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父
作者筆名:能舍
我出生在上海郊區(qū)的一個古鎮(zhèn)——蟠龍鎮(zhèn),古鎮(zhèn)孕育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人物,在我的腦海中,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我的曾祖父——侯傳華,又名侯才華,排行第四,鄰里街坊都稱侯老四,因為上海話中“四”和“師”的發(fā)音極其接近,所以以前聽坊間這般稱呼,一直以為他曾經(jīng)當過老師,后來聽父親說并不是,但絕對是個知識分子,文學修養(yǎng)不一般。究其原因,我想和曾祖父的父親有極大的關(guān)系,因為曾祖父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太爺爺——侯德震,又名侯景星,是蟠龍第一所近代學?!待埿W的創(chuàng)始校長,曾是當時為數(shù)不多的秀才之一。對于這位太爺爺,我知道的不多,僅有的訊息是娶蟠龍西街李氏為妻,1923年夏天因為感染痢疾而亡,時年五十九歲。去世后,鄉(xiāng)紳因其辦學有功,特向青浦縣縣長申請撫恤金,聽曾祖父說起過,記得是銀元120元,這樣的待遇在當時也是比較少見的。曾祖父回憶說那時一塊銀元可買一頭牛,120塊銀元可是一筆巨款啊,口氣中滿是自豪。現(xiàn)在想來民國那個時候?qū)τ谥R分子的尊重是由內(nèi)而外的,所以為什么說現(xiàn)代中國沒有大家,大家都出自清末民初,可見知識分子的地位被尊重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話題有點扯遠了,拉回來繼續(xù)說我的曾祖父。
我和曾祖父在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四年,去除不懂事的四五年,真正有些回憶的也就八九年,記憶有些破碎,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遺忘可能更多,所以必須記錄下來,讓自己在將來還能回憶,并給我的后代一個故事,或者給研究蟠龍志的史學者們提供一些參考。
要說他在我心目中最大的印象,就是他整天都樂呵呵的,經(jīng)常坐在藤椅里,曬著太陽,當有人走近,他會用手放在前額,遮擋住陽光,看看來人究竟是誰?問起我的表妹,還記得曾祖父嗎?她會比劃一個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看遠處的動作,就是這樣。問他為什么一直這么快樂?他說:“要長壽,不吃補品,就是笑?!迸葜鴿L燙的熱茶,用嘴吹開茶葉,小口小口的呡著茶水,慢慢咽下去,哪怕是三伏酷暑也是熱茶,他說涼水不入肚。這樣的喝茶習慣,讓我想到了劉若英的先生讓她隨身背著保暖杯,堅持喝熱茶是一個道理,看來這種養(yǎng)生方法是古已有之。曾祖父高壽85歲西去,在80年代的農(nóng)村算是不多見的,這和他的樂觀與喝熱茶這個習慣應該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作為一個秀才的兒子,鄉(xiāng)村里的知識分子,曾祖父寫得一手好字,每年的春聯(lián)必由他老人家來寫,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寫最多的那幅對聯(lián)是"爆竹一聲除舊,千家萬戶更新"。在除夕那天,拿出紅紙,對半撕開,研墨開寫,那字寫得是蒼勁有力。然后在除夕守歲到十二點時,在門上貼出。這個習慣一直延續(xù)到他去世,以至于他去世后的這一年,我們都沒有換對聯(lián),心里覺得空空的,就是少了點什么。他也喜歡看書讀報,八十多歲不用眼鏡,其實他只有一只眼睛能看東西。他曾經(jīng)告訴過我,在他年輕的時候,某一天在劃火柴點著時的一剎那,他什么都看不到了,幸虧鎮(zhèn)上有一位沈醫(yī)生,醫(yī)術(shù)高超,保住了他的一只眼睛,這改變了曾祖父的人生,讓他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民俗諺語養(yǎng)生之道也是他的出彩之處,無論是逢節(jié)氣或遇到什么天氣,他都會來上幾句。小年夜祭灶神,他會說:“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冬至了,他會說:“干冬至,濕年夜;濕冬至,干年夜”;天氣冷,看我衣服穿的少,他會詼諧幽默地說:“只有著涼,沒有著熱”;當他自己的衣服不多時,他又會說:“常帶三分饑和寒”,證明自己冷一點或餓一點是沒關(guān)系的;在自己的房門上貼張紅字條:“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活脫脫一個老小孩的形象;“勤有功,戲無益”、“學吃虧,戒便宜”這些也都出現(xiàn)在房門上。據(jù)父親回憶,在老房子天井圍墻上面用毛筆字端正寫著“健康是勞動之本”七個大字,雖算不上家訓,但也是從小就刻在我們的心里。
