膏,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為1.30(90℃)的清膏。每100g清膏取蔗糖400g,制成轉(zhuǎn)化糖,加入上述清膏中,混勻,濃縮至規(guī)定的相對(duì)密度,即得。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注意】忌辛辣食物。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127、柴胡湯

  【處方】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1兩,芎藭半兩,獨(dú)活(去蘆頭)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貝母(去心)半兩,款冬花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壅痰毒,頭眩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128、參蘇理肺丸

  【處方】葛根80兩,前胡80兩,法半夏80兩,沙參80兩,茯苓80兩,木香14兩,蘇葉160兩,枳殼(炒)80兩,桔梗80兩,甘草40兩,橘皮80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過羅,用鮮姜16兩、紅棗16兩熬湯,泛為小丸。每16兩用滑石3兩3錢為衣,闖亮。

  【功能主治】宣解肺熱,表散寒邪。主肺經(jīng)濕熱,感冒風(fēng)寒,咳嗽痰盛,鼻塞聲重。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129、定喘湯

  【處方】款冬花、杏仁、熟半夏、枯芩、蘇子、甘草、桑白皮、麻黃(冬春帶節(jié),夏用根節(jié),秋季根多本少)。

  【功能主治】肺風(fēng)痰喘。

  【用法用量】加炒白果肉(去皮心)數(shù)個(gè),河水煎服。

  【注意】忌生姜引。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

130、地骨散

  【處方】柴胡7分5厘,地骨皮7分5厘,桑白7分5厘,枳殼7分5厘,前胡7分5厘,黃耆7分5厘,茯苓5分,五加皮5分,人參5分,甘草5分,桂心5分,白芍5分。

  【功能主治】肺熱,熱在皮膚,日夕甚,喘咳灑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二

131、大黃丸

  【處方】川大黃3分(銼,微炒),天門冬(去心,焙)半兩,百合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兩,木通(銼)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半兩,川樸消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龜胸,肺熱壅滯,心膈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溫水研破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132、撥云散

  【處方】黃連、黃芩、石決明、川芎、白芍、草決明、麥門冬、甘草、菊花。

  【功能主治】三焦不順,肝風(fēng)上沖,肺熱氣盛,腦脂流下,致浮翳內(nèi)障,不痛不癢,臨光無神,翳如銀色,瞳睛赤色,陰看略大,陽看略小。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撥云湯”。

  【摘錄】《眼科全書》卷三

133、薄荷煎圓

  【處方】龍腦薄荷(取葉)十斤,防風(fēng)(去苗)、川芎,各三十兩??s砂仁五兩,桔梗五十兩,甘草(炙)四十兩。

  【炮制】上為末,煉蜜為圓,每?jī)勺魅畧A。

  【功能主治】消風(fēng)熱,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治遍身麻痹,百節(jié)酸痛,頭昏目眩,鼻塞腦痛,語言聲重,項(xiàng)背拘急,皮膚瘙癢,或生癮疹。及治肺熱喉腥,脾熱口甜,膽熱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脫著傷風(fēng)。并沐浴后,并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xì)嚼,茶、酒任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134、柴胡湯

  【處方】柴胡(去苗)2兩,竹茹2兩,桔梗(炒)2兩,紫菀(去土)2兩,知母(炒)2兩,貝母(去心,炒)2兩,訶黎勒皮1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痿。久嗽不已,四肢煩熱,頰赤咽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生地黃汁半盞,烏梅1個(gè)(拍碎),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再夜1。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135、定喘湯

  【處方】炙麻黃、杏仁、桑皮、枯芩、蘇子、瓜蔞、葶藶。

  【功能主治】麻癥氣逆膈熱,肺熱咳嗽。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136、地骨皮丸

  【處方】地骨皮、黃耆、桑白皮、山梔子、馬兜鈴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甘草膏為丸,如芡實(shí)大。

  【功能主治】肺熱口臭,口中如膠,舌干發(fā)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噙化。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

137、川貝枇杷露

  【處方】川貝母10兩零5錢,枇杷葉24兩,桔梗2兩,白糖240兩,檸檬酸1錢7分5厘,薄荷腦5分5厘,苯甲酸8錢8分,尼泊金6分,杏仁香精17.5ml,楊梅香精12.5ml。

  【制法】取川貝母軋為4號(hào)粗末,取川貝母粗末用七倍量70%乙醇按滲濾法提取,縮約至400毫升,取枇杷葉、桔梗用同煮提法提取2次,合并濃縮約至1升,加入煉糖攪拌均勻,以蒸餾水調(diào)整應(yīng)出液至足量11升,灌裝玻璃瓶?jī)?nèi),每瓶100ml。

  【功能主治】清熱宣肺,止咳化痰。主傷風(fēng)咳嗽,肺熱咳嗽及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每服10ml(約1湯匙),1日3次。溫開水送服,小兒酌減。

  【摘錄】《中藥制劑手冊(cè)》

138、薄荷煎丸

  【處方】龍腦薄荷(取葉)10斤,防風(fēng)(去苗)30兩,川芎30兩,桔梗50兩,縮砂仁5兩,甘草(炙)40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jī)勺?0丸。

