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版的亮劍,是近年來抗戰(zhàn)劇中最經(jīng)典的一部,沒有之一。每每換到重播李幼斌版亮劍的臺時,還能駐足停留,品鑒一番;依然能產(chǎn)生共鳴,依然有看下去的欲望。試問,有幾個劇,能讓你看第二遍?
霸氣側(cè)漏
之所以李版的亮劍,在觀眾心中,一枝獨秀、無可替代;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活劈鬼子
首先是劇本貼近實際,實事求是。這里沒有手撕鬼子,這里沒有褲襠藏雷,這里沒有褲子自動穿好,這里沒有以一敵十,這里沒有騎摩托帶墨鏡坐太師椅打游擊,這里沒有箭比槍快,這里沒有槍打飛機,這里沒有拽的不行,這里沒有怎么也死不了,這里沒有非人類。總之和這些個比較,就是太抬舉他們了,簡直有辱李版亮劍的名聲。
像不像個夜壺
其次是演員表演到位,入木三分。給人的感覺就是歷史中的人物重現(xiàn),自己在演自己。沒有一點矯揉造作,沒有一點夸張木訥。比如李幼斌飾演李云龍,歪個脖子,撅個嘴,那不服氣的勁頭,真跟個夜壺似的。比如張光北飾演楚云飛,眼睛一凌,嘴角一斜,那威嚴(yán)的架勢,不怒自威。比如何政軍飾演趙剛,劍眉一挑,眼睛一瞪,那正氣凜然的氣度,縱使李云龍也不敢造次。比如張桐飾演的魏和尚,邊狼吞虎咽,邊罵罵咧咧,那天不怕地不怕樣子,活脫脫一個愣頭青。太多了,丁偉、孔捷、張大彪、孫德勝、段鵬、秀芹……,從上到下,個個飚著勁的出彩。太自然了,就該是這樣。反觀黃版的新亮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不怒自威
再次是化妝,惟妙惟肖。狼狽時,個個灰頭土臉,衣冠不整,丟盔卸甲。本來嘛,就是土八路。黃土高坡也缺水,李云龍經(jīng)常是帶著那張風(fēng)吹日曬的臉,糙的不行。服裝也接近實際,破破爛爛,處處補丁。生活用具簡陋陳舊,武器裝備土的掉渣??傊?,生活場景中,細節(jié)的方方面面處理的很合理。
正氣凜然
最后是語言方面,貼近生活,接地氣,不拒粗口。其實就是這樣,該爆粗口的時候就得爆,否則總感覺不是那回事,不解氣,不解渴、不解恨,不痛快。英雄相聚,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說話規(guī)規(guī)矩矩,像什么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女人間的家長里短呢。就是因為語言的豐富,每個人物形象才豐滿起來,彰顯出每個人的色彩。“二營長,你他啥的意大利炮呢?給老子拉上來”。
楞不
之所以難以超越,是因為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說了合適的話、做了合適的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其他種種,只有仰望的份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