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禽鳥百圖畫譜太實用了??!
吳景原著
鳥的基本結(jié)構(gòu)
通過這些圖式的理解,我們能對鳥的各種形態(tài)變化和產(chǎn)生的透視關(guān)系形成一定的概念.,這種思考方式十分重要。運筆是造型和生發(fā)意趣的基本手段,是中國畫美學因素的載體。中鋒為主,側(cè)鋒為輔,并演化出拖筆、逆鋒、點厾等方法。運筆的關(guān)鍵是沉穩(wěn)自信,不可飄滑無力,亦不可狂躁張揚,要以畫者的精、氣、神貫于筆端。古人講意在筆先,筆隨心動,看著樣本描摹只是個學習過程。正確方法是心中的形象擬映在畫紙上,然后用筆畫出。要畫的形象在頭腦中是個完整的整體,每畫一筆都要照顧到已畫在紙上的和還未畫出的。筆尖、筆肚、筆根各有所用,要體會各自的妙處,用筆要有爽和實的感覺,爽是穩(wěn),是自然的生長,實是飽滿,是健康的生長,這樣筆墨就活了,有了生命力。我們要用心體會,干筆也是飽滿的,給人以堅硬和重量感,只有病筆不飽滿。用墨就是用水,中國畫講墨分五色,是靠水和墨的不同比例形成的。水墨會在生宣上滲化,所以水大、淡墨易出韻味。我們在未干的淡墨上加重墨是以濃破淡,相反是以淡破濃,兩者都會出現(xiàn)特殊效果。如果在已干透的墨上重復(fù)落墨就形成積墨畫法,積墨法顯得墨色厚實。墨和顏色也可互相積壓。作畫時我們經(jīng)常在筆肚、筆尖蘸不同的墨色,再側(cè)鋒用筆,以達到墨色的豐富。用這種方法從鳥頭畫到鳥尾時,不再另外蘸墨,達到墨色的自然漸變。減少筆中的水分,干筆出飛白也是常用的技術(shù)手段。
行筆后,筆墨在宣紙上留下的邊緣痕跡,一種是沒有滲化的,一種是有滲化的,在水的作用下有滲化的邊跡,運用的好,是表現(xiàn)物象的絕佳方法。
在未干的墨色中補筆,要注意已畫墨色的干濕程度,一般都大面積用墨,如畫雞的頸毛、尾羽,都要待稍干一些時再補筆。
先端詳好位置和鳥形,從嘴畫起,再畫眼、頭,頭部畫完整后,頸最好先留下不畫,而直接畫背部。背部和頭的關(guān)系決定了鳥的動態(tài)和生動性。頸部可后接,如先畫頸,掌握得不好,就只能順勢接軀干,往往靈活性較小,動態(tài)非所企盼。原則上不好掌握的部位要先畫,如畫鳥爪可先定好爪的掌根部,從四個爪尖畫起,這樣趾的長短不易畫走樣。鷹類等大鳥用披襲筆法為宜,用筆宜枯。這只鷹同時用了積墨法,就是頭一層墨色干后,按素描關(guān)系再畫一至二層,直至滿意為止。這只喜鵲運用了沒骨加勾勒法,用筆要簡潔明快,最好不要復(fù)筆描畫。線的圓角處要見方,長線的行筆,速度上要有變化,要通過小的頓挫顯現(xiàn)力度。鸕鶿,胸部以短線的疏密表現(xiàn)體積,背部以墨的濃淡干濕表現(xiàn)形體。畫法無定式,在畫的過程中注意領(lǐng)會和保留妙處,寫意畫中每一筆都如同自然界的樹葉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或兩筆。雞,運用大寫意畫法。筆中水分要大,行筆速度要快。翅和尾用濃墨要見筆,可以補筆增加厚重感,同時把不必要的飛白用淡墨補好。從喜鵲和雞來看,墨塊邊緣自然的滲化,是表現(xiàn)物象極重要的手段。相當于白描中的線條,這種墨塊的邊緣可用淡墨或清水接一下,使之淡化。
畫鳥的背、胸有時可用大筆一直壓到筆根,有時可用細碎小筆點擦。中國畫講究形神兼?zhèn)洌孁B時,鳥形的特征尤為重要,不同的鳥有不同的形。大寫意畫鳥,追求神似,這種中國式的變形與西畫有本質(zhì)的不同,是中國古來有之的傳統(tǒng)文化特制。初學畫鳥,一定要考慮墨色的滲化,筆墨不夠可以補筆,畫過了,不易收拾。寫意畫鳥不能太寫實,翅的結(jié)構(gòu)只能畫感覺,有時只把初級飛羽畫清楚即可。先人畫論有“似與不似之間”、“似不似似之”之說,講的就是要抓住物象的特征,而大膽粗略某些細節(jié)或作適當變形達到神似。1.中大狼毫筆畫嘴、眼,線條要挺拔,眼圈要慢勾,圓中帶方。
2.用大筆蘸中墨,筆尖稍蘸濃墨,用筆的前端從頭頂部畫到頸根,用筆方向如圖。
3.大筆飽蘸中墨,前端再蘸重墨,側(cè)鋒,分左右畫出覆羽,順勢擦出背部,畫時一定要大膽靈動,不足之處待以后收拾。墨色不能呆滯。
4.再順勢勾出幾筆二級飛羽。
5.先蘸點水、再蘸重墨,筆的前端再蘸濃墨,從上到下側(cè)鋒畫兩筆尾羽毛。因為墨濃,畫時速度不可太快,畫好后可用淡墨在尾根處接一下,也可用飛白筆接一下,使之有過渡。
6.畫胸、腹、大腿的外輪廓,并點出花紋。
7.半干時用重墨點出背部的斑紋,要呈弧狀。
8.用中狼毫筆畫腳,線條須勁挺。
9.嘴、眼、腳局部上色。中國畫講究色不礙墨,墨色已經(jīng)畫夠,不用上色。
022/4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