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閱覽數(shù): 606 次 來源: 中國國學網
文字 〖 〗 )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的第二年適逢靖康之亂,隨其父陸宰離開中原南歸。他幼時??吹礁篙叀跋嗯c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nbsp;(《跋傅給事帖》)他因此很早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壯志。陸游29歲參加進士考試,因名列秦檜的孫子之前而受到秦的忌恨,復試時被黜落,直到秦檜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來的仕途中又兩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罷職。但陸游的愛國情懷終生不渝,他一生中時刻盼望著有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機會,直到臨終前仍在絕筆詩《示兒》中諄諄囑咐兒孫: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南渡之初,正直的士大夫大多懷有抗金復國的理想。然而隨著紹興和議的簽訂,南宋小朝廷的投降路線漸占上風,很多士人漸趨消極。南宋最早在詩歌中高揚愛國主題的呂本中、陳與義等人晚年詩作的題材取向又轉回到書齋生活和山水景物,便是這種態(tài)勢在詩壇上的鮮明反映。陸游則與眾不同,即使是在收復中原已毫無希望時,他仍然堅持夙志,大聲疾呼抗敵復國,真不愧是南宋愛國詩人最杰出的代表。
陸游的生活經歷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一、45歲以前,他任鎮(zhèn)江通判等職,后因贊助張浚北伐而罷職家居;二、自46歲入蜀從軍至65歲被劾罷官;三、66歲以后在山陰農村閑居20年。陸游的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也可分成與之相應的三個階段,其中第二個階段是陸詩臻于成熟的關鍵時期。陸游晚年回憶說他在“四十從戎駐南鄭”時創(chuàng)作上發(fā)生了“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是指詩歌題材的轉變,因為陸游早期的詩歌內容已相當充實,而且憂國念時的主調已經確立,三十七八歲時就已寫下《聞武均州報已復西州》、《送七兄赴揚州帥幕》等名篇。陸游所說的“詩家三昧”,是指他在地處抗金前線的南鄭受到緊張、豪宕的軍營生活的激發(fā),而領悟到應該改變早年專以“藻繪”為工的詩風,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由于只有這種風格才與陸游建立奇功的宏偉抱負、愛國憂時的熾烈感情、不拘小節(jié)的狂放性格最相適應,也只有這種風格才最符合陸詩所以反映的時代的脈搏,所以陸游一旦找到這種適合于自己的風格之后,他的創(chuàng)作就產生了質的飛躍。正如清人趙翼所說:“放翁詩之宏肆,自從戎巴蜀,而境界又一變?!保ā懂T北詩話》卷六)最能體現(xiàn)陸詩雄放風格的七古名篇如《金錯刀行》、《胡無人》、《長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關山月》、《秋興》(成都城中秋夜長)等都作于入蜀從軍以后的十年間,說明陸游詩的主導風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間奠定的。正由于這個原因,陸游把自己的詩集題作《劍南詩稿》。
陸游與江西詩派有著深刻的淵源關系。他師事曾幾,又私淑呂本中,對曾、呂二人服膺終生。陸游接受曾、呂的影響首先在于愛國的情操,他少時與曾幾 “略無三日不進見,見必聞憂國之言。”(《跋曾文清公奏議稿》)而呂本中在表現(xiàn)愛國主義主題方面堪稱是陸游的先驅。陸游在藝術上也受到曾、呂較深的影響,對“活法”說深信不疑,直到70歲時還對曾幾授予他的“文章切勿參死句” (《贈應秀才》)一語津津樂道。然而陸游雖然從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中獲得了增進藝術修養(yǎng)以自成一家的啟示,早年作詩時也曾仿效過黃庭堅、呂本中等江西詩人的風格,可是他的藝術個性和才力卻不是江西詩派所能牢籠的。所以他很快就超越了曾幾、呂本中等師輩的成就,并以明朗瑰麗的語言、奔放磊落的情調而與江西詩風分道揚鑣。
除了借鑒江西詩派以外,陸游還廣泛地學習前代的優(yōu)秀詩人。在陸游所崇拜的古代詩人中,屈原、杜甫以其愛國憂世之心成為陸游的異代知音。陸游54歲出蜀東歸途中曾寫下《楚城》和《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二詩: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礻司。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塵到兩京。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國家多難,報國無路,共同的遭遇使陸游與屈、杜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然而時刻希望殺敵復國的陸游所面對的現(xiàn)實卻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于半壁江山的定局,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矛盾使陸游格外苦悶,他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得到安慰和解脫。于是本質上屬于寫實性質的陸詩卻時常需要借助浪漫幻想的表現(xiàn)方式,而李白那種獨往獨來、鄙視流俗的人生態(tài)度和想落天外、變化莫測的藝術構思也就成為陸游傾心學習的對象。
此外,岑參和陶淵明也受到陸游的重視。在陸游心目中,岑參是僅次于李、杜的唐代大詩人。這顯然是由于岑詩多寫邊塞奇麗風光和軍營的豪壯生活,正與陸游所向往的從軍生活情趣相投的緣故。當陸游退居山陰農村后,陶淵明恬淡的生活態(tài)度和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又成為他仿效的典范。轉益多師的態(tài)度使陸游從前代詩歌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也使陸詩的題材和風格形成了多樣化的格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