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的作文存在程式化、成人化問題,充斥著空話、假話、套話,缺少兒童特點、童年味道。
其實,這種現(xiàn)象存在已久。我讀小學時,最討厭寫跟“有意義”沾邊的作文題,因為我不知道什么算“有意義”。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知道了“有意義”不外乎就是人們所說的“新五子登科”:路上撿到皮夾子、紅綠燈下扶瞎子、公交車上讓位子、橋上幫人推車子、放學后留在教室修桌子。也就是說,“有意義”就是指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熱愛勞動,多么狹隘的解讀啊!只要是寫與“有意義”沾邊的作文題,所選材料大多跑不出這個圈子。然而,就是這樣胡編濫造的作文卻常常能得高分,因為立意高,主旨積極向上。
時至今日,情況依然沒有改觀。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說,他女兒在讀五年級,常為作文頭疼,在他看來,日常生活皆可作為作文的題材,可女兒統(tǒng)統(tǒng)說不行,因為最后一段講不出道理,得不了高分?!吨行W管理》雜志社社長柴純青說,他孩子寫了一篇時間機器回到明朝后發(fā)生了一系列故事的科幻作文,老師打了一個叉,說不達標,“沒有教育意義,你應該讀讀《紅巖》”。孩子寫了篇“冬天的冰與河”,寫得很美,但老師也說不達標,因為“文章最后沒有昂揚起來”。
童年生活是快樂而有趣的,小學生作文應該表現(xiàn)童真、童趣。老師一味地強調(diào)有意義、說道理,以自己的認識代替兒童的認識,以自己的情感代替兒童的情感,將很多充滿想象和童趣的語言看成是不成熟或者幼稚,導致學生作文里要么沒有自己的生活,要么寫自己的生活也不敢說真話,言不由衷、故作崇高。學作文就是學做人,逼著學生在作文里說假話,是在催熟孩子。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是在透支孩子的人生。教育學者成尚榮說:兒童在兒童立場上缺位,成人在兒童立場上越位,最終使兒童立場異化為成人立場。其后果是讓孩子“傷”在了起跑線上。
小學生的作文應該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土壤,忠實于自己的生活。兒童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他們有他們的觀察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老師要有兒童情懷,理解童心,呵護童心,尊重客觀事實,尊重兒童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從兒童的立場出發(fā),引導兒童寫出本色習作。
(作者李福忠,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文章第43次入選“銳評”欄目)
閱讀( 12)評論0贊0收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