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亂世逐鹿王霸迭起 |
李唐王朝滅亡后,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中原處于分裂動蕩之時,晉陽便又一次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中心。只要占據(jù)了晉陽,便可稱雄稱霸,進一步圖取中原。五代中的后唐、后晉、后漢以及十國中的北漢,均興起于晉陽。 一、李存勖依托晉陽建立后唐 突厥族沙陀部貴族李克用是唐末亂世梟雄,因鎮(zhèn)壓黃巢農(nóng)民起義有功,于883年(唐中和三年)受封為河東節(jié)度使,后來又晉封晉王,虎踞晉陽,擁兵自重。朱溫(一名朱全忠)在汴(今河南開封)代唐稱帝,建立后梁前后,李克用與朱溫對峙17年,長期爭戰(zhàn)不休。晉陽城曾經(jīng)數(shù)次被朱溫軍隊圍困,901年(唐詔宗光化四年),朱溫大將氏叔淙領兵5萬出石會關,經(jīng)洞渦河圍困晉陽城,城中軍民甚懼。時逢久雨連陰,汴軍糧草不濟,士兵瀉疾,朱溫軍隊不戰(zhàn)自退。次年,朱溫軍隊又圍晉陽,攻城甚急。晉陽城中兵未集,李克用晝夜守城,不得寢食,有棄晉陽退守云州之意,經(jīng)他人勸阻方止。克用之弟克寧為忻州刺史,聞朱溫圍困晉陽,便迅即率軍還晉陽,要與城共存亡,眾心乃定。李克用又派敢死隊夜入汴營驚擾,汴軍備御不暇,方退兵。 908年(后梁開平二年),李克用卒,其子李存勖繼位晉王。李存勖是克用次妻曹氏所生,他在游晉陽城西童子寺曾題詩:“西登童子寺,東望晉陽城。金川千點綠,汾水一條清?!彼^晉王位后,與后梁又對峙15年。其間在916年,后梁匡國節(jié)度使王檀曾率兵3萬,出陰地關趨晉陽城下,晝夜急攻。晉陽城內毫無準備,幸有原代北故將安金全退居在城中,請以庫存兵甲襲擊后梁軍,乘夜率子弟及家丁數(shù)百人出北門,擊梁兵于羊馬城,又逢昭義節(jié)度使李嗣源援兵至晉陽,才擊退梁軍。923年(后梁龍德三年),李存勖滅梁建唐,在洛陽即帝位,改元同光,追尊李克用為太祖皇帝,以晉陽為“西京”,隨后又改為“北都”。 二、石敬瑭在晉陽登基建立后晉 后晉皇帝石敬瑭也是沙陀人,初在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做“左射軍”親兵頭目,梁晉戰(zhàn)爭時屢有戰(zhàn)功,曾受到晉王李存勖贊賞。他曾幾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中,李嗣源對他很是倚重,視為心腹,并把女兒永寧公主嫁他為妻。926年(后唐同光四年),李嗣源至魏州平叛,時逢莊宗李存勖死,嗣源部下和魏州叛軍一齊擁戴李嗣源入洛陽稱帝,是為后唐明宗。石敬瑭在這次兵變中推波助瀾有功,被封為保義軍節(jié)度使,賜號“竭中建策興復功臣”。不久又升遷為獨當一面的河東節(jié)度使,駐守晉陽。936年(后唐清泰三年),末帝李從珂改調石敬瑭為天平節(jié)度使。石敬瑭不愿意離開晉陽,與部下相商,有意叛唐自立。部將劉知遠、桑維翰等都表示贊同,于是石敬瑭上表后唐末帝,罵他不該當皇帝。末帝大怒,一面降詔撤銷石敬瑭官職,一面命大將張敬達率大軍至晉陽城南晉安寨(晉祠以南),將晉陽四面團團包圍,石敬瑭連忙向契丹族求援。七月,契丹主耶律德光親率5萬騎兵,過雁門關抵達晉陽城下,張敬達兵敗退走。時年54歲的石敬瑭厚顏無恥,出城拜34歲的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子”。接著契丹主又封石敬瑭為大晉(史稱后晉)皇帝。于是石敬瑭在晉陽城南的柳林祭天壇登皇帝位,同時割讓幽(今北京)、云(今大同)、朔(今朔州)等16州土地給契丹,并每年貢幣30萬。 石敬瑭為爭奪王位采取勾結外援、割地稱“子”的手段,開中國歷史之先例,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連親信大將劉知遠都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莫及?!