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
有花木之屬居北國者,曰丁香。
因其花身細長如釘,
花香濃郁芬芳,故得此名。
并非像杏花、梨花和梅花那樣滿枝嬉鬧,
丁香總是靜默、恬淡的。
一陣微風輕送,
花與葉上那些亮麗的水珠
就如巧笑嫣然少女的皓齒閃爍瑩瑩……
據史書記載,京城有三大花事,一是法源寺的丁香,二是崇效寺的牡丹,三是極樂寺的海棠。現(xiàn)今,崇效寺的牡丹遷到了中山公園,極樂寺的海棠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唯獨法源寺的丁香,留傳至今。1924年4月,時值初夏。印度詩人泰戈爾曾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到法源寺賞丁香。據說,當天幾百株丁香怒放,難怪泰戈爾坐到深夜賞花也不愿離去。紫丁香滿樹緋紫,燦如彩霞。白丁香似雪壓枝,皎潔玉透。如同一朵朵祥云,掩映著紅墻青瓦、雕梁畫棟,好似“勝地花開香雪海”的美景。
丁香的花序由細碎的花瓣集串而成,心之白蝶馱著五月風景折疊信箋,穿過紫丁香古典的憂郁之海。繁茂碩大,或疏或密,或濃或淡,色調多為潔凈的白色或是調和的淡紫色。遠遠望去,風搖樹曳,那一朵連著一朵的丁香花,淡雅燦爛,就如同是飄浮的祥云,著實招人喜歡。特別是在雨后放晴的夜晚,經春雨的浸潤,花瓣、花蕊、花蕾上都銜著晶瑩的雨滴,越加顯得白中透粉,嬌艷動人。她們綻放著少女般清純的笑靨,深情地貪看這雨中的春光。
有的臨風含笑,有的倚枝吐芳,有的斂首含羞,有的婷婷玉立,走在繁花夾道的花徑上,迎面拂來的風兒是輕柔的,稠密的枝與花,不時撩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讓人清智爽神。
那么濃重熱烈的芬芳氣味四合而來,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聯(lián)想,卻是深長悠遠的哀愁與纏綿。這大概起源于詩人戴望舒筆下,那首耳熟能詳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section>那一年戴望舒才 22 歲。悠長的巷子,丁香一樣的姑娘,音律之美重復回環(huán)的字眼使得這首詩的意境成倍增長。經典之作,也許平時像靜水一樣深流,但在某個時刻,當你重新想起它,心湖一定會劃開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中國文學中傾訴愛情的作品不在少數,有“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有“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有“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而詩人筆下的丁香雖然也傾訴著愛情,但總也帶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哀愁。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用,借丁香結喻愛情使人愁心不解,描述了年輕女子思念情郎的眷戀心情。
雖然不知王雱是否對改嫁的妻子有那種不盡的思戀,但是詞中所傳達出的深厚的情感,卻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而丁香也讓人在體會著愛情的幸福的同時,體會著那種相思離別之苦。陸龜蒙希望能夠把縈繞在別人和自己心頭的這份哀怨掃去,可怎知“剪不去,理還亂”。李璟的這首詩更將這種愁怨傳達的自然無痕,從此雨中的丁香總能撩動起詩人的情懷。 岸涌彩浪,風卷香瀾。千百年來,丁香在文人的筆墨下,從不曾老去。
但是,丁香卻并不是真的這么愁怨的。
花期一到,就一點都不收斂,那細密的花朵攢集成 一個個圓錐花序,同時綻開,簡直就是怒放。
串串紫蕊,送馨香沁人心脾,層層綠葉,驅烈日蔭涼一片。
更難得的是,丁香的芳心雖然浸泡在粗糙枝干里的苦汁澀液中,可是她吐出的卻是沁人肺腑的芳香。就像一位坦蕩的君子,即使吃了那么多的苦,依然初衷不改。君不見,
此花含吐如瓶瓴,欲開不開殊有情。
一夜東風起萍末,紛紛霰雪鋪檐楹。
丁香盛開的季節(jié)
愿你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