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鄧艷萍
總編:陶陽陽
美指:翔超超
四海之內(nèi),老師最忙!但我們,到底該忙什么呢?
忙備課,別忙開講
教師,永遠是用昨天的知識,面對今天的學生??芍^是——年年歲歲課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教師既像廚子也像導演,如果不能把同樣的食材做出別樣的風味,師生都會很膩;如果沒有真正出彩的劇本,再賣力的表演,也不可能叫座。
老師的劇本就是備課,“胸中有竹,方能畫竹”。學生的吸收力并不取決于你是否字字珠璣面面俱到,如果未能為知識尋找一條合適的輸送路徑,單憑課上反復講解、課后認真批改,也必將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備好課之前,別忙著開講!
忙創(chuàng)新,別忙制造
有一種聲音說,教育應該是農(nóng)業(yè),而不是工業(yè)。說得好極了,教師絕不能淪為流水工人,忙著制造一批又一批情感蒼白、思維守舊、能力平庸的“機器人”。
這一代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不是將知識落袋為安。為人師者,能否把亙古不變的知識烹出更鮮美的味道,能否對司空見慣的事物做出更有料的詮釋,變得非常重要。
鼓勵那些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的想法,并允許他們試錯。這兩年有個流行名詞,叫創(chuàng)客,許多創(chuàng)客都是高校學生,他們擁有創(chuàng)新的發(fā)明和專利,早早地被資本市場青睞。也許我們無法教他們做科研玩電子,但啟蒙和培養(yǎng)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卻是每個師者都能做的。
忙觀察,別忙教化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所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不二秘訣。但我們往往會忽略,因材施教的關鍵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這塊材料。不了解材質(zhì)脾性的雕琢和教化,就真叫個“毀”人不倦了!
既然是園丁,就要有園丁的細膩,哪一朵向陽,哪一棵喜陰,哪一株怕水,都要看在眼里,爛熟于心。否則,你就有可能以一副好心腸,養(yǎng)壞一棵好苗子。
教育是個勘探活,留心處處是學問。老師只要善于觀察和推敲學生的成長細節(jié),就能及時掐滅萌芽狀態(tài)的犯錯苗頭,也能發(fā)現(xiàn)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發(fā)光點。
忙傾聽,別忙批評
對于教育者來說,傾聽必須成為一種能力,而不僅僅是風度。西方的孩子,除了父母,還有一個可以傾聽他們煩惱的神父。而在中國,這個角色非老師莫屬了。
許多老師面對犯錯的學生,易怒易躁,還沒等學生說完就大聲斥責,有時會誤傷無辜。如果老師心不在焉,學生的表達就會不自信。只有當你耐心傾聽,他們才會對你真情流露。有心的老師,總能在專注傾聽中,聽出那些重要的弦外之音。
請用眼神暗示他們你在傾聽,請不要打斷他們并不靠譜的陳述,請尊重他們的單純和幼稚。為人師者,本來就應該有眾生平等的信仰,不是嗎?
忙反思,別忙進度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他認為教師唯有反思深省,教育教學的水準才能提升。是的,課堂要反思,成績要反思,德育也要反思。
做老師,當然不是上完課就萬事大吉了,老師的良心,在課里更在課外。有時,梧桐樹下的一刻深思,比三尺講臺的口若懸河更有價值。反思之下,則沒有完美的學校和老師。你的課堂愉悅有趣嗎,你關注了內(nèi)向?qū)W生嗎,你的著裝得體嗎……勇于反思,敢于直面,善莫大焉?
教學也如行舟,別只顧埋頭劃槳追趕教學進度了。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之下,先不論“不為彼岸只為?!钡睦硐刖辰缌耍?span style='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38, 236, 225);'>常常反思暗礁、洋流和風向,至少是安全到達的必要素質(zh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