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二十八天
組成:干地黃128克, 薯蕷64克, 山茱萸64克, 茯苓48克, 澤瀉48克, 丹皮48克, 桂枝16克, 附子(炮)16克
趣記:貴子腹瀉單要黃魚(桂枝 附子 茯苓 澤瀉 丹皮 山藥 干地黃 山茱萸)
方歌:金匱腎氣治腎虛,地黃懷藥及山萸,丹皮苓澤加附桂,引火歸原熱下趨。
用法:上八味,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用酒送下,加至20丸,一日三次。
功用:補(bǔ)腎助陽,化生腎氣
主治:腎陽氣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xì);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zhuǎn)胞等。
方解:此方主治腎陽虛,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脾胃虛寒,而飲食少進(jìn),泄瀉腹;或下元虛衰,陽痿遺精,下腹疼痛,下半身畏冷,夜間多尿,腰酸細(xì)軟,頭暈耳鳴,小便不利或頻數(shù),以及痰飲咳喘(吸氣困難),消渴、腳氣等。
方中地黃、山茱萸補(bǔ)益腎陰而攝精氣;山藥、茯苓健脾滲濕,澤瀉泄腎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膽相火;桂枝、附子溫補(bǔ)命門真火。諸藥合用,共成溫補(bǔ)腎氣之效。
禁忌:雖腎陽虧虛而小便正常者,不宜使用。
編輯:陳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