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地區(qū): 福建 漳州 適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難度: 輕松 適合天數(shù): 1-2天 花費預(yù)算: 500元 適合時間: 全年
█ 導(dǎo)語:
登高環(huán)顧,塔下村四面環(huán)山。一條清澈可鑒的小河呈s型順山勢穿村而過。清流如帶,綠樹如煙。正好是一條陰陽魚的界限,將村莊南北分割成“太極兩儀”。大大小小的土樓臨河依山而建,鱗次櫛比,各領(lǐng)風(fēng)騷;小橋、曲徑、石階編經(jīng)織緯,點綴其間?!罢硭暼雺?,踏漣漪醒來”的太極水鄉(xiāng)意境不知不覺間就點化出來……
我逛完了西湖慕名騎車去西溪。那時的《非誠勿擾》還只是一部電影,電影里導(dǎo)游引自宋高宗的“西溪且留下”,成了當?shù)卮笏列麄鞯膹V告語。站在順勢改了名字的留下鎮(zhèn),隔著河道看著電影拍攝后空無一人的天價別墅。跟著人流草草繞上一圈,我沒有有像電影里的秦奮一樣留下,匆匆離去。
我從喧囂的鼓浪嶼逃離到南靖。因一部電影改名為云水謠的長教村,人氣一如當年的西溪。在相距不遠的塔下村,我盤腿坐在德遠堂的石龍旗下。土樓圍起來的生生世世,圈圈點點在我心頭縈繞。我和一只叫“阿花”土狗一同看夕陽西下。我想起了那個逃亡的宋朝皇帝要離開西溪時,依依不舍的那句話。
南國之靖,塔下并無塔
“要是古代,你們就是從京城來的欽差大臣?!遍_車來接我們進村的張大哥說“在沒見到我們之前,還有一點緊張。”向往已久的土樓又要以怎樣的姿態(tài)與我相見,其實我也忐忑不安。
汽車沿著盤山道緩緩駛向低處。滿山翠綠,竹風(fēng)茶香。我們?nèi)缤嫻P般在水墨中游走。前面的路漸漸窄了,隨著車輪劃出一道橫折鉤,一座巨型蘑菇撞入了我們的視野,尚未細細端詳,一座依山伴水的古村落,在眼前依次鋪卷開來。印象中的土樓大多是鳥瞰的圖片,神秘而遙遠。直到走近塔下,才發(fā)現(xiàn)竟是一番小橋流水的柔軟景致。一如多年前,那個還叫做邊城的鳳凰。
車停在村口,不遠處的林間小路,一對父子戴著斗笠,爸爸牽著兒子的手,慢慢朝屋里走去,一只白色的小土狗,從門口跑出來,搖著尾巴迎著他們歸家。而稍遠些的地方,一座座或圓或方,有大有小的土樓。錯落有序的排列在小溪兩旁,歡迎著我們來客家做客。
塔下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實塔下并無塔,只是張氏子孫為了紀念開基祖華太婆從原住地"馬頭背踏下山"來到此地,在客家話里,“踏下”與“塔下”諧音,所以就有了后來的這個名字。那時塔下還是荒山野嶺,荊棘遍地,張氏家族經(jīng)過幾代人的辛勤勞作,家族逐漸興旺,原來居住的土茅屋已不適應(yīng)聚居需要,于是在溝谷兩邊建造土樓。
為了印證太極水鄉(xiāng)的名頭,張大哥帶我們?nèi)ξ髅嫔缴系闹聘唿c一覽全貌。上山的路上有些饑渴,路邊的柿子樹掛的滿滿當當,熟透了的“紅燈籠”,掉在地上,直到爛掉。張大哥看出來我的心思?!拔覀冞@里盛產(chǎn)這柿子,太多了,摘不過來,都沒人要。想吃就直接上樹摘吧?!辈坏任彝炱鹨滦洌瑥埓蟾缫呀?jīng)輕巧的爬上了樹,高處的柿子因為不方便摘,都已紅透了。這小柿子,沒有北方柿子那么多汁,直接掰成四瓣,就可以像橘子一樣來吃。清清爽爽,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如同侵透在糖水中。我連吃三個意猶未盡,還想飽腹一頓?!肮?,別吃太多了,待回下山還要上我家吃飯?!睆埓蟾缯f完索性就把剩下的幾個放在稍矮的茶樹上。我們一行回味著舌尖上的甜蜜,一路輕松地爬到頂處。
