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凱瑟琳·斯科特演繹巴赫-古諾《圣母頌》
音樂之光祝朋友們節(jié)日快樂
聆聽巴赫-古諾《圣母頌》
導讀:又到一年圣誕節(jié),就古典音樂而言,基督教文化是其傳統(tǒng)的土壤,因此從文化學習角度看,在圣誕節(jié)的日子里聽一些圣誕相關古典音樂作品,并不過分。比如《圣母頌》,這一歌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的音樂主題,就有很多我們所熟悉作曲家曾經(jīng)創(chuàng)作相關作品。我們今天就通過一首最有名的《圣母頌》,來為大家烘托出逐漸濃烈的新年節(jié)日氣氛。
法國作曲家古諾(Charles Gounod,1818-1893)的《圣母頌》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歌曲,不過在很多唱片中都特意注明曲作者是“巴赫-古諾”,而這兩位作曲家生活的年代相差了一百多年,他們是怎么湊到一起的呢?實際上,古諾的《圣母頌》發(fā)表于1853年,只有主旋律是他自己寫的,所使用的伴奏則是巴赫的一首前奏曲,它出自于著名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創(chuàng)作于1722年,第二卷創(chuàng)作于1742年)。
楊雪霏演奏巴赫《C大調前奏曲》BWV846
這套曲集被稱為鋼琴音樂的舊約全書共兩卷,含48首“前奏曲與賦格”,使用了全部的大、小調性。“前奏曲與賦格”是巴洛克時代特有的音樂形式,賦格有“飛翔”的意思,是最宏偉的一種復調音樂。古諾《圣母頌》使用的伴奏是曲集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的前奏曲部分,它精美絕倫,集純潔、寧靜、明朗于一身,滿懷美好的期盼,以這樣一首樂曲作為《圣母頌》的伴奏,確實是恰如其分,而最難得的是,古諾竟將它與自己歌曲的旋律結合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可謂巧奪天工。
巴赫-古諾《圣母頌》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樂曲情感各異,內(nèi)容豐富,比如:
BWV852(降e小調)的前奏曲極其莊嚴,悠悠的旋律似在訴說高貴的情感,賦格部分具有古老的格里高利圣詠的風格,閃爍著圣潔之光;
BWV 863(升g小調)總體上情感非常豐滿,前奏曲激烈而悲壯,賦格則充溢著真摯愛意;
BWV866(降b小調)的前奏曲異常莊重,仿佛誠心的祈禱,賦格部分具有受難樂的風格,音樂深沉而內(nèi)含不平;
BWV 869(b小調)全曲徐緩而莊嚴,表現(xiàn)了極其崇高的精神境界;
BWV 878(E大調)情感細膩而深刻,其中賦格部分的風格接近于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作曲家帕萊斯特里納的宗教風格。
這《十二平均律的》演奏版本中,加拿大鋼琴家古爾德的錄音非常有個性,其演奏特點非常之鮮明,尤其強調在鋼琴上演奏出羽管鍵琴(即古鋼琴)的效果,比如那首被用作《圣母頌》伴奏的《C大調前奏曲》,古爾德演奏的每個音是一個一個被彈出來的,而不是連貫彈出來的,這就是明顯的羽管鍵琴的聲音特點。古爾德在整體上把握住了巴赫音樂的精美和深邃,的確非常值得聆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