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書友會 今天
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yī)書友會第181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I導(dǎo)讀:汗,有自汗、盜汗。類型有大汗、多汗、濈然汗出、漐漐汗出之分,其中濈然汗出占有一定的比例,臨床中有著重中之重的意義。但你對濈然汗出的認(rèn)識如何呢?請看此文的解讀。(編輯/徐藝萌)
淺談《傷寒論》中的濈然汗出
作者/陳國華
仲景論汗,涉及多經(jīng),尤以陽明篇述之最詳。此篇所談之汗,有自汗、盜汗。類型有大汗、多汗、濈然汗出、漐漐汗出。部位有頭汗、額汗、手足汗等。其中濈然汗出在上述諸種汗出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說明在臨床辨證中有著重要意義。
茲將筆者學(xué)習(xí)之粗淺體會分述如下。
(一)濈然汗出的證情與主要病機(jī)
《傷寒論》云:“陽明病,本自汗出。”又云:“陽明病,法多汗?!闭f明陽明里證,不論無形之熱,或有形熱結(jié),皆有自汗,尤以無形之熱汗出較多。
為了描述這種自汗、多汗的證情,仲景特在陽明篇采用了“濈然汗出”一詞。“濈然”是汗出的形容詞。濈,《說文》作“和”解。
張衡的《南都賦》里有“流湍投濈”,曹植的《七啟》里有“濈然鳧役”,顯然“濈”都是作“疾速”解。
上述兩種解釋,均與陽明汗出的情況不完全符合,故后世醫(yī)家多將“濈”字解釋為連綿不斷,并把濈然汗出看成是汗出不止的同義語。這樣解釋雖較客觀,但仍籠統(tǒng)。因為,沒有明確指出汗量的動態(tài)變化。
據(jù)筆者初步觀察,這種汗出多為微汗基礎(chǔ)上的陣陣多汗??马嵅蠈⒋撕褂鳛椤岸嘤胁ɡ藙訐u之狀”,可謂具體生動而形象。
《傷寒論》云:“傷寒,發(fā)熱,無汗,嘔不能食,反濈然汗出者,是轉(zhuǎn)屬陽明也”。說明邪熱犯及陽明,多濈然汗出。此汗以陽明經(jīng)證為多見,陽明腑證,津傷不重者固然有之,但因陽明腑證每由發(fā)汗、利小便太過,胃中燥,津液耗,故其濈然汗出多表現(xiàn)在四肢。
熱戀陽明為何能濈然汗出呢?
因為陽明主受納飲食,為水谷之海,氣血津液皆源于此,故陽明為多氣、多血、多津、多液之腑。熱戀之,邪氣盛而正未虛,兩兩相爭,雖然病情進(jìn)展相對緩慢,但總有進(jìn)退之機(jī)。相爭的結(jié)果,正勝熱減則汗少,邪勝熱加則汗多。由于總不離乎其熱,故熱蒸所化之汗則連續(xù)不斷。
(二)濈然汗出辨證
傷寒陽明經(jīng)證與溫病邪戀氣分,正氣未虛,邪熱熾盛,正邪相搏,均可濈然汗出,且多伴有高熱,心煩,大渴,苔黃,脈洪大數(shù)等證。若汗出過多,耗傷氣陰,脈見浮大而芤,微喘,甚至鼻翼煽動,此皆無形之熱也。
熱與腸中宿食糟粕相結(jié),亦可濈然汗出,但必有腹?jié)M便秘,或純利稀水無糞而臭,潮熱,譫語,苔老黃或起芒刺,脈沉實之見證。濕溫?zé)嵩跉夥?,迫津外泄,亦濈然汗出,但出之不暢,其汗有酸臭味,常伴有熱勢起伏不定,胸脘痞悶,惡心欲吐,口渴不飲,大便溏薄,苔白黃膩,脈滑數(shù)等證。
濕熱犯及肝膽,膽汁隨汗外溢,雖然可以濈然汗出,但汗黃,并伴有發(fā)熱,右脅下痛,厭油膩,飲食納少,甚則肢體浮腫,苔黃膩,脈弦滑等證。
陽明病,熱入血室,與血相搏,熱邪不得外出。刺期門,瀉肝實,熱從外出也濈然汗出,但針刺期門前,有頭汗、下血、譫語等證。
陽明中風(fēng),水濕流入關(guān)節(jié),郁而化熱,但病者胃氣尚盛,正能勝邪,在正邪交爭之際,水濕從表而解,可見濈然汗出,但汗出之先,則有“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diào),其人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fā)狂”等證。
服小柴胡湯,使上焦得通,津液達(dá)下,胃氣因和,正氣驅(qū)邪外出,也有濈然汗出者,但汗出之前,必有少陽病證。
上述刺期門,水濕從表而出及服小柴胡湯所致之濈然汗出,與熱戀陽明、氣分濕溫、肝膽濕熱的濈然汗出之不同點是:
前者汗出之時短,后者汗出之時長。前者汗出,其熱即退,其病即解;后者汗出,其熱多不退,其病多不解。
此外,濈然汗出還須與漐漐汗出相鑒別。
漐漐汗出系微汗,而且時有時無,多由邪郁肺衛(wèi)而致。多伴有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或不惡風(fēng)寒,咳嗽,或渴,苔薄白或黃,舌質(zhì)紅,脈數(shù)等證。
也有水飲內(nèi)停,陽氣不宣,衛(wèi)外不固所致者,如“太陽中風(fēng),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十棗湯主之”即是。
在陽明篇,仲景還談及了手足濈然汗出與手足漐漐汗出。
濈然汗出與上述兩種汗出的區(qū)別是:
前者為全身性汗出,后二者為局部性汗出;前者汗出較多,手足濈然汗出次之,手足漐漐汗出更次之。陽明里熱實證所以能分別出現(xiàn)上三種汗出,是由于熱邪傷津的程度不同的緣故。
因為,濈然汗出多出現(xiàn)在陽明熱證之初,傷津不重,故全身皆有汗出,而手足濈然汗出和手足漐漐汗出多出現(xiàn)在陽明化燥成實,傷津較重的階段,所以,都表現(xiàn)為手足汗出。
成無己云:“四肢為諸陽之本,津液為熱熏之,則周身汗出,津液不足,為熱熏之,其手足濈然汗出?!睋?jù)此,再引申之,若津傷更重,熱熏之,則手足漐漐汗出,甚者,雖然熏之,但無汗出也。
故《傷寒論》云:“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岸柌⒉?,太陽證罷,但發(fā)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