登高環(huán)顧,塔下村四面環(huán)山。一條清澈可鑒的小河呈s型順山勢穿村而過。清流如帶,綠樹如煙。正好是一條陰陽魚的界限,將村莊南北分割成“太極兩儀”。大大小小的土樓臨河依山而建,鱗次櫛比,各領(lǐng)風(fēng)騷;小橋、曲徑、石階編經(jīng)織緯,點綴其間。兩座圓樓順昌樓和裕德樓就建在這兩儀的魚眼處。
順著離我們近些的順昌樓往東看去,東面的山麓劈開了半圓的草坪,另一個半圓是一個月牙形的池塘,正好將一個祠堂包圍起來池塘的兩側(cè),分列著如同聯(lián)合國大樓前的旗桿,又好像一桿桿巨大的沖天畫戟。同行的小莫向張大哥問出了我的疑惑:“張哥,順昌樓后面那半山平地上,是一座祠堂嗎?”“既然你們想知道,就帶你們?nèi)タ纯础!睆埓蟾绺覀兪旖j(luò)起來后,竟然賣起了關(guān)子。我們便乘興下山,不忘捎上放在路邊的柿子。
德遠堂前,閩臺兩岸同名宗
張哥跟我們賣起關(guān)子的祠堂,就是塔下村最富盛名的張氏祠堂——德遠堂。占地約6畝,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間,有二進五間。前有庭院和圍墻。堂內(nèi)雕龍畫鳳,木石富麗堂皇。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家廟,果然名不虛傳。當年窮有窮志的張石敢,在康熙年間的大年初一,辭別妻兒,輾轉(zhuǎn)臺灣,定居臺南。為了紀念祖籍,張石敢后裔于同治九年回故土認親返回臺灣后,特地依塔下“德遠堂”的建筑模式、布局,乃至牌樓、橫匾、石柱上的題字、題詞等,都按塔下的模樣,在臺南興建同樣的家廟,也命名為“德遠堂”。閩臺兩岸同名同宗。
在家廟的對聯(lián)上,我也看到了當年國民黨將領(lǐng)張發(fā)奎也為此題寫的“清河著望載祀數(shù)千,綿綿瓜瓞蔓引枝聯(lián)”。看守祠堂的老人見我在祠堂四處瞎逛,帶我來到左邊的廂房,指著墻上的紅榜,很是自豪。接著昏暗的燈光,我發(fā)現(xiàn)這張紅榜上,德育堂成立的教育基金會,上面寫道:本年度錄取高中、中專學(xué)校的學(xué)生,憑就讀學(xué)校繳費收據(jù)向國昌老師領(lǐng)取獎學(xué)金,就讀高等院校學(xué)生的獎學(xué)金定于當月15日在德遠堂現(xiàn)場頒發(fā)。我走出家廟,面前的池塘邊矗立的二十四根表彰科舉登科的石龍旗,文科頂端是毛筆,武科頂端是畫戟。落日時分,石龍旗幻化成我鏡頭里的剪影,天地蒼茫。不難想見,15日的表彰大會,在這樣的場景下,對張氏后代的讀書人,會有怎樣的精神洗禮。
和興樓里,祥光滿室
已是飯點,土樓里飄起了縷縷炊煙。張大哥家居住在和興土樓的對面的萬和居,一棟新修的二層洋房。迎接我們的是一只黑色鷯哥,像極了"憤怒的小鳥"里的黑色炸彈。張大哥的母親和嫂子坐在天井下篩選茶葉。張大哥一家,除了經(jīng)營客棧,在山上還有好幾十畝茶園,種植的菜葉,會貼上安西鐵觀音的標簽,賣到全國各地。鷯哥見到我們的歡迎語就是客家版的"剪茶梗"。當年主要經(jīng)濟來源的種植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被申遺后的土樓旅游經(jīng)濟,悄然超越。"我一直不想讓父母上山種茶了,可是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忙起來就不愿意停下來。"張大哥說完給我們泡上了一杯父親種的"秋香"。
