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即將出場的這個男人,大家或許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具體做過什么事,沒幾個人能說得上來。
這點也包括我。
為此,我特意去查閱了一下資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原來他做的事差不多有一籮筐。
他活了大約38歲,這個數(shù)字或許更長,因為歷史沒能準(zhǔn)確的記錄他的出生日期。
但這并不妨礙他的輝煌,他曾經(jīng)的權(quán)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他死后,兒子窮得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
他是最早主張"施教于民","布政以道"的政治家,在有限的生命力,大力湊成農(nóng)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的全面發(fā)展。所提倡的因勢利導(dǎo)的經(jīng)濟觀點比司馬遷早了五百年。
他是中國第一個水利專家,主修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至今還在灌溉、航運、屯田……
在那個牛人多于牛毛的時代,他一度成為《呂氏春秋》、《荀子·非相》中記載的圣人。
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諸葛亮對他終生敬仰:“昔孫叔敖乘馬三年,不知牝牡,稱其賢也。”
他的名字叫孫叔敖。
這個名字似乎有些陌生,的確如此,在長達三千年的歷史里,他的面容有些模糊。
但今天筆者依舊選了他作為這篇故事的男主角。
之所以如此,只因筆者認為,他不該被我們遺忘。
一切照舊。
我們先看資料。
和所有人的檔案不同,他的檔案資料總是充滿了爭議。
第一項就是出生地。
沒成為名人之前,籍貫對孫叔敖而言是個多余的東西,比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怎么活下去更值得他去思考,去記憶。
為此,他早早就給歷史留下了一個難題,他到底是哪里的人。
這關(guān)乎一個地方的旅游,文化,收入等掛鉤的,誰擁有了孫叔敖的出生地,誰就是孫叔敖的品牌的代言人。
孫叔敖三個字所帶來的一切效益,都歸出生地所有。
歷來為了這個沒有定論的案子,大打出手。
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演練賽、拉練賽,最終定下了基調(diào)。
孫叔敖:籍貫河南淮濱縣。依據(jù)是浩瀚的史料。
楚子孫叔敖,期思之鄙(郊野)人也?!盾髯印し窍唷菲?/p>
楚相孫君,諱饒,字叔敖,本是縣人也,六國時期思屬楚"?!冻鄬O叔敖碑》
是河南也好,是湖北也罷,再彪悍的人生也需要一個開始。
孫叔敖也不例外,和劉邦斬蛇不同,他的人生從一場追殺開始。
據(jù)說,楚國貴族蒍賈遭陷害,幸好朝中有人,暗中相助,其子蒍敖與母親避難于現(xiàn)在的河南省淮濱縣,改名孫叔敖。
這次追殺差點要了他的命,但也給了他人生逆襲的資本。
父親的好友收留了孫叔敖,并將畢生學(xué)識傾囊相授。
人生第一步就此踏出。
公元前598年,淮河洪災(zāi)頻發(fā),面對天災(zāi),沒人敢上。
孫叔敖第一個從人堆里走了出來,主導(dǎo)了這次水利加固工程。
他爬山涉水統(tǒng)計農(nóng)田的旱澇次數(shù),親自勘測了來自大別山的水源,甚至沿淠水而上,手繪施工圖紙,將每一份投資都精確到分毫。
既要做,那就做最好的。
當(dāng)一切數(shù)據(jù)成熟后,他動手了。
納六安縣境內(nèi)的龍穴山以西、小華山以東約390平方公里的花水入塘;引淠河水自淠源河上的眾興集南,經(jīng)子午渠(淠源渠)至葛嘴匯山源河水入塘河,疏溝開渠,洼地除澇,高地防旱。貼錢、
貼人、貼精力、歷時三載,終于修成了國內(nèi)歷史上第一座蓄水灌溉工程--芍陂。
其時,他耗盡了自己的家業(yè)。
史載:家無余財,妻子窮困,負薪而食,本人更是糲餅菜甍,枯魚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饑色"。
巨大的付出,得到了也是巨大的回報。
這項民生工程的質(zhì)量,一直都是水利界的饒楚。
能與之媲美的唯有后來的水利鐵三角,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
至此,再無敵手。
這次投身水利的壯舉,引起一個人的注意。
這人就是楚莊王。
這是一個集才華和智慧于一身的男人。
這是一個集野心與慧眼的男人。
與人堆之中,既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一切剛剛好,似乎就為了這一刻的相遇。
一直熱衷做個水利專家的孫叔敖就此調(diào)了部門。
(公元前599年),孫叔敖放下了一直卷起的褲腳,收拾了一直沒有來得及收拾的胡須,刷了牙,洗了臉,順帶涂了點大寶防曬霜,正式出任楚國令尹(楚相)。
此時的楚國,遠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么強大。
那位在歷史上留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從一鳴驚人后,就一個勁兒的折騰。
先是攻伐反叛的庸國,跟著率軍攻打鄭國。
光打打這些小國也就算了。
偏偏楚莊王盯了更大的東西——問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春,楚莊王親領(lǐng)大軍北上,以“勤王”名義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后被晉國滅),大軍直接去了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
這么做并不是給周天子做保衛(wèi)工作。
而是進行大規(guī)模的軍事演習(xí)搞恐嚇。(“觀兵于周疆”)
已經(jīng)毫無威嚴的周天子嚇得夠嗆,好說歹說才讓周大夫王孫滿前來問問楚莊王要錢還是要地。
楚莊王也不含糊,直接就說明了來意。——問鼎。
“周家鼎之大小輕重焉?”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征九州,夏、商、周奉為傳國之寶,是天子權(quán)力的標(biāo)志。
