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集中體現(xiàn)了老子的樸治主義思想。首先用對比的方法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樸治對于天、地、神、谷、萬物、侯王的重要意義。而后又辯證地指出稱寡道孤的統(tǒng)治者是不道的,其結(jié)果也只能是數(shù)輩無輩,江山是不會永固的。最后說明,要想實現(xiàn)天下大治,就必須充分利用弱者,推翻不道統(tǒng)治,走樸治主義道路。
附:河上公、王弼本分“落落如石”以上為一章,以下四句為一章,此從魏源本。
三十七章 貸智于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士:古代指知識分子。士分三類:上士、中士、下士。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對道的理解不同,道雖是客觀存在的,但不可能為所有的人所認識,特別是人們還沒有對道的觀念形成共識的時候。
“上士”是道性深厚的人,他們深知悟道的重要性,并對道的存在深信不疑且勤奮用功,這是有志者的作為。“中士”是道性若明若暗的人。他們對道的存在持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對識道缺乏信心,是不能戰(zhàn)勝自我的人。“下士”是缺乏道性的人。他們的自我主觀意識強烈,固執(zhí)己見,不能客觀辯證地看待問題。他們?nèi)缤芹牛瑢鞯?、修道之人加以嘲笑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其實也難怪他們嘲笑,這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道太隱蔽,太深奧,為主觀主義者所永遠無法理解。如果大道顯而易見,社會上也就不會有人視傳道者為宣揚神秘主義的了。二是“下士”從修道者所采取的修道方式及其觀念、行為的變化上所得出的結(jié)論,有道者的觀念、行為是不能為“下士”所理解的。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進道若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質(zhì)真若渝。
大白若辱
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建言:古人建立的格言。之:代表所列的格言。這些格言描述了修道者的外在表現(xiàn)及其內(nèi)在本質(zhì)。
明道若昧:修道者明白了大道,獲得了大智大慧,本該變得聰明,但從表面看來,不但沒有聰明反而顯得愚昧了。其實這正是明道的結(jié)果和超越自我的象征。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不再主觀臆斷、感情用事,不再為名利所羈絆。這在下士看來,不貪圖享受,不及時行樂,不為自己著想,不正是愚昧嗎?
進道若退:在徹悟大道的道路上不斷精進,他的品質(zhì)好象后退了。“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進道”就是“損”,就是消除私欲,揚棄自我,提升人格。這正是為道的目的之所在。視人格的精進為退化,也正是人類自身異化的悲哀。
夷道若颣:夷道,即平坦的大道,引申為順大道行走,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若颣:好象有缺點、毛病。以大道為中心的人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世界觀不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貪名圖利、損人利己。有道之人舍己為人,有名利可圖而不貪。這在“下士”看來,不是有毛病是什么?
上德若谷:越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越虛懷若谷。有德之人對自己樂于助人的行為,不認為有功德,而是以平常之心,一切順其自然罷了。這是有道者的謙遜品德。
廣德若不足:越是把握了真理的人越是真切地感到自我的渺小和智慧的不足。道無止境,德無止境,廣德之人,以宇宙為心,永遠不會滿足。這是有道者的不斷進取之心。
建德若偷:建立功德就象偷一樣。這里的“偷”字不是貶義詞,而正是難能可貴的高尚品德。建德者修道藏形,行道匿跡,但行好事,不求人知。這是有道者的不爭之德。
質(zhì)真若渝:渝,是改變的意思。有道者的品質(zhì)越來越純真,體現(xiàn)出人類最善良的本性。這在“下士”看來,修道者發(fā)生了變態(tài),不再是合乎時代要求的人了。這是有道者消除異化,返樸歸真的體現(xiàn)。
大白若辱:越是純潔的人,其行為好象越不光彩。有道之人,品德純正,沒有半點虛偽,處處、時時順自然規(guī)律行事,這在“下士”眼里卻是不光彩的行為。社會上那些甘做好人好事的人,不是被有些人嘲笑為“出風頭”或者“傻子”嗎?所謂的“傻子”,正是具有純真之德的人。
大方無隅:大方之家沒有陰暗角落。大方:真正的哲學(xué)家。無隅:認識是客觀、全面的,沒有主觀片面性。
大器晚成:大器之才并非短期能夠造就,需要數(shù)十年堅持不懈地道德修養(yǎng)工夫。“晚成”,肯定了人的能動作用以及悟道的艱難費時,否定了“生而知之”的天命論思想。
大音希聲:最大的聲音是自我聽不見的。大音是大道之音,是自然規(guī)律的啟示。來自大自然的聲音雖無聲而勝有聲,必須無條件地聽從。
大象無形:最大的景象是自我看不見的。大象是天象,屬于心靈的世界,只有用至真至誠的心靈才能觀到。大象雖然無形,但是,要想更好地認識有形世界,必須于無形世界中尋求真知。
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隱無名:本質(zhì)規(guī)律潛藏于無名世界。世界的本質(zhì)規(guī)律只有借助真我去把握,自我是無法直接認識的。無名,是說無形世界的名象無法以有形世界的名稱、概念來規(guī)定。
大道雖然隱而無名,但是也只有大道才能貸給我人生的大智大慧,用以成就天地之志。
這里,道為貸方,我為借方,德為擔保。道門雖大,無德不入。
本章論述了道和德的辯證關(guān)系。首先通過人們對道的不同認識,說明道既客觀存在,又高深莫測。接著借助格言,揭示了道的本質(zhì)和現(xiàn)象,表明人們的世界觀不同,方法論就不一樣。最后說明大道之于人生、社會的重要性。一個“貸”字表明,大道雖至關(guān)重要,但需貸之以德,德不立則道不成。
第三八章 宇宙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世界的本原,“有”和“無”的對立統(tǒng)一體。
一:太極、太一、細胞、原子,是生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功能單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