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活躍于上海地區(qū)的一群畫家,他們借鑒民間和西洋繪畫藝術,對傳統(tǒng)中國畫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有別于院體的宮廷畫和文人的水墨寫意畫,發(fā)展成既繼承文人水墨,又融入書法的筆意,題材通俗、色彩艷麗的作品,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深受商賈、仕紳的喜愛,也是社交送禮的好品種。在當時是被主流正統(tǒng)圈看不慣的“惡俗”繪畫,被貶斥為“海派”。
早期先驅人物有“二任”(任熊、任薰)和趙之謙,鼎盛時期有“清末海派四杰”:任伯年(任頤)、虛谷、蒲華和吳昌碩。明清的大寫意花鳥是中國畫歷史上的又一高峰,以海派為成熟期的代表。
后海派或者新海派,主要指活動于上海地區(qū)的畫家,畫風多樣,與海上畫派相比不具備統(tǒng)一性和學術流派的特征,只是聚在同一地區(qū),各自求發(fā)展的一批畫家,代表人物有張大千、劉海粟、林風眠;吳湖帆、程十發(fā)、關良、謝稚柳、豐子愷等等。
海上畫派,上承唐宋傳統(tǒng)技藝,吸取明清陳淳(白陽)、徐渭(青藤)、陳洪綬(老蓮)、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等諸家之長,又受清代金石學的影響。
明末清初,上海和廣州等沿海城市開埠通商,吸引著各方畫家云集。他們最先接受維新思想和外來文化,對傳統(tǒng)中國畫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作品體現(xiàn)時代生活氣息,融合外來藝術技法因素,在'正統(tǒng)派'外別樹旗幟,形成'海上畫派'和'嶺南畫派'。
海派借鑒民間與西洋繪畫藝術,對傳統(tǒng)中國畫進行大膽的改革創(chuàng)新,作品體現(xiàn)時代生活氣息,在'正統(tǒng)派'外別樹一幟,融貫中西,獨成一派。
就內容來說:花鳥畫最多,其次為人物、再次山水畫,依序再為雜項題材,就傳統(tǒng)的意義上,有來自古詩詞、文學作為基調,再佐以西方反襯法、結構法、設色法等,在筆法墨法的應用上,簡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海上畫派諸多畫家,歸納出以下幾點特點。
其一是花鳥畫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畫,依序再為雜項題材,就傳統(tǒng)的意義上,有來自古詩詞、文學作為基調,再佐以西方反襯法、結構法、設色法等,在筆法墨法的應用上,簡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是頗具象征性的表現(xiàn),不論是花鳥或人物畫,富貴寓于牡丹等花卉,結義于桃園等借古喻今,山川風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講究內涵的充實。
其三是造型與色彩華美,為了實用性與現(xiàn)實性,在造型的流暢上,以及較濃麗的色澤上,頗能迎合商業(yè)性的活動,也較受一般人所喜愛,此一風格顯然也受西風美術表現(xiàn)法的影響。
其四是強調畫法的根源,與清代的考據學有相當大的關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類畫作出現(xiàn),然求畫者絡繹于途,即表現(xiàn)出此畫作其來有自,已開始有形式化的趨向。
由于海上畫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諸如重視師承的關系,也得到贊助者的支助,因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團體,這也就是書畫團體的成立,對中國畫的發(fā)展有或多或少的影響,臺灣光復后的中華民國畫學會、七友畫會、八朋畫會,就是這項活動的具體事實,姑不論其對于繪畫創(chuàng)作有何影響,就美育理念上,認同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協(xié)調,有某種程度的意義。
然就海上畫派的形成風格,與對后世的影響,仍具有明顯的痕跡中,就以管見分述于后:
一、與社會的結合,繪畫對中國人來說,與修養(yǎng)心性同義,雖不乏有職業(yè)性質的畫家,但歷來大都為業(yè)余為多,上海畫派應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除了應酬之外,以書畫為生者頗多,并列為身份、仕紳、富豪的象徵,至今臺灣地區(qū)尚有此現(xiàn)象產生。
