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文是中國工程院金翔龍院士在浙江舟山舉辦的首屆“新時期海洋測繪發(fā)展論壇”上所作的大會主旨演講。在我的記憶里,金翔龍院士演講課件極少在網絡流傳,這一切源于他為人十分低調,淡泊名利,不太接受媒體采訪,扎扎實實從事著自己的事業(yè),是一個令人尊敬、只唯實的學者。作為主辦方,本屆論壇能夠邀請到金院士親臨現(xiàn)場已經十分高興,令我們萬分驚喜的是,金院士還親自登臺作了近一個小時的主旨演講,用他中氣十足、充滿激情的發(fā)言,令參會代表享受了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在此,十分感謝金院士對本屆論壇的支持與信任,并祝金院士及家人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作者簡介】金翔龍,江蘇南京人,1956年畢業(yè)于中國地質大學,1957-1985年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今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新中國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工作的領航者與開拓者之一,為我國海底科學的建立、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多年來,金翔龍院士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將科研工作與社會發(fā)展和國家需求緊密相連,積極推動涉及邊緣海及深海大洋的國家基礎研究計劃和專項工作的開展,為我國大陸架劃界、大洋礦產資源及海洋高新探測技術的引進開發(fā)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年逾八旬的金翔龍院士依然身體健朗、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一直活躍在科研一線。金翔龍院士的主要成就:①他推動了我國近海海底油氣勘探的起步。50年代,金翔龍院士爭取到石油部研制的第一臺地震儀,帶領我國第一個海洋地震隊成功地完成了中國海上第一條地震剖面(龍口—秦皇島),實現(xiàn)了中國海上勘測“零的突破”,率先開展了我國渤海、南黃海、北黃海、南海的地球物理探測,全面推動了我國海底油氣勘探工作的展開。②他探明了沖繩海槽的位置。1980年起,金翔龍院士重點研究了沖繩海槽和東海陸架的地殼結構,編制出1:200萬比例尺的沖繩海槽構造圖。他技術主持與負責“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大陸架及鄰近海域勘查和資源遠景評價研究》,綜合勘查黃海、東海和南海的若干海洋權益敏感區(qū),建立中國大陸架及鄰近海域環(huán)境與資源信息庫、劃界數(shù)據(jù)與方法庫,并按國際海洋法公約提出大陸架與鄰近海域的各種劃界方案,以支持我國的海洋管理、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③他代表我國在聯(lián)合國爭得15萬平方公里東太平洋理想礦區(qū)。1990年,金翔龍院士代表我國出席聯(lián)合國海底管理局和海洋法法庭籌委會會議,接受聯(lián)合國技術專家組對我國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礦區(qū)申請的技術審查,最終為中國從聯(lián)合國爭得了15萬平方公里的東太平洋理想礦區(qū),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國際海底先驅投資國做出了關鍵性的貢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