笔磋┰跁x陽稱帝的第二年遷都開封,定晉陽為北京。他在位10年,殘酷盤剝人民,多方搜刮以媚契丹。 三、劉知遠據(jù)晉陽建立后漢 后漢皇帝劉知遠先祖也是沙陀人,后入中原,數(shù)世居住在晉陽。后唐與后梁爭戰(zhàn)中,他在李克用養(yǎng)子李嗣源部下當兵。一次戰(zhàn)斗中,石敬瑭被后梁所襲,有性命之危,劉知遠救石敬瑭出險境。石敬瑭就把他從李嗣源那里要到自己麾下,任牙門都校之職。石敬瑭稱帝時,劉知遠參與其謀,日益顯貴,歷任許州節(jié)度使、宋州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步都指揮使、河東節(jié)度使、北京(太原)留守等職。石敬瑭死后,后晉出帝石重貴封劉知遠為太原王。但劉知遠卻不服從石重貴調遣,只是一心在晉陽稱霸,以圖帝業(yè)。947年(后晉開運四年),契丹進攻中原,攻入開封,后晉滅亡,契丹主耶律德光登大遼皇帝位。劉知遠一面向契丹奉表稱臣,一面在晉陽登基,國號大漢(史稱后漢)。但次年便去世,年僅18歲的皇子劉承于靈柩前繼帝位,是為隱帝。但短短3年時間,便被后周郭威所滅。劉知遠雖然也和石敬瑭一樣被契丹呼為“兒皇帝”,但他對契丹主要是利用,而不是投降,還和契丹打過兩次仗,一次敗契丹于秀容,一次敗契丹于朔州陽武谷。劉知遠出身下層,悉知民間百姓疾苦,其政治措施相對地照顧到一些百姓的利益。相傳劉知遠皇后李三娘的故里是榆次鳴李村,村中至今還有李三娘少時汲水之井。據(jù)說三娘甚是賢惠,曾勸劉知遠向老百姓少征軍餉,并拿出私蓄勞軍。戲曲《白兔記》就是根據(jù)李三娘的傳說故事編成的。 四、劉崇在晉陽稱帝建立北漢 北漢是十國之中惟一的北方割據(jù)政權,是后漢的殘余勢力。劉知遠稱帝后,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封其弟劉崇為河東節(jié)度使、北京(太原)留守,鎮(zhèn)守根據(jù)地晉陽。950年(后漢乾三年),后周郭威滅后漢,劉崇于次年在晉陽稱帝,史家為與當時的南漢(在今廣東、廣西地區(qū))相區(qū)別,稱之為“東漢”(《新五代史》)或稱之為“北漢”(《資治通鑒》)。劉崇依附于遼,令子劉承鈞為太原尹,與周世宗柴榮對峙。北漢疆域很小,僅有晉陽周圍10州,即并州(今太原)、汾州(今汾陽)、忻州、(今忻州)、代州(今代縣)、嵐州(今嵐縣)、憲州(今靜樂)、沁州(今沁縣)、遼州(今左權)、石州(今離石)、麟州(今陜西神木),其后又添設隆州(今祁縣)。地盤雖小,卻也歷經(jīng)4主,維持了29年,直到宋朝成立后20余年方被滅國。北漢小政權能像釘子一樣較長時間固定在晉陽大地,其原因有二。一是拼命斂財,除征收各種苛捐雜稅外,還侵占五臺山僧人的布施收入和飼養(yǎng)的馬匹,同時又在柏谷(今繁峙縣南)采礦煉銀,每年得銀萬兩,然后將大量錢財進貢契丹遼國,以遼國為后盾。二是依據(jù)高大險固的晉陽城為屏障,954年(北漢乾七年),后周柴榮率大軍打到晉陽城下,旗幟環(huán)城40里,距城300步設3層包圍。但從四月圍到六月,也攻不下晉陽城。又遇上大雨連綿,士兵疲病,柴榮無奈,只好退兵。 李存勖的后唐、石敬瑭的后晉和劉知遠的后漢這三個由沙陀人相繼建立的小國,均從晉陽興起,縱橫馳騁于中原,晉陽是他們立國的基礎;而在都城南遷后,走上滅亡之路的決定性因素,又恰恰出在晉陽。后唐、后晉、后漢程式化的發(fā)展說明,晉陽是一個政治軍事極端敏感的中心,王位更迭總是因它而起,再擴展影響至周邊,而那些文化底蘊單薄、長于殺伐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一旦脫離開晉陽進入中原腹地,就必然面臨崩潰的結局。這一階段晉陽的盛衰變遷是中國北方歷史發(fā)展的縮影。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