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36期健康營結束,在此間十日受益頗多,聊以記之。
一、「不一定」的辯證思維方式
如果說在厚樸給我印象最深的知識,那大概就是王老師的「不一定」。在開營的前一天,王老師就說「凡是定標定量的都是耍流氓。」當時這句話我印象較深,因為凡事若沒個標準,我們何去何從?開營後,在王老師中醫(yī)思維的課堂上,他提了一些問題,並且每個問題的標準答案都是「不一定」。這讓我學會了用「不一定」思維方式去思考,也理解了他說的「定標定量的流氓思維」 。在中醫(yī)思維課堂上,我明白了「不一定」其實是一個處事方法論——辯證法。所謂的「不一定」並不是一種完全主觀的不負責任的敷衍,相反這是一種從全面的,發(fā)展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態(tài)度。
何為「不一定」?不一定是一種要對每條結論的條件與結果要有的精確謹慎態(tài)度,以及應該對在每條結論的構成中,條件是否能產生結論所指出的結果要持有的懷疑態(tài)度。例如「紅豆薏米水的去濕功效」,濕有上中下焦?jié)?,紅豆薏米去的是什麼濕?以及在自己有體濕時,喝紅豆薏米水是否有效果。對此結論要持「不一定」的謹慎態(tài)度,首先應知道紅豆薏米水去的是下焦?jié)?,其次再瞭解自身濕是哪一焦。所以「不一定」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懷疑批判精神,是一種思維方式。
如何應用「不一定」?如果說要應用不一定,我覺得首先就要切忌魯莽,面對一個學科,一個理論,一個結論,都要持有小心謹慎批判懷疑的態(tài)度。要充分瞭解它的適用條件和的內容,否則我們便是按圖索驥,無法對癥下藥,甚至容易南轅北轍。遇事七分分析三分做也許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
「不一定」的思維方式看似讓我們更膽怯,實際上當我們用了這種思維後,解決問題將更加自信。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也許不應該僅停留在中醫(yī)學習和應用中,若可以成為一種處理任何事情的思維方式,那將受益匪淺。
二、「不經(jīng)意」的中醫(yī)學習方法
我覺得王老師的第二個「不」即「不經(jīng)意」是繼「不一定」後的另一經(jīng)典總結。在中醫(yī)思維課上,他給我們實操課的建議是要去「不經(jīng)意」的學會,這為我在站樁、刮痧、艾灸、按摩課上指明瞭一個方向。
何為「不經(jīng)意」?從我自身理解,「不經(jīng)意」應該是一種從意識層面出發(fā),但不局限於意識層面,而更多用心去體會的一種學習中醫(yī)的重要方法。例如站樁課上,盧老師和馬老師每次都會仔細傳授我們動作要領,但是每次都會強調不要僅僅局限於動作要領,因為所有動作要領都是站樁姿勢對了後的自然的結果。這種從意識理論層面出發(fā)最終要回歸到用心神體會的一種狀態(tài),大概就是「不經(jīng)意」的學習方法吧。
如何「不經(jīng)意」?在厚樸的十天里,無論是理論課,實操課還是校訓都在傳遞給我一個觀念,即如何用我們自己的心,神去感知這個世界。所以我覺得每當練功或者實操時,對於原則、要領、標準要做到:熟稔於心卻不執(zhí)此念。從可控的意識層面出發(fā),要知道最終的歸宿在於用心神體會。也許就是那種在達到萬籟俱靜時,突然的一絲細微變化而帶來的「不經(jīng)意」間的頓悟吧。
三、「重心神」的道家重要觀念
從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到大學畢業(yè),經(jīng)受這近20年的「新中國傳統(tǒng)教育」,讓我學會了如何忽略,甚至是抑制自己的感覺和直覺,而不斷加強鍛鍊自己的意識層面,以著重培養(yǎng)全面運用邏輯思維為終身大任,相信邏輯可以解決一切。來到了厚樸,經(jīng)過了中醫(yī)思維和厚樸校訓的洗禮,我徹徹底底的改變了觀念。我要在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同時,也要以恢復自身感覺直覺為己任,要在運用邏輯思維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自己的直覺。
道家講究順應,順應自然,順應自己。而被我忽略和壓抑的感覺,正是不順應自己的表現(xiàn)。記得在厚樸校訓中,徐老師傳遞了,如何恢復知覺,怎麼恢復知覺,以及知覺的意義。我一直覺得人的心神層面的東西距離自己遙不可及,但聽完校訓,我第一次感覺原來我與心神也曾相遇,只是現(xiàn)在失之交臂。這堅定了我恢復知覺的信念,和踏上找回自己神的旅途。
四、「順自然」的恬淡生活態(tài)度
人是自由的,但不是充分自由的。我曾經(jīng)一直認為不成功便是不夠拼命的結果,也一直堅信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但是經(jīng)過對徐老師厚樸校訓的學習,知道一個自由限度,一個活著的標準。我覺得在厚樸最有趣一個學習就是看胸骨夾角的大小和找蔽骨,也希望自己胸骨的夾角大點,蔽骨長點,未來事業(yè)成功點,賺錢多點。但是人要講究個「順」啊,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在「順自然」的路上充分發(fā)揮自由,讓身外之物順其自然的到來,也許才是最優(yōu)質生活。
五、淺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厚樸的道家哲學
作為一個指導當今中國的理論,同時也是作為一門哲學的存在,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道家哲學對比區(qū)分,找到兩個二者的異同點也許也有點意義。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我想大概是大學廣為流傳的: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可認識的(當然還有認識也是沒有用的)。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是「矛盾」。因為矛盾,物質可以運動,物質可以發(fā)展,物質可以由量變到質變,也可以預測物質的發(fā)展方向。而矛盾到底是什麼呢?是一種關係,這種關係是不相同情況的統(tǒng)稱,不僅僅局限於對立(我發(fā)現(xiàn)厚樸老師都認為矛盾只有對立關係,但官方教材說馬克思的矛盾是廣義的,是所有不相同關係的總成,可以對立可以共存。)
馬克思主義哲學靠的是純意識的邏輯推理,站在物質的角度,結合了唯心主義中的辯證法,從而形成了唯物辯證法,並創(chuàng)造性的得到唯物史觀。馬克思的一個偉大功績就是徹底的唯物。而在西方哲學中,與唯物主義相對應的是唯心主義,兩者至今未合併。
在中醫(yī)思維的課堂上,我淺顯的瞭解一點道家的哲學,同時也看到了兩者間的關係。哲學一詞產生於西方,用此框架來看我國傳統(tǒng)國學有失偏頗,但是粗略地分析還是可以的。兩者都站在辯證的角度看待問題,也有些相似的觀點如矛盾與陰陽的關係與作用。但是兩者也有很大不同。
中醫(yī)思維課上,王老師曾講過道家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基礎,涉及了物質、意識、潛意識、甚至更高的多個層面,若按西方哲學派別區(qū)分,大概包含唯物主義,也包含唯心主義,這點上也許真正做到了統(tǒng)一吧。但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局限性,它僅僅從物質、意識兩個層面去解釋世界。所以,如果說道家哲學是大海,那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匯入大海的小河,如果前者是森林,那麼後者便是一棵樹。兩者是包含關係,也存在著共同的特點。
最後我覺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用腦子可以學會的凡人哲學,而道家哲學若想領悟除了腦子還需要意識以上層面的心神。
感謝厚樸36期健康營所有教師給予我的教導和幫助。
文丨36期吉林 陳鯨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