二、講究師承,注重門派,若理念畫法相通,則利益與美質相融,師門之外,排他性極強,這種現(xiàn)象雖然是中國人的君子之爭,仍處處可見互相排斥的事件發(fā)生,臺灣地區(qū)往昔在公辦展覽上,就有門派分配或師徒一式的作品出現(xiàn)。
三、注重畫法,包括題材的講究,大都是以古人畫作為本,缺乏自主性的畫題,雖應運民間審美需要,而有較鮮麗的顏色,仍然存在仿古范疇內。對于較具開創(chuàng)性的書法,并沒有多大的研究。
四、畫境保守,中國畫形式與內容,來自綜合性的表現(xiàn),諸如詩、詞、文學、印章等,都能在作者畫境需要上有所感悟、有所新意,然在海上畫派的畫境中,大都引自他人的詞句或內容,未見有較創(chuàng)新的意境出現(xiàn)。除了少數能對現(xiàn)時生活有所批判、如齊白石的感悟之外,但他已經不純屬海上畫派了。
趙之謙 花鳥四條屏
趙之謙 牡丹圖 175.6x90.8cm 故宮博物院藏
趙之謙(1829-1885)致力于經學、文字訓詁和金石考據之學的研究 ,精于書畫、篆刻。在繪畫上,他以書、印入畫,開創(chuàng)了“金石畫風”,筆墨趨于放縱,筆力雄健、色彩濃艷。
任伯年 人物圖 60x125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任伯年 東山絲竹圖 182.2×96.4cm
任伯年 歸田風趣
任伯年 嫩綠池塘藏睡鴨
任伯年(1840-1896)自幼善畫,“二任”為其伯父,受民間版畫影響深刻,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他非常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點染,格調清新。其人物畫,早年形象夸張,富裝飾效果,后練習鉛筆速寫,變得較為奔逸,其寫照技藝超強,曾為海派多位名人畫像;其花鳥畫,筆墨趨于簡逸放縱,設色明凈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
虛谷 花鳥小品
虛谷 松鼠圖
虛谷 金魚圖
虛谷(1823-1896)曾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zhàn),后出家為僧。早年學界畫,后對山水、花卉、蔬果、禽蟲廣有涉獵,尤長于畫松鼠及金魚。其風格冷峭新奇,造型生動、夸張,落筆冷消,很有趣味。他性情孤僻,非相處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紙。
蒲華 竹石圖
蒲華 瑤臺仙子宴流霞
蒲華 桐蔭高士圖
蒲華(1832-1911)字作英,早年科舉僅得秀才,后潛心書畫,游歷四方去到上海,賣畫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畫竹,有“蒲竹”之譽。
吳昌碩 富貴神仙
吳昌碩 松梅圖軸 135.6X67.8cm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吳昌碩 佳果四條屏
吳昌碩(1844-1927)是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張大千 李檢法定林蕭散圖 125X59cm 絹本青綠
張大千 赤壁圖 134X53cm 紙本設色
張大千 初唐大士像/敦煌壁畫 115X60cm 紙本重彩
張大千 荷花鴛鴦圖 48X117.5cm 紙本設色
張大千 谷口人家圖 85.7x176.4cm 紙本潑彩
張大千(1899-1983)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繪畫天賦極高,與二哥張善孖創(chuàng)立“大風堂派”。早年造過很多假畫,仿石濤可亂真;后去敦煌臨習壁畫,敦煌專題的重彩人物畫展覽反響強烈;晚年因為眼疾,創(chuàng)造出潑墨、潑彩技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畫新的藝術風格,影響深遠。其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
劉海粟 黃海一線天奇觀
劉海粟 粗枝大葉據霜魄力
劉海粟(1896-1994)是現(xiàn)代三大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之一。1912年創(chuàng)辦上海圖畫美術院(后改為上海美專),首開人體寫生課具有突破性,但當時飽受非議。建國后又改為南京藝術學院,歷任教授、院長、名譽院長。早年留歐學習油畫;兼作國畫,潛心于潑墨、潑彩法。(個人認為其用色太濁,畫畫上的確沒啥優(yōu)勢)
