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不是所有的上火都能喝涼茶「滅火」。
「上火」,生活中經(jīng)常能見到、聽到的一個詞,似乎一年四季都能見到。
不少人出現(xiàn)上火的情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泡杯菊花、金銀花水來「滅火」,南方地區(qū)的朋友,則第一反應就是「喝涼茶降火」。
但,不是所有的上火都適合喝涼茶!
上火有實火和虛火之分:如果是實火,喝完涼茶之后可能上火就消失了;但如果是虛火,不僅效果差,甚至有可能引起腹瀉腹痛、四肢冰冷之類的問題。
中醫(yī)如何看「火」?
「上火」其實在中醫(yī)和西醫(yī)里面都不是一個標準的醫(yī)學術語,實際上是包含了喉嚨痛、口腔潰瘍、睡不好、痤瘡、便秘、口苦口氣、眼屎多、痔瘡出血等一系列癥狀。
因為這些癥狀很直觀,很像是有把火在我們身體的上部燒,所以一旦「上火」了,普通人就想著趕緊去「滅火」。因為沒有正確的中醫(yī)養(yǎng)生理念,很多人碰到「上火」時還是以「對抗」為治療思路。
在《中醫(yī)基礎理論》當中,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虛則熱,陽虛則寒。
當一個人陽氣偏盛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些熱象。當一個人陰氣偏盛的時候,會出現(xiàn)寒象。不管是陽盛還是陰盛,這種證都叫實證;陽盛則熱,這種情況叫「實熱證」;陰盛則寒,叫「實寒證」。
陰虛則熱,陽虛則寒。就是說,當陰虛的時候,相對會陽亢,于是出現(xiàn)一些熱象,這個熱象比較虛弱,叫「虛熱證」;而當陽虛的時候,相對會陰盛,于是會出現(xiàn)一些寒象,所以陽虛則寒,叫「虛寒證」。
那么,在生活當中,我們該如何判斷這個人上的究竟是什么火,又有怎樣的解決辦法呢?
你上的是什么火?
? 實 火 ?
「實」乃有余之火,一般可再分為陽盛、濕熱與邪郁(如痰阻、瘀阻、食積、氣郁等)化火等,常見有如咽喉不爽、口舌生瘡,有口氣,尿黃等。
按中醫(yī)「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這類火大多可以喝涼茶來清火,只是不同的細分類該喝不同的涼茶。
引起實火的原因有很多,舉例而言,可見于體力勞動者或青壯年的「陽盛實熱」,這類人群一般比較怕熱且耐寒(注意:如果又怕熱,又怕冷的不算這一類),喜寒涼飲食,常伴有口干、口苦、口臭,面紅,食量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黃,聲音宏亮,精力旺盛。
食物宜忌:通常可以適量多食用綠豆、荸薺、羅漢果、金銀花、菊花、竹葉、夏枯草、魚腥草、側(cè)柏葉、荷葉、梨、枇杷、無花果、橄欖等,忌溫熱及煎炸飲食。
常用中成藥:金銀花露、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口炎清沖劑,板藍根顆粒等。(注意:以上飲食和藥物,建議在專業(yè)醫(yī)生的辨證下指導使用。)
部分濕熱體質(zhì)的人群稍不注意,比如經(jīng)常喝酒,或過吃肥甘厚味,也容易誘發(fā)「實火」。
這類人群常伴有面部油膩感,口黏膩,口甜或口苦,多汗且粘,頭、身困重,常大便粘、有解不盡感覺,小便黃,女子帶下色黃,男子陰部潮濕而臊味重。
飲食宜忌:可適當多吃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絲瓜、黃花菜、馬齒莧、茯苓、土茯苓、荷葉、梔子、等,忌酒、忌油膩。
常用中成藥:六一散、雞骨草膠囊、垂盆草沖劑、金錢草沖劑、二妙丸、四妙丸。(注意:以上飲食和藥物,建議在專業(yè)醫(yī)生的辨證下指導使用。)
? 虛 火 ?
還有一種火,是「虛火」,大多因身體缺少了滋潤的物質(zhì)而誘發(fā),這種情況,不能清除,而是要補。
中醫(yī)認為,陰陽是同時存在的,兩者力量平衡則身體正常,如果其中一方缺少,則另一方就會顯得有余,但這種「有余」只是相對而言的。
舉例而言,如果陰缺乏,陽就會顯得有余,這種「有余」的表現(xiàn)部分跟「上火」非常的類似。這叫「虛火」。
最常見的,就是「陰虛火旺」,這類人易上火,較常人怕熱,耐寒(如果同時也怕冷的不算此類),手足心熱,易有煩熱感,易口干,體形多瘦,易盜汗、顴紅,或午后面紅、面部易有熱感,唇紅,皮膚干,大便干燥,小便黃,舌偏紅,舌上少苔或水份少,脈細數(shù)。
飲食宜忌:可適當多吃枸杞葉、番茄、銀耳、木耳、無花果、橄欖、桑椹、黑芝麻、梨、龜、蜂蜜、百合、玉竹、枸杞子、北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白芍、柏子仁、阿膠、龜膠等,忌溫熱、煎炸飲食。
常用中成藥:據(jù)陰虛的不同部位或方向,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左歸丸、麥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麻仁潤腸丸、麻仁丸、生脈飲、天王補心丸(丹)等。(注意:以上飲食和藥物,建議在專業(yè)醫(yī)生的辨證下指導使用。)
虛火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就是陽虛陽浮,這也可以說是假火,我們前面提到的火需辨真假,辨的重心就是它。至于辨識方法,由于牽涉幾類問題,一言難盡,限于篇幅,不作展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