和藹可親的曾祖父,對小輩的愛是全心全意的。盡管小時候,我不喜零食,他還是會打開折疊的方方正正的塑料紙包,這是他的錢包,拿出一角兩角紙幣,讓我去買些吃的。記憶最深刻的是,村上的孩子夏天都會用羅漢竹做竹炮筒,然后采一種樹上叫"噼啪子"的果實當彈藥,相互之間玩打仗游戲。因為那樹很高,爬上去很危險,我父母也不希望和那些孩子們玩這種游戲,況且我家竹園里也沒有羅漢竹,所以從不給我做過竹炮筒。小孩子嘛,尤其是男孩子都喜歡成為戰(zhàn)士,但沒有槍,不可能加入到隊伍中去,我只能癡癡的看著小伙伴們沖來殺去。曾祖父看出我的心事,有一天,他送給我了一支竹炮,現(xiàn)在還記得,那是一支泛著黃色光芒,通體光滑的竹炮,精致極了,我愛不釋手的撫摸著。曾祖父摸著我的頭說:"去玩吧!"頓時,我像脫韁的馬兒,沖出家門,加入到伙伴們的隊伍中去了……后來,我才知道,曾祖父把他一支心愛的毛筆筆身給我做了這個玩具。
在我父親的回憶中,最難忘的是他小時候,曾祖父每年都給他做兔子燈,所以我父親自小就和曾祖父睡一個房間,感情特別深,直至成人。曾祖父對孩子的愛是博大的,不光是他的孫子和重孫。父親回憶,在我家的灶臺上永遠有一個紙包,里面是蠟梅花和天竹子,利用灶臺的熱量把它們烘干,當有周邊鄰居家的孩童咳嗽,他會送上這兩味土方,治療的效果是極好的。
母親作為孫媳婦,和太公的關(guān)系也是很融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有小矛盾,但更多的是相互體諒和幫助。要做飯的時候,曾祖父會喊一嗓子:“妹妹上灶,我燒火”,因為那時候都是用柴火和灶頭做飯,一個人又要添柴,又要炒菜,會很辛苦,兩個人搭配輕松不少。曾祖父去世前的三天,他沒有起床,這在以前是沒有的,母親以為他只是不舒服,端茶送水到床前,他也是樂呵呵的說:“妹妹,又要麻煩你了?!痹诋?shù)?,長輩稱呼女性小輩最親切的稱謂就是“妹妹”。我不迷信,但相信一點佛家的輪回和靈魂,曾祖父去世后,按風俗會火化一些他的生活用品給他在另外一個世界使用,但有一些忘記火化了。在頭七里,曾祖父就托夢給我母親說了這個事,母親回想確實遺漏了,所以在五七時,又補燒給他,再往后就沒有托夢過來。托夢,也是托給最信任的親人。
表妹出生在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曾祖父知道這個消息后,特別開心,因為我爸和我大娘娘的孩子都是男孩,家族里誕生了女孩子,就是喜訊。曾祖父說:“這個孩子生在臘月,蠟梅也在臘月盛開,蠟梅是不畏嚴寒,冰清玉潔,花香怡人,名字就叫蠟梅吧?!焙髞砦覀兏嬖V他,名字已經(jīng)取好了,他只好說:“要不,小名叫蠟梅也行啊。”聽得出來,老人家心里還是挺失落的。妹子,這個故事我從沒告訴過你,現(xiàn)在說出來,也讓我輕松好多。
曾祖父一生的艱苦歲月從他少年時就已開始,盡管侯氏家族一支從諸翟遷來時,還有很大的祠堂,但隨著歲月流逝,太爺爺成為清末最后一代秀才之后,光景已經(jīng)越來越差。曾祖父13、4歲的時候就去嘉興的南貨店學生意,回來后借了個門面開南貨店,但兵荒馬亂的年代,小生意人也很難過下去。自小還練過武術(shù)的曾祖父也曾加入過地方武裝,類似團練的組織。年輕時候,可能是環(huán)境的影響或者是為了生存下來迫不得已,在感情上我是不認為他當時是有意為之的。解放后,這段經(jīng)歷作為反革命批斗過,但終究沒有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所以沒有被迫害的很嚴重。那段殘酷無情的時代就是這么荒謬和冷酷,曾祖父為了避免更多的迫害,忍痛將祖父收集的很多民國時代的郵票,好幾冊都焚毀了,以防被造反派抄家時發(fā)現(xiàn),作為反革命的證據(jù),現(xiàn)在想來,那是多可笑的事情,如果那些郵票留存到現(xiàn)在,那價值是巨大的,所以文化這個東西一旦被毀滅,就很難恢復。
先祖侯峒曾作為抗清義士,名載史冊,他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在嘉定城堅持抵抗,力阻清兵入侵,最終孤木難支,城破人亡,除了若干女眷和幼子外,滿門殉國。侯峒曾雖死還被割下頭顱示眾,有義士冒死盜回他的尸體,偷偷安葬。歷史就是這么嘲弄人,康熙坐穩(wěn)天下后,為了鼓勵愛國的社會風氣,又重重的表揚了侯峒曾的愛國義舉,將他的尸體埋葬回諸翟的侯家墳山,由于頭顱已經(jīng)找不到,所以用黃金鑄了一顆安在身上。由于這個傳聞,又引發(fā)了盜墓,到解放后,已經(jīng)被破壞的不成樣子了。后來,當?shù)鼐靵碚以娓负退娜缟塘咳绾翁幚磉@些廢墟,曾祖父就將墳前刻有墓志銘的大石碑背回了蟠龍,后來也不知所蹤,有關(guān)金頭顱的傳說,也時常聽曾祖父說起,不過好像又改成被埋在蟠龍的某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希望在蟠龍新天地建設時,這些墓碑也好,金頭顱也好,都能重見天日。
以我現(xiàn)在回想曾祖父的人生最后幾年,從佛家的理論來看,他是有福的,是圓滿的。最后三天,沒有起床,他自覺已是油盡燈枯,托人帶信給他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祖父,要他趕緊回來,見上最后一面。當時祖父在市總工會上班,交通不便,一周有車回來一次。他說要到周六才能回來,但曾祖父最終沒有等到兒子回來,在周六凌晨溘然而逝,是圓滿中的一絲遺憾,我想如果祖父能早一點回來,或許他會走的更早一些,為此他已經(jīng)燃盡了人生的最后一滴油。但是,這樣的無疾而終,沒有痛苦的離開這個世界,難道不就是對他這一生最好的回報了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