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各種原因導致硬膜囊、脊髓、馬尾或神經根受壓,并產生一系列臨床神經功能障礙的病癥,稱為椎管狹窄癥。椎管狹窄癥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臨床上以后者居多。因頸椎和腰椎的活動度較大,穩(wěn)定性差,容易受力,所以椎間盤容易產生退變和突出,骨質也容易增生、韌帶產生肥厚或鈣化,因此椎管狹窄,常發(fā)生在脊柱的頸段跟腰段。
另外,外傷后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滑脫、手術后疤痕形成、黃韌帶肥厚和硬膜外腫瘤等,也可造成椎管狹窄,其中黃韌帶肥厚可以是造成椎管狹窄的一個重要原因,黃韌帶肥厚可壓迫硬膜囊,造成椎管狹窄并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
椎管狹窄 是導致頸、肩、臂、腰腿疼痛、麻木、肢體無力、跛行、大小便障礙等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引起椎管狹窄是由于椎管各徑線縮短,從而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椎管狹窄從脊柱的部位上分為:頸椎管狹窄、胸椎管狹窄及腰椎管狹窄。從病因上:分為先天性椎管狹窄、后天性椎管狹窄。
1. 頸段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兩類。先天性因素主要為椎體發(fā)育異常。引起椎管狹窄的后天因素主要是脊柱退行性變,包括椎間盤退行性變,椎體和椎小關節(jié)骨質增生,后縱韌帶和黃韌帶增生肥厚、鈣化、骨化和頸椎脫位等。
2.胸段 胸段椎管狹窄最常見的原因是脊柱強直。外傷、壓縮性骨折也常引起椎管狹窄。
3.腰段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狹窄主要發(fā)生在椎管、側隱窩和椎間孔。
1)腰椎管狹窄通常采用CT平掃,診斷一般比較明確。當椎管狹窄、硬膜外脂肪少活脂肪間隙小時、椎間盤病變診斷有困難時,可進一步做脊髓造影CT檢查,以顯示硬膜囊形態(tài)和受壓變形的程度。
2)側隱窩狹窄 側隱窩是神經根由椎管內走向椎間孔的通道,前壁是椎體和椎間盤的后緣,外側壁是椎弓根內側緣,后壁是上關節(jié)突,兩側對稱。側隱窩前后徑正常大于5mm,一般小于3mm診斷為狹窄。CT可直接顯示側隱窩內神經根受壓情況。
3)椎間孔狹窄 椎間孔的上下壁是椎弓根,前壁是椎體和椎間盤的后外側緣,后壁是椎板。CT表現(xiàn)為椎間孔內脂肪組織較少或消失,神經根被擠壓。椎間孔狹窄的CT診斷需要顯示整個椎間孔,掃描范圍包括上一個椎弓根到下一個椎弓根。椎間孔區(qū)橫斷面圖像矢狀重建對于觀察椎間孔形態(tài)非常重要。
4)核磁共振(MRI)可全面觀察椎間盤是否有病變,髓核突出程度和位置并鑒別椎管內有無其他占位性病變,了解脊髓、馬尾神經和神經根受壓狀態(tài)。
一.病因
發(fā)病原因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先天性發(fā)育畸形,畸形節(jié)段引起椎管狹窄,主要為先天性小椎管,特點是多節(jié)椎管發(fā)病,起病較早,神經功能癥狀明顯;
(2)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后縱韌帶骨化導致椎管內容積減小。
(3)側隱窩狹窄和椎間盤病變,對應節(jié)段的椎管狹窄。
(4)創(chuàng)傷后骨折、椎體滑脫。
(5)醫(yī)源性狹窄,頸胸腰椎手術后脊柱不穩(wěn)定繼發(fā)后凸等畸形。
