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2297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到公眾號回復「智慧」收獲每日精神食糧
點擊上圖▲讀書明理
|全文共1400字,深度閱讀需5分鐘,受益終生|
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要想修道,獲得心安悅樂的人生,只需要控制好兩個方面即可。
這兩個方面,一個叫知足,一個叫知止。可以理解成人生的兩重境界,更是修道的關鍵。
知足——寡欲常樂
我們常說知足不辱,知足常樂,那么老子講的“知足”什么意思呢?
“知足”就是寡欲,這里只是用寡,而沒有用絕,沒有用禁。
人不可能沒有欲望,從來沒有人讓我們把所有欲望都去除掉,就算有那也是唱高調,沒有人做得到。
所以老子只是告訴我們盡量減少本能以外的要求。如果除了本身的欲望之外還不斷地向外去追求,那就叫不知足。
我要吃飯這不叫欲,我要吃山珍海味才叫欲;讀書,成績及格不叫欲,一定要考全班第一名就叫欲。這都是不知足的表現(xiàn)。
不知足是人類最大的災禍。所有的壞事都是因為不知足,因為欲望太多,好了還要更好,多了還要更多。
一個人合理追求名利,這是難免的,就怕過分。為了追求名利,你必須要大費周章,必須要浪費精力,必須要全力以赴,必須要廢寢忘食,必須要折損你的性命,更有甚者,不擇手段,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最終這些都會反噬到自己身上。
老子說,知足不辱。
一個人只要知足,只要寡欲,就不會招來無謂的恥辱。
但是現(xiàn)代人很難知足,多了還想要更多,升遷了還想要更高。不要了,這樣就夠了,做到這一點很難,這種人才是品德修養(yǎng)好。
老子說,知足者富。
這句話重點不在富,而在知足。一個內心很滿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因為他心中沒有窮,也沒有富。
一個人知足不知足,完全是自己的修養(yǎng)。粗茶淡飯可能覺得很滿足,山珍海味有時候反而覺得一點兒味道都沒有。
欲望產生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滿足了,你就會覺得一切都很幸福,人生也很悅樂。這沒有固定的標準,完全看個人的感覺和心態(tài)。
知止——止住貪心
老子說: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止,就是合理,適可而止。
對待人生種種欲得,要知止,知止就不殆,你不知止,要了還想要,多了還不夠,就會犯很大的過錯,就會引起各方的責難。
貪得無厭是天下最大的過失。
沒有錢很苦惱,有了錢很傷腦筋,錢剛剛好最理想。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剛剛好是什么程度,我們到底該停留在哪個地方。
人最大的麻煩就在這里。所以,你自己要拿捏,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要拿捏好那個度。這也是《易經》告訴我們“止所當止”的道理。
照理說有一些儲蓄,就不要再盲目去追逐金錢。因為人不能天天活在生存線上,那太辛苦了,有時候要好好地過過生活。
生活跟生存是不一樣的,孔子比較重視我們要求生存,老子比較重視我們要過生活,這兩個一定要互補。
永遠不滿足的人,永遠不知道停在合理位置的人,終生都苦惱,尤其是年紀越大越要清心寡欲。
孔子也講,人老來要戒之在貪。人越老越貪,為什么?因為他想沒剩幾天了,不趕快撈就沒機會了,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年紀越大越要戒之在貪。
記住,對待現(xiàn)實的種種誘惑,只要適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險。倒過來,如果不能適可而止,最后一定是兇險的。
知足常樂,凡事還要適可而止,這個很難。
更重要的是,那個“可”是變動的,就是你的一念之差。可,隨時可以變不可,因為人有貪念以后,是控制不了的,正是因為控制不了,所以才要修。
但是到底什么狀態(tài)才算滿足,什么位置才能停止,自己這一生是退還是進,要怎么樣才算及格?這些問題,每個人都要想一想。
有的題目是進才及格,有的題目是退才及格,但沒有保留在現(xiàn)狀的,也不可能保留現(xiàn)狀。這是我們一生要修的功課。
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匯編
洞悉天道,參透兵機
建功垂名,養(yǎng)生延年
▽
點擊下圖了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