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 眉 山 賦
沈弋然
嵯嵯仙山,巍巍圣境。拔地蜀國西陲,名震神州廣袤。郁郁蒼蒼,蔥蔥蘢蘢。覆蔽天兮綠蔭,滋潺湲之溪水。鶴駐云歸,猿攀獸戲。帶江河以方澤,尊山岳之獨圣。雄奇千古,慕仰萬方。流蘿峰兮晴云,紗暝嵐繞;潤洪椿之曉雨,翠滴煙濛。妙曲凈耳,演雙橋兮清音;銀妝怡目,印大坪之霽雪。象池朗照夜月,曠妙明之虛空;圣積靜喧晚鐘,震金唄于山野。三夏靈巖迭翠,云霧騰漫,巖壑露島;萬年白水秋風, 蛙琴和唱,水月閑酬。九老仙府瑞氣,千疊莽叢崢嶸。幽絕藏乎峻險,蒼郁散之煙嵐。至若金頂祥光(1),瑰奇玄幻,寰宇驚之罕絕;婀璀詭溟,曠世嘆為觀止。顯佛光兮神功,集造化之妙相。隆虹彩兮呈祥,攝身光之清現(2)。玉兔嬌天,神燈爍夜(3)。霓濤乎卷蒼穹,霞輝之耀亙古。多少秀色幽光,椽筆難盡其妙。
邈邈仙翁隱叟,樂此不疲:趙帥席洞修行(4),葛由騎羊誘道(5);楚狂負釜匿居(6),思邈煉丹藏嶺(7);呂祖陳摶,棲游遺跡(8);白娘仙子(9),修煉無蹤。林林遷客騷人,吟之謂盛:岑參罩袍哦詠(10),伯玉痛俯感懷(11);石湖臨峰游記(12),升庵拄杖臥云(13);樂天元稹,唱和酬情(14);遺作佚文,冊書有載。然惟詩仙太白,聽琴詠月,竟成千古煌音(15);不獨詞客東坡,懷故思鄉(xiāng),豈止一時掛念(16)。絲竹婉約,鍠鐘發(fā)聵。詞涌飲者風流,曲張豪杰真意。無數鳳藻韶章,長留人間天地。
熠熠普賢道場,悠悠漢代伊始。蒲公結舍,祖殿初成(17)。寶掌開基,佛事方盛(18)。印度阿婆多羅,萬里跋涉來禮,疑是化城(19)。天國摩訶般若,數朝筑修篤誠,遂添寶剎(20)。臺閣隱諸虬林,梵宇羅于岫壑。碧瓦飛檐,紅墻露璀?;迳徲谂_座,發(fā)玉牒之印光(21)。僧伽整肅法服,凈土莊嚴光像(22)。晨鐘催起梵音,暮鼓鎮(zhèn)消心垢。論師宣法仙苑,開方便之玄門;道侶啟修義理,悟精微于幽旨。香蠟裊裊,鳴天鼓于法堂;木魚錚錚,啟元明之真性。別傳寂玩,口誦佛經植樹,具足典范萬千(23);香客信眾,心熏禪法悟機,覺入法門一二。貝葉禪經,潤育無邊;高僧大德,承傳有代。施大寶之化靈,種福田以澤物。除煩惱之妄心,正清規(guī)于蘭室(24)。獅吼瓊林,鶴鳴淵谷。凡骨脫胎,衣珠煥彩。甘霖灑于大地,化誘玄根(25);圣種植乎有情,妙香國土。野被含慈,生靈念佛。佛子天人感應,悲欣滅圓;善男信女歡顏,信解行證。鋤眾惡之不赦,還一清于本源。祈青山之永茂,養(yǎng)凈水兮恒流。妙莊嚴于神州,駕慈航之普度。秉文化之永生,振炎黃于世界。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大哉峨眉,曰雄曰秀曰神,不亦確乎?游哉參哉詠哉,不亦樂乎?
