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提起即墨,那歷史則是非常的悠久,最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齊國的名邑,屹立在齊國的東方。即墨大夫的剛直不阿、田單破燕、田橫五百士等典故讓即墨昭彰史冊。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歷史沉淀,也有太重的背負,“即墨”兩個字,也常常引人遐想,因靠近墨水河,因此得名“即墨”。即墨當?shù)厝朔Q“即墨”為“即密”,連外來人也跟著將“即墨”叫成“即密”,以顯示親切。 在現(xiàn)在的即墨城南,確實是有一條小河叫做墨水河,但即墨這個城名卻不是因這條小河而得,而小河卻是因即墨城而得名。實際上這條小河原名叫“淮涉河”,即墨城在隋朝遷來后,人們就叫這條小河為“墨水”,叫來叫去,就把原名忘了,在現(xiàn)在的全國地圖上,小河也改為墨水河啦。現(xiàn)在的墨水河是名副其實的“因邑而名”。歷史上的古即墨城曾經(jīng)是在現(xiàn)在地理上的平度市東南,以瀕臨古墨水(現(xiàn)在地理上稱為豬洞河)而得名,隋朝后,即墨城才遷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
說起即墨與青島的關系,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即墨是青島市的一個縣級市,隸屬青島市。但歷史上卻不是這樣,一百多年前,青島還是即墨的一部分,是靠近海邊的幾個小漁村而已。而現(xiàn)在青島與即墨的關系,用不恰當?shù)谋扔髡f:即墨就像老家一個農(nóng)村的老爺爺,培養(yǎng)出了一個飛黃騰達的孫輩- 青島市,而青島又將老爺爺納入了其治下管理。 這都源于百年即墨的滄桑巨變:清朝末年的1897年,德國以曹州教案為借口,占領了即墨縣南部海域和部分陸地,并逼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在1898年簽訂了《膠奧租借條約》,將膠州灣海面、潮平周邊100華里的區(qū)域化為“膠奧租界”,并在“租界”內(nèi)設立“總督府”,大肆建港建城,從此,即墨失去了他的“南鄉(xiāng)”,這塊地方就成了現(xiàn)在的青島市區(qū)。1935年,民國政府又將當時隸屬于即墨的海潤鄉(xiāng)南部嶗山也劃入了青島市。
即墨古城位于青島市即墨區(qū)東關街。
整個古城都是2014年重建的,因為即墨古城遺址上原先是有住戶的,不過后來因為要重建古城,當?shù)卣呀?jīng)將遺址上的居民進行了重新安置,所以說這個古城就是個全新的古城。 這是古城的一個城門,好像是西門。
原有的居民都遷出,好多房屋都閑置,據(jù)說也有些住家戶,但太少了,太缺乏生活氣息了,據(jù)說晚上住在這里居民都感到靜的害怕!
原來的遺址上新修建的建筑太新了,哪怕保留一座古建筑,一處原生態(tài)的民居也好??!
看來這是一處民宅。
這是三個說書的老藝人,二胡、三弦、大鼓書,他們在堅守民族傳統(tǒng)藝術。
這是一處有水的庭院,據(jù)說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很美,是攝影師拍攝桃花古韻和仿古人像的圣地。
也是人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傍晚的太陽余暉給牌坊撒上一抹金色。
四世一品牌坊在訴說即墨的輝煌
主街上的牌坊一個接一個,都反映了即墨厚重的歷史。
這個好像是古城的南門。
古城了還有一座小教堂---福音堂
城樓后現(xiàn)代化高樓據(jù)說一大部分是安置原古城中居民的,在一大片高樓包圍下凸出這一片古城,拍攝時盡管盡量避免帶入這樣的背景,有時還真避免不了,確實煞風景。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明月高高掛在藍調(diào)時刻的天空,很有韻味。
大紅的燈籠掛樓臺,與明月相映,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想。
牌坊、城樓使人回到了過去。
路邊的店鋪開始了營業(yè),人氣漸漸旺了起來。
魔鬼般的藍調(diào)時刻,使天空顯出一片湛藍,游人比白天多了許多,慢門下顯得影影綽綽。
明月青瓦倒顯得有點古色古香。
影影綽綽的人影使我響起了一個詞“古城魅影”
游人如織,使我擔心起來,疫情還沒過去,門口雖有測溫崗,但這里多數(shù)人連口罩都不戴,都忘了新冠疫情了嗎?
累了,幾個攝影愛好者直接席地而坐來拍攝!
層層牌坊,在燈光下顯得生動起來。
這里的夜晚,雖然不能比大都市里的燈光秀,但也別有一番情趣。 這是古城南門里
教堂門前靜悄悄。
小廣場的右側有個表演的小戲臺,人太多,我沒去,就在主干道上走了一趟。
慢門使游人虛化成了一片煙霧。
古城的南門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