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口含“話梅”的年輕人,贊其酸甜可口;盛夏酷暑,口飲“酸梅湯”的百姓,稱其酸甜解渴。曾望梅止渴的曹孟德對青梅又是別有情懷,而在中藥五味之中,最酸莫過于烏梅。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曰:烏梅味酸,能斂浮熱,能吸氣歸元,故主下氣,除熱煩滿及安心也。 《本草新編》有云:烏梅味酸,氣平,可升可降,陽也,無毒。收斂肝氣,固澀大腸,止血痢,安蟲痛。乃止脫之藥,備之以斂滑脫可也。 《本草綱目》言:“斂肺澀腸,止久咳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span>
烏梅的藥理作用:
斂肺止咳:用于肺氣虛所致的久咳、干咳。
澀腸止瀉:治療脾氣虛弱、久瀉久痢。
生津止渴:適用于虛熱引起的消渴、熱病傷津的口干渴。
安蛔止痛:治療蛔蟲引起的膽絞痛。
烏梅的配伍:
凡肺虛久咳痰少者,可與罌粟殼、五味子、人參等配伍;
凡大便下血乾,可與棉花、杭餅炭配伍;
凡胃虛吐逆者,可與太子參、石斛、半夏、大棗配伍,以和胃止嘔;
凡蛔蟲上竄膽道,腹痛難忍,嘔吐厥逆者,可與細辛、干姜、黃連、川椒等同用。
烏梅酸澀,功善收斂,上能斂肺氣,下能澀大腸,入胃又能生津、安蛔。凡久咳、久瀉、蛔蟲腹痛及內(nèi)熱消渴等癥,均為常用。
注意使用:烏梅酸澀收斂,故外有表邪或內(nèi)有實熱積滯者均不宜服。
消暑佳品:酸梅湯
酸酸甜甜、消食合中的酸梅湯恐怕是北方小朋友最有記憶的夏天飲料了,每逢入夏,明媚陽光伴著暑氣撲面而來,經(jīng)常會感到口干舌燥,渾身乏力,一碗酸梅湯,清涼整個夏天,
烏梅是酸梅湯的主料,在這里,除了止渴,更重要是收斂元氣。還有加洛神花和薄荷葉的,更酸,生津、疏散風熱的效果會更好。
酸味入肝膽,能平肝火,補肝血、促進膽汁分泌,所以,孕婦普遍愛吃酸,因為肝血是胎兒生長必須。酸還能除心煩,如果你手腳心發(fā)熱,心煩熱,可能是心陰虛,酸味可以幫你除煩安神。
酸梅湯是酸甘化陰,酸酸甜甜的東西,都是能滋陰的。可以預防火氣上頭,肝火上逆的情況。
所以,酸梅湯適合容易口干的人,易口干大多是因為虛火上炎,津液不足;酸能斂虛火,化津液。
自制酸梅湯
主料:熏烏梅(40克)、玫瑰七八朵、陳皮5g、甘 草(5克)、山楂(25克)
輔料:冰糖120g(依個人口味適量增減)、飲用水2L、桂花(2克)
制作方法:
1.將烏梅、陳皮、甘草、山楂用清水洗干凈。
2.裝入茶包或棉布袋,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浸泡半小時。
3.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熬煮1小時。
4.加入冰糖。同時將玫瑰花放入另一茶包或棉布袋放入鍋中,悶煮2分鐘。
5.關(guān)火,放涼或者冰鎮(zhèn),喝時撒上桂花。
熬制秘訣
1、酸梅湯的熬制其實就是中藥的熬制過程,第一次熬制完成后,再添加水進行第二次熬制,才能將材料中的物質(zhì)充分熬制出來,而且味道依舊酸爽。
2、玫瑰花最后放,桂花千萬不能熬,不然香味就沒了。
溫馨提示
1、烏梅酸度很高,煮的時候一定不能用鐵鍋,可以用高壓鍋或者砂鍋。熬好的酸梅湯也要倒入玻璃器皿或者陶瓷器皿中盛放。
2、在常溫下,酸梅湯是很容易變質(zhì)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細細的泡沫浮起,就說明已經(jīng)變質(zhì)不能喝了。如果一次喝不完,最好在冰箱里存放。
3、過度引用烏梅飲,易腹瀉。尤其是小朋友,不宜過量飲用,不利于腸胃健康。
4、濕氣重,舌頭伸出來苔都是厚膩的朋友,不要喝酸梅湯了。因為烏梅收斂,又生津液,舌苔膩的人原本體內(nèi)濕濁就重,再喝烏梅生津,會濕上加濕。
5、容易燒心反酸、惡心嘔吐的人也不要喝。正有外感在身的人也不要喝,以免收斂過度,把病邪關(guān)在了體內(nèi)。
6、女性月經(jīng)期間和分娩前后要慎重食用。
I I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