楚莊王問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
王孫滿倒也有些傲骨,不理會楚莊王大規(guī)模的軍事演習(xí),直接說:“在德不在鼎?!艿码m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p>
統(tǒng)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zhuǎn)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p>
什么軍事演習(xí)嚇唬人可以,真刀真槍的你還差點火候。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此時的楚國并沒有取代周的能力。
野心勃勃的楚莊王回來了。
事情若就此結(jié)束了,似乎就沒有下集預(yù)告。
而這往往就是歷史的魅力。
在弄清楚第一個五年計劃不可能完成的情況下,一心想做大事的楚莊王立即啟動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做春秋霸主。
這是一條充滿危險與荊棘的道路,危險系數(shù)不亞于走一次長征。
走這樣的路,沒有足夠的準(zhǔn)備根本走不長遠。
如果說,楚莊王有野心不假,但世人忘記了他還有眼光。
霸外必先安內(nèi)。
芍陂的成功讓楚莊王看到了孫叔敖身上另一樣?xùn)|西——治理國家的才能。
這是一個能同甘共苦的大臣,他清風(fēng)惠政,節(jié)衣縮食理財治國是一把難得的好手。
這樣的人不多,所幸我遇到了他。
和所有的相遇一樣,這一次歷史性的會面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但從后來的成果看。
這一次會面不亞于三顧茅廬。
水利出身的孫叔敖并沒有辜負楚莊王的信任,只用一夜的功夫就拿出了一份切實可行的工作報告。
報告的內(nèi)容簡單的概括只有八個字——“施教于民”,“布政以道”。
通俗點說就是重視民生經(jīng)濟,制定、實施有關(guān)政策法令,盡力使農(nóng)、工、賈各得其便。
在他看來,天下唯有士農(nóng)工商都各得其所,楚國才能強大。
為了規(guī)范這一切,他親自監(jiān)督市場,很快就從中找到了楚國商業(yè)不發(fā)達的病根。
龐大的市場多了一種貝殼形狀的銅幣,叫做"蟻鼻錢"。
不懂經(jīng)濟的楚莊王嫌蟻鼻錢重量太輕,下令將小幣鑄成大幣,重量的增加,在沒有微信,支付寶、銀行的時代,讓購物的百姓十分的不方便。
而且,重量的損耗,讓商人常常蒙受損失,紛紛放棄商業(yè)經(jīng)營,一時之間市場非常蕭條。
沒了市場,就沒了商業(yè),沒了商業(yè),就沒了市民。
沒了市民,就沒了稅收。
為了恢復(fù)這一切,他親自去見了楚莊王,請求他恢復(fù)原來的幣制。
三天后,一切不規(guī)范、不合理的統(tǒng)統(tǒng)與歷史說再見。
一個全新的市場面向楚國展開。
解決了商業(yè),他迅速將目光看向農(nóng)業(yè)。
考制度,立軍法,下膏澤、興水利……
他甚至親自告訴窮苦的老百姓利用秋冬農(nóng)閑季節(jié)上山采伐竹木,再在春夏多水季節(jié)通過河道運出去賣掉……
此外,還有漁業(yè)、林業(yè)、甚至旅游業(yè)他也涉及。
他宛如春天細雨,潤物無聲。
經(jīng)過他的調(diào)理,本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楚國開始走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史載:“家富人喜,優(yōu)贍樂業(yè),式序在朝,行無螟蜮,豐年蕃庶”。
這就是霸業(yè)的基礎(chǔ)。
籌備多年的楚莊王迅速開啟了他的霸業(yè)之路。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自統(tǒng)帥三軍攻打宋國。
強大的后援力量給了楚國無比的自信。
此戰(zhàn),楚國大勝,鄭襄公“肉袒牽羊”以迎楚王,求其不要滅掉鄭國。
此后,楚莊王飲馬黃河,進逼中原國家,迫使鄭、許歸附,繼而滅蕭(宋的與國)攻宋并迫使和自己結(jié)盟。
中原小諸侯國皆背晉向楚,楚莊王一躍成為中原的霸主。
輝煌就此造就。
所有的光彩背后都離不開一個叫孫叔敖的男人。
他的治國才能,吸引了世人的注意。
時至今日,史料里依舊流傳這樣的評價:孫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為故,故使荊(楚)莊王功績著乎竹帛,傳乎后世”。
后來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就認為他的治國才能很酷,特意寫了篇文字說明?!皩O叔敖“忠為廉可治楚,楚王得以為霸?!?/p>
由此可見,孫叔敖對楚莊王稱霸的巨大作用是大家公認的。
然而,當(dāng)楚國上下都品嘗勝利帶來喜悅的時候,這個潤物細無聲的男人終于潤不動了。
他病了。
作為楚國最年輕的干部,此時的他只有38歲。
一切剛剛開始,似乎就要結(jié)束了。
病危的他,將兒子拉到身旁,說下了永載史冊的一番話。
大王多次要封我邑地,我都沒接受。將來我死了,大王會封你,但是你一定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楚越之間有一個地方叫寢丘,地方偏僻貧瘠,地名又不婦好,楚人視之為鬼域,越人認
為不祥,可以讓子孫住得長久的只有這個地方。”
這似乎只是一個充滿荒唐的預(yù)言。
但歷史偏偏讓他成了真。
孫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給他兒子很好的地方,他的兒子不肯接受,請求受封寢丘,楚王于是把寢丘封給孫叔敖的兒子,結(jié)果一直到漢代,孫姓子孫仍然在寢丘立足。
肥美之地人人欲得之,不得,必讒言毀之,故得之之人子孫不能長久存焉。貧瘠之土人人厭之,故得之之人子孫能長久存焉。
好東西往往不長久,看似丑陋的東西往往走得更遠。
這就是他的智慧——不追逐世人所尊崇的利益,才能長久擁有;不長遠的考慮事情,不能成功。
無論是修水利,還是治國,他都是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