酒足飯飽,土樓家自釀的米酒,就著土家菜香,被我喝上足足五碗。醇香過后酒勁漸漸上來,愜意至極。天色已晚,張大哥問我們選擇住哪里:"土樓的住宿要稍微簡陋些,空間有限。我家樓房的二層也修建了配套齊全的標間。""當然是土樓"我們?nèi)水惪谕暋?div style="height:15px;">
張大哥家的圓樓屬于塔下村大壩自然村。在太極溪的上流,離我們熟知的"東歪西斜"、"四菜一湯"不過十分鐘的車程,也正因此,客棧的生意一直火爆。張大哥早已經(jīng)猜到我們要入住土樓,事先已經(jīng)空出了屋子。
和興樓原名萬和樓,意為:萬事興和,萬代和睦,家和萬事興。但每一個土樓似乎都有一段故事。萬和樓始建于明朝崇禎3年(1631年)塔下德遠堂第九代孫張標宸之手,明朝末年,倭寇入侵,圓樓被燒毀,標宸公七個兒子被迫往南洋各地謀生。民國三年(1914年)第十六代孫木明公之子佛庇、炎開、煜開兄弟在"印尼泗水"經(jīng)營"遠記商行"發(fā)達,回家重建"萬和樓"為四層圓樓,并在樓內(nèi)辦煙絲廠。1919年冬焙煙房失火。1926年軍閥張毅率部到塔下大壩掠奪錢財,并燒毀所有樓房,張木明公子孫全部逃往南洋定居。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清末秀才張閃開集結(jié)鄉(xiāng)紳張?zhí)黹_、張慶煌等籌資按原樣重建。為防止火災(zāi)和土匪襲擊,精心設(shè)計,設(shè)施完備,為求吉利,因多人集資"和合興建",都系"張公標宸"子孫后裔,故將樓改名為"和興樓",意為和氣興旺,和睦興族,家和萬事興。從"萬和"到"和興",歷史走過數(shù)百年,張氏的代代子孫依然追求著一句五個字的"家和萬事興"。
大多數(shù)土樓,都寫著游人禁止上樓。我們能在土樓里住上一晚,自然是一份幸運。張大哥發(fā)揮了后人的智慧,把空置的房屋改造成客棧,將用來防御的箭樓改造成廁所。連當年的木栓,木窗都保持原貌。這樣看來,相對于村里邊許多土樓,要么變成人去樓空的廢宅,或變成惡臭撲鼻的養(yǎng)鴨場,亦或是被一些建婚房的年輕人拆了祖樓的樓板,年久失修,即將垮塌。一個還被人精心照顧的土樓,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客家人,用"客"自居,在每一代人身上刻下"客居他鄉(xiāng)"的烙印,他們遠離家鄉(xiāng),逃避到南蠻之地,只能圍聚成一個環(huán),組成一個大圓。一個圓就是一個家,散落在大山里的方方圓圓,"抵御強盜,相互慰藉"。如今的土樓,開門迎客。當年的避難所,變成旅游地。當年的客家人,變成土樓主。造物者的大智慧,將苦難時光流轉(zhuǎn)中醞釀成一圈幸運的整圓。
我住的房間叫"祥光滿室"是張大哥小時候的臥室。那時候家家戶戶,環(huán)環(huán)相連,小孩子在樓里面圈圈打鬧,踩著木板發(fā)出咚咚的聲響。做好了飯菜的婦人家,會站在天井下,喚著孩子的小名。酒后微醺,我想起兒時,住在老家的吊腳樓的閣樓上,父輩們在樓下燒著柴火閑聊。土制的屋房,依稀帶著山林的木香。窗外溪水潺潺,我枕著水聲入夢。(文字作者:風(fēng)如水)
█ 景點介紹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zhèn)西部,是漳州著名的僑鄉(xiāng),也是首批15個中國景觀村落之一。被譽為"閩南周莊"。這個村的歷史悠久,建于1426年,現(xiàn)有300多戶人家,五十多座方、圓土樓和三十多幢小巧別致的青磚小樓錯落有致地散布河溪兩岸,如從山巔俯瞰,村莊呈s型的八卦圖形,被譽為"太極水鄉(xiāng)"。有水才有靈性,塔下村便是如此。和粗曠的土樓相比,塔下的建筑則要顯得柔媚得多。長滿青苔的石階,細細木版蓋成的小樓,穿行錯落老屋中的幽幽小道。讓人不禁懷疑,時空是否已經(jīng)錯亂?