(6)慢性機械性損傷導致椎體關節(jié)紊亂或錯位,椎周組織勞損,椎體間隙變窄,椎管內壓增高,形成無菌性炎癥,影響椎管內黃韌帶、后縱韌帶,脊髓、神經根而致椎管變窄。
二.臨床表現(xiàn)
1.頸椎管狹窄
(1)疼痛、麻木 頸椎管狹窄常出現(xiàn)頸、肩、背部疼痛,多為酸痛、脹痛。四肢的感覺麻木,上肢放射痛,可有放電樣及燒灼樣疼痛。
(2)肢體活動、大小便功能障礙 四肢無力、嚴重狹窄影響頸椎伴不全癱甚至出現(xiàn)截癱、大小便失禁等。會陰區(qū)麻木,性功能下降。肌肉萎縮,肌無力。
2.胸椎管狹窄
胸椎管狹窄比較少見,常出現(xiàn)胸背部疼痛,疼痛常持續(xù)難以緩解。椎管狹窄節(jié)段以下軀干感覺麻木,常出現(xiàn)束帶感,引起呼吸障礙,出現(xiàn)臟腑功能性障礙和紊亂。起身、翻身困難。因胸椎管解剖結構較頸椎管及腰椎管狹窄,因此下肢有時會有麻木、無力癥狀,步態(tài)出現(xiàn)不穩(wěn)、跛行。
3.腰椎管狹窄
(1)疼痛、肌體無力腰椎管狹窄常見于反復發(fā)作的腰背部疼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隨后出現(xiàn)下肢麻木無力,肌肉萎縮。疼痛性質多種多樣,可為酸痛、麻痛、脹痛、放電樣及燒灼樣疼痛。
(2)馬尾神經受壓癥狀小便不凈,大便不能自控,會陰區(qū)麻木,性功能下降。
(3)走路時出現(xiàn)間歇跛行,站立或蹲坐休息后好轉。走路時間,不能長久。
三.檢查:
1.X線 檢查無法顯示椎管狹窄
2.CT 隨著現(xiàn)代影像醫(yī)學技術的提高,椎管狹窄一般采用CT或MRI成像技術。見圖1
椎管狹窄癥
圖1
顯示骨性椎管形態(tài)及黃韌帶、后縱韌帶、側隱窩、脊髓、神經根,椎管橫斷面骨性結構等。
3.MRI 見圖2
頸椎椎管狹窄
圖2
可全面觀察椎間盤是否有病變,了解髓核突出程度和位置并鑒別椎管內有無其他占位性病變,了解脊髓、馬尾神經和神經根受壓狀態(tài)。
MRI表現(xiàn):MRI與CT一樣,也可根據椎管狹窄部位將其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中央型主要包括先天性骨性椎管狹窄和獲得性纖維環(huán)膨出、髓核脫出、椎骨退行性改變、韌帶肥厚或骨化等因素所致的椎管狹窄;脊髓受壓嚴重,可出現(xiàn)水腫、軟化。周圍型主要包括側隱窩狹窄和椎間孔狹窄,又稱神經管型。椎體后緣骨質增生、小關節(jié)肥大和椎間盤側突等,都可造成側隱窩和椎間孔狹窄。
四.診斷
結合臨床癥狀及CT、MRI檢查。最終明確診斷結果及椎管徑線的測量。見圖3
腰椎椎管狹窄
圖3
1.脊柱脊髓腫瘤 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段,常表現(xiàn)為疼痛,嚴重可出現(xiàn)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及四肢無力、截癱等神經根、脊髓受壓表現(xiàn)。
2.運動神經元病 臨床以上、下運動神經系統(tǒng)受累,主要表現(xiàn)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肌束震顫及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
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臨床表現(xiàn)為腿部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
五.治療
1、對椎管狹窄節(jié)段反復進行手法滾動放松
2、整脊(運用三槐王氏脊柱定位調衡術)
3、牽引
4、藥敷椎管狹窄節(jié)段
通過對100例椎管狹窄患者的跟蹤,運用上述方法,治愈率可達80/100以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