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絕寒梅
沁園春 -----納蘭性德
試望陰山,黯然銷魂,無言徘徊。見青峰幾簇,去天才尺;黃沙一片,匝地無埃。碎葉城荒,拂云堆遠,雕外寒煙慘不開。踟躕久,忽冰崖轉(zhuǎn)石,萬壑驚雷。
窮邊自足愁懷。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涼絕塞,蛾眉遺冢;銷沉腐草,駿骨空臺。北轉(zhuǎn)河流,南橫斗柄,略點微霜鬢早衰。君不信,向西風回首,百事堪哀。
沁園春 ----納蘭性德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裝素服,執(zhí)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戲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xù),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zhuǎn),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jié)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紀念納蘭的詩詞
梅香不染冰心在 冰心盡是真真愛
奇秀自然癡 百花獨一枝
相思無可籍 雁字誰人寫
風落好文章 可憐春葉黃
休為西風瘦 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cè)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靜數(shù)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比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物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向往平淡的經(jīng)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獨特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因為犯了太子保成的忌,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為胤礽,于是納蘭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于詞。他的詞全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瘛?div style="height:15px;">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tǒng),精于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滴跏迥赀M士,授三等侍衛(wèi),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為一品。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漢族名士交游,從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以詞聞名,現(xiàn)存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云:“八百年來無此作者”,潭獻云:“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都{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潢貴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shù)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jiān)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成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19歲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shù)年中他更發(fā)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fā)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jīng)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xiàn)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風光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yōu)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wèi)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wèi),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zhàn)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zhèn)涞哪晟儆⒉?,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shù)的奇才,他在內(nèi)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cè)帽集》,又著《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xiàn)宋慶齡故居內(nèi)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fā)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chǎn)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后又續(xù)娶官氏,并有側(cè)室顏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上麄兊膼矍橐蚣{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的性格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其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gòu)成一種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xù)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nèi)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yè)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tài),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qū)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guān)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qū)h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納蘭性德詞作現(xiàn)存348首(一說342首),內(nèi)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jīng)歷,他的詞作數(shù)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后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沉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詞上。他的詞清新婉麗,獨具真情銳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產(chǎn)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在他身后,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家詞話和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贊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為證: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寫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