景區(qū)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zhèn)塔下村
景區(qū)門票:通票90元 A線:塔下村+德遠堂+裕昌樓+田螺坑土樓群
開放時間:全天
景區(qū)相關(guān)服務(wù)設(shè)施:田螺坑土樓群入口處有大型停車場、裕昌樓景點對面也可停車。
我住的房間叫"祥光滿室"是張大哥小時候的臥室。那時候家家戶戶,環(huán)環(huán)相連,小孩子在樓里面圈圈打鬧,踩著木板發(fā)出咚咚的聲響。做好了飯菜的婦人家,會站在天井下,喚著孩子的小名。酒后微醺,我想起兒時,住在老家的吊腳樓的閣樓上,父輩們在樓下燒著柴火閑聊。土制的屋房,依稀帶著山林的木香。窗外溪水潺潺,我枕著水聲入夢。(文字作者:風(fēng)如水)
█ 景點介紹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zhèn)西部,是漳州著名的僑鄉(xiāng),也是首批15個中國景觀村落之一。被譽為"閩南周莊"。這個村的歷史悠久,建于1426年,現(xiàn)有300多戶人家,五十多座方、圓土樓和三十多幢小巧別致的青磚小樓錯落有致地散布河溪兩岸,如從山巔俯瞰,村莊呈s型的八卦圖形,被譽為"太極水鄉(xiāng)"。有水才有靈性,塔下村便是如此。和粗曠的土樓相比,塔下的建筑則要顯得柔媚得多。長滿青苔的石階,細細木版蓋成的小樓,穿行錯落老屋中的幽幽小道。讓人不禁懷疑,時空是否已經(jīng)錯亂?
景區(qū)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zhèn)塔下村
景區(qū)門票:通票90元 A線:塔下村+德遠堂+裕昌樓+田螺坑土樓群
開放時間:全天
景區(qū)相關(guān)服務(wù)設(shè)施:田螺坑土樓群入口處有大型停車場、裕昌樓景點對面也可停車。
石龍旗桿
位于德遠堂池塘前的石龍旗桿共有23根,高達10米,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處。石龍旗桿古時是用來表彰科舉登科的族人的,旗桿上面鐫刻有姓名、官銜及立石龍旗桿的年代等文字,文科頂端為筆尖、武科頂端為刀戟(坐獅),尤以張氏十五代裔孫張金拔那一根特立獨行,領(lǐng)所有旗桿之首。改革開放以來,族人也對造福桑梓海外赤子以及百歲老壽星樹石龍旗紀念。石龍旗桿是閩西南客家人重視文明教化及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歷史見證物,是一道稀世罕見的文化景觀。
裕德樓
概述中所提及的"太極"兩圓樓中的一座,是一座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土樓。1926年被軍閥張毅放火焚毀,1972年由本家族華僑張慶重先生重新捐建杉木部分(樓墻在火燒后仍然保存較完整)。因當時需要住所的本家族人不多,所以只建了一半,另外一半是一堵半月形的夯土墻,上面蓋著護墻瓦,整個土樓反而顯得特別。土樓高四層,門,窗,長廊均為木制,只有后墻是用土夯制而成。從遠處的半山俯視,一半高一半底的裕德樓就像女孩子飄逸的圍裙,因此當?shù)厝藨蚍Q之為"圍裙樓" 順昌樓
概述中所提及的"太極"兩圓樓中的另外一座,是塔下張氏第17世子孫在1927年所改建的,樓高四層,每層46間房,雙環(huán),內(nèi)環(huán)一層,是塔下村最大的土樓。
翻身樓
是一座小方樓,從它的名字就知道此樓極具歷史革命氣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是用來進行改造的土樓。
雪英橋
雪英橋,位于村子的中心地帶,是塔下村最亮麗的一道風(fēng)景線。站在橋上看去,沿溪兩岸有一座座單院式土木、磚木結(jié)構(gòu)的吊角樓,以及42座方形、圓形、圍裙形、曲尺形土樓,形成大樓帶小樓,高低錯落的古村落景觀。這里最古的土樓--福興樓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每一座土樓都以祖堂為核心,樓樓有廳堂,以主廳為中心組織院落,以院落為中心進行群體組合,體現(xiàn)了敬祖睦宗、團結(jié)互助的傳統(tǒng)美德。
榮汀橋