(1)蘿峰晴云、洪椿曉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象池夜月、圣積晚鐘、靈巖迭翠、白水秋風、九老仙府和金頂祥光,為前人贊譽峨眉山最著名的“十大景點”。
(2)金頂祥光,又稱“佛光”、“寶光”,能映人身影和動姿,在三山五岳中僅峨眉山獨具,寰球罕見。
(3)神燈,又叫圣燈,峨眉山金頂四大奇觀之一。云每當秋季雨后初晴無月之夜,站在巖上下望,即可看到無數如珠寶般的光點在山谷中騰涌,并如火石般相互撞擊,僧人說是“萬盞明燈照普賢”。
(4))趙帥,即趙公明,《封神演義》中記載的一位神仙,后來成了財神,又叫趙公元帥。傳說他曾在峨眉山羅浮洞修行。
(5)葛由,周朝人,《搜神記》中記載他“好刻木作羊賣之”。一天他騎著木羊入蜀,于是蜀中的王侯貴人尾隨其后到了峨眉山西南,并都得道成仙。
(6)楚狂,春秋時人,名陸通,字接輿,楚國賢隱之士。楚王聽說他是個賢士后要聘用他,結果他卻背著鍋和妻子改姓埋名去游歷名山去了,最后隱居在峨眉山。
(7)思邈,即藥王孫思邈,傳說他曾隱于峨眉山牛心嶺煉丹,宋范成大有詩文記述。
(8)呂祖,即道仙呂洞賓。傳說他曾居于峨眉山紫芝洞,后人曾掘有石碑。山上至今仍供有純陽殿。陳摶,五代至宋時人。道教大師,《嘉定府志》說他曾“遠遁峨眉,號峨眉真人”,大峨石‘福壽’二字為他所書。
(9)白娘仙子,即《白蛇傳》中的白蛇,傳說她是在峨眉山修行得道的。此說流行甚廣,但據說無史據可證。峨眉山今有白龍洞傳為白娘子修真處。
(10)岑參曾在嘉州(今樂山)任刺史,寫有峨眉山的詩。
(11)伯玉,即陳子昂,寫有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中有描寫峨眉山的。
(12)石湖即宋代范成大,曾專程游峨眉山,寫有不少記述峨眉山的詩和峨眉山游記。
(13)升庵,即明代楊升庵,他在《峰頂臥云庵》一詩中有“支筇”句。
(14)樂天,即白居易,與元稹均為唐代大詩人,二人與蜀中才女薛濤均有唱和,贊嘆峨眉山。
(15)在眾多的古代文人墨客中,以李白對峨眉山的吟詠最為著名,其《峨眉山月歌》千古以來皆家喻戶曉,并有一首著名的《聽蜀僧濬彈琴》。
(16)東坡放逐和晚年,思鄉(xiāng)心切,每憶懷故鄉(xiāng)和峨眉其詩有所反映。
(17)蒲公,東漢明帝時隱士,相傳他最早在峨眉山舍宅為寺,乃全山寺廟之始。
(18)寶掌,中印度和尚,北魏時入蜀禮佛,結茅庵于寶掌峰。
(19)阿婆多羅,為晉代時印度和尚。時至峨眉山,觀其狀貌,認為有印度化城的氣象?;?,為佛經中描寫之佛國。
(20)摩訶般若,即大慧,照了諸法實相之智慧也。此處指具大慧之高僧。即這些高僧歷經了好幾朝,方使峨眉山寺廟有所規(guī)模。
(21)玉牒,指佛典。
(22)光像,即光明赫燦之佛像。
(23)別傳、寂玩,分別為明代和清代的兩位高僧,其分別在白龍洞和伏虎寺口誦《法華經》和以《大乘經》字數植樹十數萬,所植之樹被譽為“功德林”。
(24)蘭室,佛寺之異名。有蘭草芬芳之義。
(25)玄根,玄妙之根性。
(刊于2004年9月24日《四川日報》副刊和《巴蜀史志》2005年第1期)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