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甚至如水樣為主證的常見病癥。也是兒童常見病、多發(fā)病,年齡愈小發(fā)病率愈高。腹瀉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季節(jié)較多。尤其是到了夏秋交接的時候,很容易發(fā)生小兒秋季腹瀉。
腹瀉常因感受外邪、內傷乳食、或脾腎陽虛等,導致水反為濕,谷反為滯,飲食的精華之氣不能被脾胃吸收并輸布到全身,反而混合在一起,從大腸而走,成為腹瀉。腹瀉易耗氣傷陰,治療不當,甚至引起脫水,陰陽俱傷等危重變證。慢性腹瀉若遷延不愈,也可引起營養(yǎng)不良,乃至影響生長發(fā)育。
下面給大家介紹五種我常用的治療腹瀉的方法:
1
高粱米治腹瀉
記得小時候,還能時常吃到高粱米。其實高粱米也是治療腹瀉的一種食物。
組方:高粱米一兩(50g)。
用法:將高粱米洗凈,倒入適量清水,煮粥,食用。
功效:具有和胃、消積、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的功效。
主治:所以兒童腹瀉,無論寒熱虛實,都可以用。如《本草綱目》曰:'溫中、澀腸胃、止霍亂?!?/p>
2
焦三仙治腹瀉
組方:焦神曲10g、焦山楂10g、焦麥芽10g。
用法:水煎30分鐘后內服??梢约舆m量白糖或冰糖。
功效:消食化積,和胃止瀉。
主治:食積或母乳性腹瀉。尤其是剛添加輔食的兒童最容易出現積食泄瀉。常常在臨床上見到一些嬰幼兒,添加輔食過早,或者吃的食物較多等都會出現腹瀉。腹瀉時常常夾雜奶瓣、菜葉、肉等不消化食物。都可以配合用本法治療。
按語:很多母乳性腹瀉者,多是由于脾胃不和或脾胃不足所引起的。本法對母乳性腹瀉,具有良好的療效。若是一兩個月的嬰兒,每次可以服用3~5ml藥液,三四個月可以服用5ml藥液,6個月到1歲的幼兒,可以每次服用10~15ml。1~2歲兒童,可以每次服用20~30ml。
3
藿香正氣貼肚臍
取穴:神闕(肚臍)。
組方:藿香正氣水1支(10ml)、酒精棉球1個、無菌紗布1塊、膠布1卷。
用法:先將藿香正氣水隔熱水溫熱,然后用酒精棉球蘸上藿香正氣水,放在肚臍處,再用紗布和膠布固定。連續(xù)貼敷2小時。每日1~2次。連續(xù)1~3日。
功效:散寒除濕,發(fā)汗退熱,止瀉止嘔,溫中止痛。
主治:風寒腹瀉。有不少兒童感受風寒,尤其是夏天更容易出現。表現為上吐下瀉,大便不成形,甚則如稀水樣,一日數次,伴流清涕、腹痛、不消化食物、大便不臭或略酸臭,舌苔白膩。
注意:若皮膚對酒精或膠布過敏,也可以選擇無酒精的藿香正氣水或防過敏膠布,以免藿香正氣水中含的酒精或膠布刺激肌膚。
4
十棗湯治腹瀉
組方:大紅棗10個。
用法:將紅棗剝開去核,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內服大棗湯。
功效:溫脾和胃,溫腸止瀉。
主治:適于各種藥物性腹瀉或脾胃虛寒的腹瀉。
按語:本法源于《傷寒論》十棗湯。《傷寒論》中十棗湯是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棗十枚組成,功效為瀉下通便、攻逐水飲,用于治療懸飲、咳唾胸脅引痛、水腫等病癥。因甘遂、大戟、芫花三藥峻猛有毒,易傷正氣,故以大棗十枚為佐,煎湯送服。故用大棗的寓意有三:緩和諸藥毒性;益氣護胃,減少藥后反應;培土制水,邪正兼顧。我們此時用的十棗湯,就是在《傷寒論》十棗湯原方中去甘遂、大戟、芫花,只用大棗。只用大棗的益氣護胃和培土制水作用。大棗既然能夠緩解甘遂、大戟、芫花強烈的瀉藥,那么也可以緩解兒童的急性腹瀉。這種靈活變通,用來緩解腹瀉的方法,也是對中醫(yī)經典的傳承與發(fā)揚。
5
五味子粉貼臍治久瀉
取穴:神闕穴(肚臍)。
方法:將五味子50g炒黃,研成粉末,然后用醋調成糊狀,貼在肚臍上。每天更換一次。若增強療效,可再用艾條懸灸肚臍15分鐘左右。連續(xù)1~3日。
功效:溫陽散寒,收斂止瀉。
主治:本法最為適合脾胃虛寒證腹瀉,小兒久瀉不止,肛門不紅;或暴泄不止,泄瀉無度者。屢用,屢效。
注意:暴泄經治療臨時止瀉后,也需要根據病癥,辨證論治,以治其本。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