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醫(yī)訊(微信公眾號:lbyisheng)
補鈣似乎成了中國媽媽不可避免的話題,很多媽媽總擔心自己的寶寶缺鈣,魚肝油啊鈣片的什么買一大堆,按時按量給寶寶吃。也有些家長很抵抗額外給寶寶添加這些保健品,認為是商家缺心眼的推銷手法。這兩派觀點孰是孰非呢?寶寶到底應不應該補鈣呢?
1. 你的寶寶真的缺鈣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缺鈣的癥狀,例如睡眠不安、出汗多、頭發(fā)稀疏等。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佝僂病的體征,例如囟門閉合遲、串珠肋、骨關節(jié)端增大、身體承重骨頭出現(xiàn)畸形(O型腿、X型腿)等。要提醒家長們注意的是,缺鈣是可能出現(xiàn)這些癥狀體征,但是不是出現(xiàn)了寶寶就一定是缺鈣呢?
這個反推結論顯然是不成立的。就像睡眠不安、出汗多也可能是其他情況所致,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癥狀就斷定寶寶缺鈣,并且匆匆忙的給寶寶服用大量的保健品,這樣反而可能傷害到寶寶。再者,即便出現(xiàn)佝僂病的體征,也不一定是缺鈣導致的,還有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磷或者有腎臟、肝臟疾病導致的。所以如果一有癥狀和體征,不求助于專業(yè)人士,就判斷自己孩子缺鈣,可以說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
2. 怎樣才能知道寶寶是否缺鈣?
除了前文描述的癥狀和體征外,還要注意寶寶是否存在偏食問題。奶制品和早餐麥片都是含鈣比較高的食品,而蛋黃、魚肝油和植物黃油都是含維生素D較高的食品,如果你的寶寶日常飲食里面沒有這些食品,就比較支持可能缺鈣的理論。
缺鈣多數(shù)是維生素D缺乏或者飲食不均衡導致
從臨床經驗上看,寶寶缺鈣比較多見的由于維生素D缺乏或者飲食不均衡導致鈣吸收不足所致。為什么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缺鈣呢?因為食物里面的鈣是需要在維生素D的幫助下才能從腸道吸收到血液里,如果維生素D缺乏,單純補充鈣劑,身體也是不能很好吸收鈣的。當然,是否缺鈣要結合日常飲食攝入維生素D和鈣含量、主觀癥狀、客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不能單憑其中某一點就斷定寶寶缺鈣。
日常飲食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量才是判斷身體是否缺鈣的依據(jù)
根據(jù)英國營養(yǎng)基金會(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2005年的報告,每天從食物里攝取鈣的總量是評估身體含鈣情況的單獨標準,血清和尿液里面的鈣濃度都不可以作為評估標準。足夠的維生素D攝入,是鈣質從腸道吸收的保證。
間接方法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來輔助判斷。抽血可以化驗的項目是血清維生素D(25-OH-D3)和堿性磷酸酶含量(ALP)。骨密度檢查可以大致了解骨頭礦物質含量情況,可以通過X光(X光片或CT)或B超技術檢測。
這些項目結果的解讀,應該聽從專業(yè)人士的建議,不要單憑某個指標升高或降低就自行下判斷。例如堿性磷酸酶偏高一點,或者骨密度稍微偏低一點,這些都是兒童時期生長發(fā)育旺盛的正?,F(xiàn)象,家長不要過分驚恐。
3. 日常飲食和生活應該如何注意才能防止缺鈣?
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需每天補充400IU(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需每天補充400IU(10微克)的維生素D,這是因為即便母親沒有維生素D缺乏,乳汁里面維生素D含量也很低。如果是吃配方奶粉的嬰兒,一般奶粉里面都添加了維生素D(可以看看標簽),只要每日進食的奶量足夠,就沒有必要額外補充了??梢蕴砑虞o食后,適當添加一些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品。
不能僅僅依賴曬太陽來補鈣。
很多家長應該都聽說過曬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合成,增加鈣質吸收,認為只要有足夠陽光照射,就可以不用額外通過食物或者保健品補充維生素D。這個觀點被業(yè)界引用很多年了,但近年來總有很多爭議。根據(jù)美國Instituteof Medicine (IOM) 和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的指南,已經不再推薦兒童單純依賴曬太陽的方式令身體獲取維生素D,即便是生活在陽光充足地方的人群,適當?shù)氖澄锘蛘弑=∑费a充是必要的。
這里涉及一個用詞“適當”,何謂適當?根據(jù)美國2011年IOM的報告,兒童每天需要攝取鈣質和維生素D的含量如下表,家長們可以參考計算一下。
有些媽媽總擔心寶寶缺鈣,不停補充鈣劑,殊不知寶寶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而導致鈣吸收減少,這樣的情況再怎么吃鈣片也是于事無補的。所以針對原因的補充和治療是很重要的。有些媽媽聽信別人說吃魚肝油好,不去了解日常補充劑量,容易造成維生素A和D在身體里蓄積中毒。與這兩者相反的是,有些家長非常盲目抵制營養(yǎng)品補充,但同時日常也不注重均衡飲食,忽略了“強壯寶寶”的外表下可能存在身體營養(yǎng)素吸收的不均衡。
綜上所述,家長不了解寶寶情況盲目補充各種保健品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同樣在寶寶缺乏某種營養(yǎng)素的情況下盲目抵制補充也是不明智的做法。我們應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骨骼的生長和強壯程度,除了和飲食有關,還和基因、性別、運動、體重和激素調節(jié)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制定方案需個性化,切忌盲目跟風。如有不懂的地方,請咨詢專業(yè)營養(yǎng)師。
作者介紹:
譚宗瑜醫(yī)生,畢業(yè)于中山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系,曾任職于廣州市兒童醫(yī)院多年。后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深造,主修營養(yǎng)學,研究方向是通過營養(yǎng)干預來增強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譚宗瑜醫(yī)生同時擁有中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以及英國公眾營養(yǎng)咨詢師資格,是國內少有的雙科專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