  【功能主治】消風(fēng)熱,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主遍身麻痹,百節(jié)酸疼,頭昏目眩,鼻塞腦痛,語言聲重,項(xiàng)背拘急,皮膚瘙癢,或生隱疹,及肺熱喉腥,脾熱口甜,膽熱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傷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茶、酒任下。

  【摘錄】《局方》卷一

139、定喘散

  【處方】枯黃芩5錢,橘紅5錢,枇杷葉5錢,青黛3錢,蘇子3錢,甘草3錢,膽南星5錢,川貝母7錢,花粉7錢,桑皮7錢,杏仁7錢,前胡7錢,款冬花7錢。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清肺定喘,除痰解熱。主肺熱喘急,口干痰盛,夜不得臥,胸高氣促,張口抬肩,面赤身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生姜湯水送下。

  【注意】肺寒喘嗽及氣虛人禁用。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140、地骨皮散

  【處方】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

  【功能主治】小兒肺熱。有時(shí)發(fā)熱,過時(shí)即退,來日依時(shí)復(fù)發(fā),其狀如瘧。

  【用法用量】生姜3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141、大黃湯

  【處方】大黃(銼,炒)1錢半,甘草(炙,銼)1分,桑根白皮(炙,銼)3分,蔥白(并根)3莖。

  【功能主治】肺熱,久咳嗽,涕唾多。

  【用法用量】上銼,如麻豆大,童便1盞半,同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142、柴胡湯

  【處方】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梔子仁、赤芍藥、升麻、麥門冬(去心)、甘草(炙,銼)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去脾肺熱毒氣。主斑痘瘡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小盞,去滓放溫,食后、臨臥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

143、鼻炎丸

  【處方】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荊子10克,防風(fēng)10克,芥穗10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殼10克,牛角100克,細(xì)辛5克,龍膽草5克,辛荑15克。

  【制法】共為細(xì)末為密丸,每丸熏3.5克。

  【功能主治】發(fā)表散風(fēng),清熱解毒,宣肺通竅。主風(fēng)寒伏郁化熱,肺熱不宣,重蒸清竅。

  【用法用量】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婦慎服。

  【摘錄】《中醫(yī)雜志》

144、貝母丸

  【處方】貝母45克(煨令微黃)桔梗30克(去蘆頭)甘草30克(炙微赤,銼)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傷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勞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送下。另用如彈子大1丸,綿裹含咽。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145、地黃湯

  【處方】土地黃汁5合,黃明膠1兩,生藕汁3合(如無,即單用地黃汁)。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腳氣,熱毒沖上,氣急傷肺,或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上先以地黃汁微火煎,令膠消盡,傾瓷器內(nèi),下藕汁攪勻,分為2服,不拘時(shí)侯。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146、保喉片

  【處方】連翹20兩,甘草30兩,麥門冬10兩,黨參20兩,百部1錢,元參20兩,烏梅20兩,黃耆10兩,云故紙20兩,訶子肉10兩,僵蠶10兩,桔梗20兩,天花粉10兩,蟾酥2錢5分,冰片5錢,薄荷油1兩,薄荷腦3錢,白糖190兩。

  【制法】取桔梗、天花粉共為細(xì)粉,取部分細(xì)粉與蟾酥共為細(xì)粉,再將其余細(xì)粉陸續(xù)配研。取連翹至僵蠶等11味,用煮法提取2次,濃縮稠膏約40兩。取桔梗等細(xì)粉與連翹等濃縮膏攪勻,加入白糖,共為細(xì)粉,制粒壓片。

  【功能主治】生津止咳,潤肺利咽,滋陰消炎。主陰虛肺熱,咽痛喉炎,聲音嘶啞,咽干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2片,含化,1日3-4次。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中藥制劑手冊(cè)》

147、半夏散

  【處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30克 射干30克 牛蒡子(微炒)30克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22克 羚羊角屑22克 桔梗(去蘆頭)22克 昆布(洗去咸味)22克 檳榔22克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5克 赤茯苓22克 甘草(炙微赤,銼)15克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宜肺理氣,化痰軟堅(jiān)。主氣郁痰凝,結(jié)成癭氣,咽喉腫塞,心胸?zé)灐?/p>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148、貝母丸

  【處方】貝母1兩半(煨令微黃),桔梗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紫菀1兩(洗,去苗土),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勞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如彈子大,綿裹1丸,含咽亦佳。

  【摘錄】《圣惠》卷十四

149、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切)1升,升麻8分,玄參8分,芍藥8分,柴胡8分,麥門冬(去心)8分,貝母6分,竹葉(切)1升,白蜜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肺熱咳嗽.喉有瘡。

  【用法用量】地黃煎(《圣濟(jì)總錄》卷三十)。

  【注意】忌蕪荑、熱面、豬犬肉、油膩。

  【摘錄】《外臺(tái)秘要》卷三引《廣濟(jì)方》

150、柏葉浸劑

  【處方】鮮側(cè)柏葉32克,75%酒精100毫升。

  【功能主治】清泄肺熱,涼血解毒。主熱邪傷肺,皮毛憔悴。

  【用法用量】鮮側(cè)柏葉放入精酒中浸泡,7天后方可使用。用棉球蘸藥液少許,涂搽患處。

  【摘錄】豐明德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補(bǔ)肺氣虛的中藥方
系列方512
雞蘇散
含有大黃的處方(七十一)
含有葶藶的處方(六)
阿膠散(咳喘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