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有些悲傷。
2019年1月1日,剛開年,
河南理工大學22歲的大四女生小苗,在宿舍自縊身亡。
警方在其手機里,找到了遺言。
她說:“受不了嘲笑的眼光”。
小苗身亡,與2017年6月21日發(fā)生的火災有關。
當天小苗和室友是在宿舍使用熱水器引發(fā)火災,火被撲滅后又復燃。
不僅自己宿舍的東西被燒毀,還殃及相鄰宿舍。
之后,學校便對小苗進行了處分,不讓她入黨,
不頒發(fā)學位證,還不讓她考研。
而小苗不僅是尖子生,還是預備黨員。
學校這樣的處分,對小苗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小苗,在風華正茂的年齡,用自縊的方式,向這個世界告別。
她義無反顧地走了,為自己的生命劃上了休止符。
但白發(fā)蒼蒼的父母,面對女兒的這種離去,只怕是日日煎熬。
隨著日子延伸,“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而父母,在有生之年,心中只會是永遠的黑洞。
這里,不想對小苗,有任何微辭。
只是想說,在生命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低谷。
人在低谷時,要學會平靜地面對任何困難和挫折。
一
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上課時,會因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而面紅耳赤,耿耿于懷;
有時,更會為一次考試成績不好,而悶悶不樂好幾天。
其實,誰都有馬虎疏忽的時候,成績不好,說明自己有不足之處,
那么找到癥結,改正,不就得了。
可在那時,就是拘禁在小我里,就是在意一次成績的優(yōu)劣,就是出不來。
日記里,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煩惱一抓,一把一把的。
玻璃心,碎了一地。
擱現在,誰在乎呀?
就說上周,因網購電飯煲,與店家溝通。
隨后,來了一個“G”,加我微信好友。
一看,地址浙江金華,想當然認為是店家。
沒想到,說上幾句,兩岔了。
此人出言不遜,想都不用想,遇到垃圾人了。
與一只老鼠爭斗,贏了上百次上千次,對方也不過是只老鼠。
于是,毫無二話,眼皮抬都沒抬,直接刪除了事。
對不起,我沒功夫與你杠牙!
心中有目標,眼中有焦點,忙于正事最重要。
二
從小到大,我們學習數理化,學習語文英語、學習歷史地理,
讀過的書,做過的題集,不說著作等身,也是好幾摞開外了。
但我們遇到學業(yè)上的困惑,遇到人際關系的糾結,多半束手無策。
君不見,每每有人跳樓,每每有高材生自戕……
現在想來,缺少人文素養(yǎng),或許是一個重要原因。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電視連續(xù)劇《射雕英雄傳》,
在我成長的年代,是一部大戲。
有個情節(jié),至今難忘。
全真教的馬鈺道長,
不教郭靖武功,而是教他呼吸吐納的一些內功。
當時,不明所以;
而今,略有所思。
學校傳授我們學業(yè)知識,只有這些,遠遠不夠。
情商、逆商、財商的培養(yǎng),處處都是學問。
學問是解決問題的,但真正的學問是解決自己的問題。
二十余年過去,回頭再看《射雕》,
深深欽佩金庸大師的智慧。
行走江湖,沒有內功心法是走不遠的。
只有內心強大,才能與強悍的現實抗衡。
三
小學時,老師因故發(fā)火,弄得全班同學不自在。
我氣鼓鼓,回到家。
一進家門,媽媽就興沖沖讓我試穿剛剛買回的新衣服。
淺綠色,白色蕾絲花邊,左上襟還繡著雅致的花朵,
好漂亮!
下午,學校包場看電影,穿著新衣服去的。
女同學都用羨慕的神情看著我,很得意!