塔下村是名副其實的橋村(僑村)。在塔下村游覽,不時能夠感受到濃厚的僑情。"榮汀橋"以及榮汀碑,是塔下村民,為紀念華僑張榮汀先生一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shè)家園合資興建。
塔下村周邊景點
塔下村屬于南靖土樓田螺坑景區(qū)的一部分,距田螺坑土樓群(四菜一湯)和裕昌樓(東歪西斜)都在十五分鐘車程內(nèi)。離南靖土樓云水謠景區(qū)也不過半小時的車程。
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是南靖"土樓王國"中最壯觀、最震撼人心的一處土樓景觀。被稱為"福建土樓"名片。田螺坑土樓群是依照《考工記圖》中的"明堂五室"進行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四圓土樓,是建筑形體組合的經(jīng)典之作。4座圓樓從4個角落拔地而起,一座方樓聳立其中,5座土樓恰似一朵梅花綻放在大地上,獨特的造型和美妙的景觀成為福建土樓的標志性建筑。
景區(qū)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田螺坑村
裕昌樓
裕昌樓是現(xiàn)存福建最古老土樓之一,屬世界文化遺產(chǎn)福建土樓部分,位于南靖縣書洋鎮(zhèn)下坂村,離塔下村僅1公里。裕昌樓建于元末明初(約1308-1338年),為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因此故把整座樓分為間數(shù)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設(shè)一部樓梯,每個家族各居一卦。樓為5層結(jié)構(gòu),每層有54間大小相同的斧狀房間,底層為廚房,家家廚房有一口深1米、寬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凈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樓內(nèi)天井中心建有單層圓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鋪成大圓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這座土樓建成后不久,樓內(nèi)回廊木柱便開始從左向右傾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jīng)受幾百年風(fēng)雨侵蝕和無數(shù)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有驚無險,所以裕昌樓又稱"東倒西歪樓"。
█ 出游地圖:
█ 當?shù)亟煌ǎ?div style="height:15px;">
塔下村地處漳州市南靖縣西約30公里處,由于距離著名旅游勝地廈門市較近,所以近年來很多人都選擇從廈門鼓浪嶼游覽幾日海濱風(fēng)光后一路向西,來到風(fēng)景秀美的南靖土樓風(fēng)景區(qū)進一步的感受傳統(tǒng)神秘的客家文化。南靖縣交通較為便利,目前有多條旅游專線連接南靖縣,漳州市和廈門市。
廈門島有跨海大堤與大陸相連,鷹廈電氣化鐵路直抵廈門市區(qū)。有始發(fā)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西安、重慶、福州等地的旅客列車,廈門到武夷山每天也有專線車。
廈門的公路運輸四通八達,汽車長途客運不僅可直達省內(nèi)各地,而且北可至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南可抵香港和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汕頭等地。廈門松柏、湖濱、集美三個長途汽車站都又到上海、南京、合肥南昌、鷹潭、福州等地的客運直達車。
廈門港的國內(nèi)航線,南可達汕頭、廣州、海南島等地,北可達大連、天津、青島、煙臺、南京、鎮(zhèn)江、上海等地;國外航線可達朝鮮、日本、新加坡、泰國、巴基斯坦、土耳其、科威特、摩洛哥等167國家和地區(qū)。廈門和香港之間每周有客輪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