林風眠 山村
林風眠 靜物
林風眠 仕女
林風眠 鷺鷥
林風眠(1900-1991)畢生致力于藝術教育和繪畫創(chuàng)作,1919年赴法國留學,接受西方現(xiàn)代藝術思潮;1925年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歷任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校長、國立藝術學院 (現(xiàn)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他是中西融合的早期開拓者和實踐者,融匯東西方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耳目一新的藝術面貌。
林風眠主張引進西方現(xiàn)代主義運動的創(chuàng)造精神,倡導自由創(chuàng)作,在當時的社會中不受重視;而徐悲鴻所倡導的西方現(xiàn)實主義寫實繪畫,正好符合當時及后來的國情,在美術圈如魚得水,一切以美術服務大眾、服務宣傳而來。
吳湖帆 云表奇峰 47.5x96cm
吳湖帆 春云煙柳
吳湖帆 古樹連云密 層巒擁翠浮
吳湖帆(1894-1968)是清代著名書畫家吳大澄之孫,他是一位集繪畫、鑒賞、收藏于一身的顯赫人物,富于收藏,有金石書畫1400件,一是來自祖父舊藏,二是來自夫人潘靜淑陪嫁的家藏,三是其本人收集的珍品。吳湖帆曾收藏了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剩山圖》殘卷部分,建國后,由沙孟海委托謝稚柳從吳湖帆手中購入,藏于浙江博物館。吳湖帆在繪畫上,融合了傳統(tǒng)山水畫的“南北宗”,將青綠和水墨兼收并蓄,創(chuàng)造出清雅靈秀的畫風。
吳湖帆 原子彈放射圖
1964年我國試射第一顆原子彈,吳湖帆看了幾次記錄片和彩色照片,用平時點染煙蟑妙筆繪成《原子彈放射圖》,該畫后被印成版畫,大量宣傳,知名度大增。
程十發(fā) 長春圖
程十發(fā) 昆曲
程十發(fā) 胞波友誼圖
程十發(fā)(1921-2007)自幼習畫,接觸民間藝術,后考入上海美專學習,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個人風格顯著。同時在連環(huán)畫、年畫、插畫等方面造詣頗深,建國后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連環(huán)畫,廣為流傳。
關良 三打白骨精 南京博物院藏
關良 戲曲人物
關良(1900-1986)早年赴日本學習素描和油畫,酷愛梵高、高更的繪畫風格?;貒笤诟髅佬g學校任教,工作之余喜愛京劇,偏愛畫戲劇人物。他的作品用筆極簡、質拙,以夸張、變形的手法傳神寫照,人物情態(tài)天真而幽默。他較早將西方現(xiàn)代派的繪畫理念引入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中,在圈內享有聲譽。
謝稚柳 荷塘 30x60cm
謝稚柳 青綠山水 南京博物院藏
謝稚柳 墨梅圖 70x35cm
謝稚柳(1910-1997)擅畫山水、花鳥,尤精于書畫鑒定 。早年多工筆細寫,晚年喜用落墨法,縱筆放浪,墨彩交融,呈現(xiàn)濃郁浪漫的詩境。在鑒定圈,早前他與張珩(張蔥玉)齊名,有“北張南謝”之說;后與徐邦達、啟功齊名。1942年與張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藝術,寫成《敦煌藝術敘錄》《敦煌石窟集》等書。
豐子愷 對飲圖
豐子愷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豐子愷(1898-1975)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美術音樂教育理論家、中國現(xiàn)代裝幀史上重要的設計家、“中國現(xiàn)代漫畫鼻祖”。他的繪畫師從李叔同,早年還東渡日本短暫學習過油畫。他的畫作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xiàn)象,被錄入民國時期的小學課本。但因其具有諷刺、針砭現(xiàn)實特征的漫畫,在WG期間遭受迫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