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經穴”是臨床上小兒推拿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是治療孩子脾胃系統(tǒng)疾病的首選穴,同時也是上肢穴位的開篇之穴,從這些關于脾經的介紹上就足以看出脾經的重要性,那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脾經穴。
首先就是要解釋一下,我們小兒推拿中說的“脾經”其實是“脾經穴”的簡稱,而不是經絡腧穴中的“足太陰脾經”這條經脈。
總有家長留言問這個問題,說脾經不在手上啊,在這里一起解釋下。同理,小兒推拿中的胃經、肝經、肺經、腎經、大腸經等等也都不是指經絡腧穴中的經脈,而是小兒推拿的穴位。
脾經的定位呢是在大拇指橈側緣,由指尖到指根呈一直線,是一個線型穴。
而關于脾經的推拿手法,一共有三種,清脾經,補脾經和清補脾經。
操作手法
清脾經,家長的一只手握住寶寶的左手拇指,家長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延著寶寶拇指的橈側緣,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補脾經,家長的一只手握住寶寶的左手拇指,家長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延著寶寶拇指的橈側緣,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清補脾經,家長的一只手握住寶寶的左手拇指,家長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延著寶寶拇指的橈側緣,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再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這樣往返推,屬于平補平瀉的手法。
應用規(guī)律
清脾經一般用在實證中,主要發(fā)揮清熱利濕的作用,例如積滯,傷食,脾胃積熱等等;
補脾經一般用在虛癥中,發(fā)揮健脾調中,補血生肌的功效,例如脾虛腹瀉,脾虛積食,脾虛便秘,厭食虛癥等等;
清補脾經一般用在虛實夾雜的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消化不良;另外清補脾經還有滋陰的作用。
脾經的操作臨床中其實還是以補法為主,這也是和小孩子的生理特點有關,孩子“脾常不足”,常常用補法,但熱證實證就要用清法的。家長如果辨證不準的話可以選擇平補平瀉的清補脾,來助脾健運之力。
配伍應用
脾經應用的范圍很廣,最多見的就是脾胃疾病,最常見的不外乎就是厭食、便秘、腹瀉、嘔吐、腹痛這些。
下面為大家總結了一些脾經和其他穴位的搭配。
補脾經這個穴位長時間單獨使用,相當于六君子湯的作用,意思就是長時間推補脾經能益氣健脾,適合脾胃不和,脾胃虛弱的孩子使用。
補脾合清胃、二馬、捏脊聯合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厭食;
補脾合外勞宮、捏脊聯合治療脾虛腹瀉;
補脾合運八卦、清補大腸治療氣血不足引起的便秘;
補脾合外勞宮、四橫紋治療虛寒腹痛;
補脾合清肺、推四橫紋、捏脊治療氣虛咳嗽;
清脾和清胃、天河水治療心脾積熱的口瘡、鵝口瘡、吐弄舌。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咱們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yǎng)都需要脾胃來完成,脾胃和身體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正處于身體飛速發(fā)育階段,脾胃就是發(fā)育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孩子才能不生病的健康長大!
文|編輯半夏
圖片制作|蛋蛋
漫畫|八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