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3.(1)如圖①,RtΔABC中,∠C=90°,AC=3,BC=4,點P是邊上任意一點,則PC的最小值為 .
(2)如圖②,矩形ABCD中,AB=3,BC=4,點M、點N分別在BD、BC上,求CM+MN的最小值.
(3)如圖③,矩形ABCD中,AB=3,BC=4,點E是AB邊上一點,且AE=2,點F是BC邊上的任意一點,把ΔBEF沿EF翻折,點B的對應點為P點,連接AP、CP,四邊形APCD的面積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這個最小值及此時BF的長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同樣可以把MN沿BD翻折至MN′,N′的軌跡即是把BC翻折后的BC′,轉(zhuǎn)化為求C點到直線BC′的最短路徑,即CH的長。
例14.拋物線y=0.5x2+1.5x-2與x軸交于點A、B,與y軸交于點C,點P為拋物線在第三象限的一個動點,作PH⊥BC于H.
(1)求PH的最大值;(2)若∠HPC=2∠ABC,求點P的橫坐標.
問題(1)中PH的長不易表示,可以作PN⊥x軸交BC于M,設P(x,0.5x2-1.5x-2),M(x,-0.5x-2),則PM=-0.5x2+x,PH=2√5/5PM,轉(zhuǎn)化為求PM的最大值。
移花接木: 問題中的表面形式變化而主體條件不變時,其方法思路完全相同,可以相互遷移;或后續(xù)問題包含前題模型,可以直接套用前題模型得出結(jié)論。
例15.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動點P在斜邊AB所在的直線上,以PC為直角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其中∠PCQ=90°,探究并解決下列問題:
(1)如圖①,若點P在線段AB上,且AC=1+√3,PA=√2,則:
①線段PB= ,PC= ;
②猜想:PA、PB、PQ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為 ;
(2)如圖②,若點P在AB的延長線上,在(1)中所猜想的結(jié)論成立嗎,請說明理由;
(3)若動點P滿足PA/PB=1/3,求PC/AC的值.
題中有角平分線BD,由“共線等角用翻折”把ΔBCD沿BD翻折到ΔBED;也可根據(jù)條件BC-AB=3,由“和差關系用截補”把BA延長截AE=3則得BE=BC,它們指向同一種圖形構(gòu)造,如下圖,ΔACD的面積為ΔACE面積的一半,轉(zhuǎn)化為求ΔACE的面積最大值,AE、AC為定值,顯然當AE⊥AC時其面積最大,易得此時AD=1/2CE=2.5。
例18.已知,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四邊形OABC是矩形,點A、C的坐標分別為A(10,0)、C(0,4),點D是OA的中點,點P在BC邊上運動,當△ODP是腰長為5的等腰三角形時,點P的坐標為 .
由旋轉(zhuǎn)知G點軌跡是以A為圓心以AG為半徑的圓,由GC=GB知G點軌跡是BC的垂直平分線,兩軌相交可知存在兩種情況,旋轉(zhuǎn)角分別為60°和300°。
注:分類討論問題中用軌跡定位法可使所求未知點一覽無余沒有遺漏!
到這里解題的四種通用策略、七類常用方法已基本介紹完畢,解題策略盤點告一段落,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順打個廣告,關于解題的原則、策略、方法、模型的更多具體內(nèi)容在下面介紹的這本書中,還沒擁有的朋友抓緊訂購噢!
器:知識與模型 第一輪復習
術:策略與方法 第二輪復習
道:思維與素養(yǎng) 滲透于全程
推薦一本包含這三個層次的復習教程-《中考數(shù)學思維方法與解題策略》,剖析思維方法,訓練思維能力,把中考數(shù)學解題方法與策略系統(tǒng)化組織,為師生打造一款完整的思維方法與解題策略的訓練方案,其中包含四大基本原則、四種通用策略、七類常用方法、十四個具體模型,涵蓋了中考數(shù)學所涉的知識、方法與題型,每個內(nèi)容都有配套練習。按策略方法分類進行集中教學和訓練更易于學生掌握,最適合于中考二輪復習使用,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掃下方二維碼進入微店購買,不用微店的請加微信“tzg5236”聯(lián)系。購書讀者可加入思維教學交流QQ群:307595472共同探討交流思維教學與思維訓練相關問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