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優(yōu)秀的文化形式。其語言簡單、生動,卻含義深刻,用于生活之中,又十分實用。在早些年,家家戶戶都要自己制作家具。人們可能可以從木匠口中聽到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是何意呢?
其實這句話只能算是說了后一半,另一半也是取自于農(nóng)村,全部合起來說的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么一句話來自《魯班經(jīng)》,咱們都知道魯班作為木匠這一行業(yè)的開山鼻祖,其每一句話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而這么一句話在木匠行業(yè)也是代代流傳,也算是一種規(guī)矩了。
“凳不離三“就是指我們平時坐的凳子的尺寸包括”三“,例如:一尺三寸、二尺三寸。那么,為什么要取三呢?這其中的“三”是取自“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因為“桃園三結義”象征了人與人之間的忠義,寓意是只要一起坐到了凳子上,那就是兄弟,是朋友了,是可以一起共事的伙伴。
”門不離五“就是指我們的大門的尺寸包括”五“。以前農(nóng)村的家家戶戶都會自己修建大門的,木匠在制作木門的時,不論門的長高還是寬窄,所用的尺寸都會帶著“五”,寓意是“五福臨門”的意思,也就是說,五福都從大門而入,是不是很有趣呢。
”床不離七“就是指我們睡覺所用的床的尺寸包括”七“。就是因為在古人的眼中,”七“也就是”妻“,用這個數(shù)字的話,就會祝福睡在這張床上的人,可以順利的娶妻生子。所以,古代人在制作床時,就會在尺寸里包含”七“。
”棺不離八“,其中的“八”讀音與“發(fā)”差不多,意指保佑子女升官發(fā)家。過去農(nóng)村是施行”土葬“的,每家每戶都需要準備棺材,而現(xiàn)在都施行火葬,這棺材也已經(jīng)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最后再看“桌不離九”,木匠給人家打造飯桌的時候,桌子的尺寸里面要有九,因”九“與”酒“諧音,招待客人時要喝酒,故也有好客之寓意。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都對這句俗語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吧?不得不說,古時的人們真是有著與眾不同的智慧呢!其實,在生活之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各位網(wǎng)友,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留言分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