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慶慶
男兒有志問多高?
策馬蒼原舞戰(zhàn)刀。
烽火煉成人本色,
軍營殺出國英豪。
迎風鋒刃除頑寇,
拭血戎裝換錦袍。
冰雪茫茫催白發(fā),
青春無悔列旌旄。
飼 馬(下)
☆ 劉慶慶
每隔幾天,特別是星期天,我們都要去九曲河上的馬蓮灘放馬,給馬自由放松的機會。馬勤務把所有的馬都從拴馬樁上結下來,除了籠口什么也不帶,唯獨馬勤務騎著馬。馬很有靈性,知道現(xiàn)在做什么,于是跟著領頭的走向馬蓮灘。馬蓮灘有一二百畝地大,幾乎是四面環(huán)水,從進口趕進去馬,他們就知道是讓他們在這里活動。特別不聽話,時刻準備偷跑的馬就給它上上“馬絆子”,有的馬迎風可以跑回西面的軍馬場呢。馬絆子”是皮繩做的,兩頭有套扣,分別套在馬的右前蹄和左后蹄上,或左前蹄和右后蹄上,因為不是很長,馬走起來受到約束,一跛一拐的,走還不穩(wěn),遑論跑步了。
有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是說馬走出馬廄在向寬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眼便能瞥見鮮美可口的嫩草,于是就沿著一條選定的線路吃下去,直吃到肚大腰圓把“家”回,而絕不會東啃一嘴,西吃一口,丟三拉四地再回頭去補吃遺漏的嫩草。換句話說并不是所有身后的草都不好,也并不是所有眼前的草都是好草,只是馬會低頭很仔細吃掉眼前的草,就沒有“回頭草”而言了。
放馬時人和馬都愜意,這里水草豐美,景色怡人,這里開著藍色的馬蘭花、紅色的山丹丹花,據(jù)說山丹丹花是一年增加一朵,比如說這支山丹丹花開了三朵花,就說明它是有三年的歷史了。馬懶散地或低首吃草,或是追逐嬉戲,戰(zhàn)士也悠閑了,成就了自己的業(yè)余愛好,有的在吹笛子,有的在講故事侃大山,是一段烽煙戰(zhàn)火中難得的悠閑時光。
說到馬的的飼養(yǎng),還有一個話題,就是因為有馬,所以騎兵部隊的伙食特別好。主要是有馬料,高粱大豆也是豬的精飼料,雖然對馬料的管理很嚴格,但是時間一長,大伙的心知肚明,改善伙食也是人人有份的好事。所以每個連隊都喂有二三十頭豬,每半個月要殺一頭。把豬按在木板上,從脖子處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有經驗的一刀便可刺破豬的心臟,讓它少受罪。然后是滾水燙、吹皮、刮毛,然后大卸八塊,分置待用。每一次殺豬勤務有五六個人,殺完后要吃一頓,原來最好最嫩的肉是里脊肉。由于豬吃的好,個個都是肥頭大耳,熬出的豬油也多,能儲存好幾大缸。有時候馬勤務工作回來玩了,就自己熱飯。有的在草原長大的蒙古族戰(zhàn)士就把豬油挖一大塊與大米飯攪合攪合就那么吃,連佐餐的菜也不要。如果豬生了崽,喂豬的戰(zhàn)士還會理直氣壯的去炊事班抓米熬粥給豬補一補。
伙食好還體現(xiàn)在羊肉吃的多。每個連隊在草原深處都有自己的牧場,二個戰(zhàn)士遠離營區(qū)獨自放牧幾百只羊,經常送回去連隊讓戰(zhàn)士們享用。特別是是到來深秋,在羊膘肥體壯的時候宰殺一批,幾十只羊架子凍起來堆在一個庫房里,吃的時候只說拿下來一只砍一砍,放上調料一燉,熟了就用手抓起來吃,號稱吃“手把肉”“手抓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誰的行動慢了,連首長就會說:“快點,看敵人來了吃你的手把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