上午的不開心,隨風而逝。
那時略微懂得,美麗的新衣服,帶來好心情。
大學時,有一次不開心。
現在都忘記什么原因了,想必也是雞毛蒜皮。
可當時,烏云壓頂。
于是,如法泡制。
換上最喜歡的毛衣外套、淺藍色牛仔褲、白色旅游鞋,
換個心情。
與朋友們出去玩,峰回路轉,一下明朗開來。
當時,得出一個結論——
陰郁的時候,穿上最愛的衣衫,轉換情緒,更好地愛自己。
無獨有偶。
一次,看到香港女作家梁鳳儀談及,
每次她不開心時,就去影樓拍照。
看著照片上的自己,美美的,
所有的霧霾,煙消云散。
有人會在不開心時,光顧影院。
盯著主人公的悲歡離合,流著自己的眼淚。
電影結束,憂郁的心情,多少有些緩解。
當然,同時也意識到,心力是被折磨過才有的,
且只賦給那些擊而不倒的人,不會一蹴而就,必是潛移默化。
四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書中提及鈍感力的五項鐵律——
一、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二、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xù)挑戰(zhàn);
三、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四、對嫉妒諷刺常懷感激之心;
五、面對表揚,得寸進尺,得意忘形。
每次讀《鈍感力》,總會想起楊絳先生。
三反運動期間,楊絳在清華任教。
一天晚上,她與親戚,同去參加控訴大會。
事發(fā)突然,有個楊絳從沒過的女孩子上臺,提著她的名字(楊絳原名楊季康)懷著無比憤恨,咬牙切齒,頓足控訴——
XXX先生上課不講工人,專談戀愛。
XXX先生教導我們,戀愛應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XXX先生教導我們,見了情人,應當臉發(fā)白,腿發(fā)軟。
XXX先生甚至于教導我們,結了婚的女人也應當談戀愛。
斷章取義,提綱上線……頓時,楊絳如墜冰窟,無名的難堪,朝她襲來。
已在人群中開始打鼾的親戚,朦朧間聽到此番控訴,戛然一聲,停止打鼾,張大了眼睛。
控訴完畢,大會宣告結束。
此時,楊絳站起身,身邊的親戚,已不知去向。
路上,楊絳周圍留著一圈空白,空白之外,紛紛議論。
一彎冷月,幾點寒星,楊絳回到家。
丈夫錢鍾書奉調進城,參加翻譯毛選,
女兒錢瑗在貝滿女中就讀住校,
家中只有一個女傭,早已熟睡。
叮鈴鈴,裝在親戚家那邊的電話響了,是鍾書從城里打來。
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特地打電話問妻子:大會開得怎么樣?
縱有千言萬語,千般辛酸、屈辱,
楊絳也不想徒添丈夫的焦慮,她只能三言兩語,含糊其辭。
會場中,親戚逃離,怕擔重負;
會場外,一墻之隔,沒有傾聽,沒有暖語。
那一夜,對楊絳而言,應是不眠的。
親戚早年喪父,是楊絳的父親培養(yǎng)了她,送她去上海的啟明女校就讀。之后,出國留學。
傷口上撒鹽,苦痛之深難言述。
與楊絳相伴的,熒然一燈。
她看了一會兒書就睡覺,也許閱讀會暫時忘記怯骨之寒。
第二天,楊絳打扮得喜盈盈的,拿著個菜籃子到校內菜市上人最多的地方……
有人見了,及早躲開,有人佯佯不睬,但也有人照常和她招呼,說話,還有人和她說笑了好一會。
一星期后,人群中,又見一個老朋友,老遠的躲開了。
另有個并不很熟的女同志,卻有說有講,并肩走了好一段路。
夫復何言?
不久,《人民日報》報道了此次控訴大會,楊絳“榜上有名“。
這時,楊絳表現出了她日后百歲老人的質素——
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隨他們怎么想去吧。人生在世,冤屈總歸是難免的。
其實,她內傷很重——雖然是一番屈辱,卻是好一番錘煉。當時,我火氣退去,就活像一頭被車輪碾傷的小動物,血肉模糊的創(chuàng)口不是一下子就能愈合的。
四
歲月流逝,讀了諸多名人傳記,
我們所謂的難關,在他們眼里,不過滄海一粟。
一言以概之——
人不在監(jiān)獄,就是最大的自由;
人不在醫(yī)院,就是最大的幸福。
當自己低谷時,就看看自己的手腳,
感謝自己有雙手可以照顧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
感謝自己有雙腳,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少了憤世嫉俗與對人生的困惑,多了感激與更強的行動力!
朱光潛先生說過,人有時不得不面對自己無法左右的處境,那就只能平靜地承受它。風物長空放眼量,大海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也不可能永遠是驚濤駭浪。再說,這樣的沖擊對我也有幫助,使我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
人在低谷時,要學會平靜地面對任何困難和挫折。
共勉!
寧靜和自在來自學習和自省。學習的最大功能并非在于掌握什么技能,而是,透過學習發(fā)現世界之大,能讓一個人保持謙遜。
本文由佳易博覽出品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