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主產(chǎn)于河北、內(nèi)蒙古、山西、山東等地,以粗長、質(zhì)堅實(shí)、色黃、除盡外皮者為佳?!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謂主“諸熱,黃疸,腸辟,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秱摗啡?6方次,《金匱要略》入20方次。
●原文考證
最簡方(3味):黃芩湯、三物黃芩湯、瀉心湯。
黃芩湯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172)。又據(jù)“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333)之條文??梢?,黃芩湯證當(dāng)見脈數(shù)。
三物黃芩湯治“婦人在草蓐,自發(fā)露得風(fēng),四肢苦煩熱,……頭不痛但煩者”(二十一)。
瀉心湯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十七)。
綜上所述,黃芩主治煩熱、下利、出血、脈數(shù)者。
最大量方(3兩):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葛根黃芩黃連湯、黃芩湯、黃土湯
小柴胡湯治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大柴胡湯治發(fā)熱、嘔吐、下利而心下按之滿痛等,柴胡桂枝干姜湯治胸脅滿微結(jié),往來寒熱,心煩等。大多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嘔吐為主治。黃芩配柴胡、半夏等。詳見柴胡條下。
半夏瀉心湯治心下“滿而不痛者”(149);生姜瀉心湯治“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157);甘草瀉心湯治“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158);附子瀉心湯治“心下痞”(155);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治“食入口即吐”者(359)。以上諸方心下痞、嘔吐、下利而心煩為主治,黃芩配黃連、干姜、人參等。
葛根黃芩黃連湯治“利遂不止,脈促者”(34)。
黃芩湯治“自下利”(172)。
黃土湯治“先便后血”(十六)。
次大量方(2兩):黃連阿膠湯、《外臺》黃芩湯
黃連阿膠湯治“心中煩,不得臥”(303)。
《外臺》黃芩湯治干嘔下利(十七)。
加減方: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條下有“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黃芩、芍藥本治下利腹痛,此條腹中痛而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