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書法藝術(shù)上的貢獻,差不多是人人皆知,宋以后,無人非議之。但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不光是他的書法藝術(shù),還有他對文字的貢獻。
中國的書法,由象形初期的半畫半字,到大篆、小篆、隸書,每一次變化都從字體到字形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魏晉期間產(chǎn)生的正書,也是一次質(zhì)的變化。正書筆畫平整,形體方正,最便宜書寫和辨認,而且書寫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如隸書、篆書,都是無法寫得太快,草書可以寫得很快,但不易辨認。正書的出現(xiàn),是很多人的功勞,到鐘繇,總結(jié)前人正書之法,又有所發(fā)展,成為正書之祖。但王羲之又在鐘繇的基礎(chǔ)再發(fā)展,尤其是他的《樂毅論》和《黃庭經(jīng)》二帖一出,比鐘繇的書法更加平整、方正。鐘繇書法中還保存很重的隸意。王羲之的書法中都已去除了,他的筆畫更直接,更平正,更利索,王僧虔《論書》中記載:“亡曾祖領(lǐng)軍洽書與右軍書,俱變古形,不爾,至今猶法鐘、張?!闭f明右軍之前,學書者皆師法鐘繇、張楚,鐘雖為正書之祖,但王羲之在學鐘之后,“俱變古形”,更進一步,所以當時及后人又皆改學王羲之,《論書》記:“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后進,庾猶不平。在荊州與都下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鷺,皆學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焙⒆觽冞B自家名書手書都不學,改學王羲之書。而且,如果沒有王羲之,學書者“至今猶法鐘、張?!闭f明王羲之代替了鐘、張,但無人代替王羲之。
王羲之完善了正書,從此定了形,千百年不再變了。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至今,只有書法風格的變化,而書體不再變??瑫?,寫得更正規(guī)些;行書,寫得更隨意些。所謂“千載書法皆王法”,指的是書體。王書之后,象篆、隸、正之間那樣的改革式的書體變化,再也沒有。但篆必須變?yōu)殡`,隸必須變?yōu)檎?,否則收發(fā)室就不方便。而王羲之的書法如唐太宗云“盡善盡美”,所以后人也就不再變了,這是王羲之一直被稱為“書圣”的原因。《宣和書譜》亦有云:“字法之變,至隸極矣,然猶有古焉,至楷法則無古矣?!^楷法者,今之正書是也。人既往之,也遂行焉?!庇衷疲骸按藭仁加跐h,于是西漢之末,隸字不刻,間雜為正書,若《屬國》、《封陽》、《茹君》等碑,亦斑斑可考矣。降及三國鍾繇者,乃有《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東晉聿興,風流文物,度超前世。如王羲之作《樂毅論》、《黃庭經(jīng)》,一出于世,遂為今昔不貲之寶。”這段話說得很正確,而且道出了隸變?yōu)檎g。有一段隸、正間雜的書風,如《屬國》等碑(今已不可見),鐘繇是集大成者,王羲之更進一步,其正書為“今昔不貲之寶”,而集古不變,這是王羲之對文字和書法的最大貢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