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一載壬辰(752)
李白北游燕、趙。
高適去封丘任,抵長安,與崔顥、儲光羲、岑參、杜甫游。冬,入河西節(jié)度使幕。
杜甫在長安,作《兵車行》、《前出塞》、《曲江三章》等詩,又與高、岑、儲等同登慈恩寺塔,賦詩抒懷。
劉長卿約于此年登進士第。
天寶十二載癸巳(753)
李白自幽燕西游太原,旋至梁、宋,南返宣城。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等詩。
杜甫在長安,作《麗人行》等詩。
高適赴河西幕府謁哥舒翰。
張繼登進士第。
殷璠編《河岳英靈集》,選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載間24位詩人詩作224篇。
天寶十三載甲午(754)
王維拜吏部郎中。
李白游宣城、秋浦一帶,有《秋浦歌》等詩。
高適入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夏,隨哥舒翰入朝。
岑參為大理寺評事,充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第二次出塞,赴北庭都護府,入封常清幕。
元結、翰翃登進士第。
崔顥卒(704?~),年約五十一。
陸贄生。
天寶十四載乙未(755)
十一月,安祿山發(fā)兵十五萬,反于范陽?!鞍彩分畞y”自此始。
王維遷給事中。
岑參在輪臺,間至北庭,作于上一年或本年的有《走馬川奉送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詩。
杜甫自長安赴奉先省親,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后出塞》諸詩。
李白居宣城,有《贈汪倫》詩。
劉長卿為蘇州、長洲尉。
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丙申(756)
正月,安祿山稱大燕皇帝于洛陽;六月陷長安;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即位靈武,是為肅宗。
高適佐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守,高適奔長安,玄宗已奔蜀,乃間道追及河池郡,隨至成都,八月,擢諫議大夫,十二月,出任淮南節(jié)度使,奉命討伐永王李璘。
岑參在北庭,領伊西北庭支度副使。
李白隱居廬山屏風迭。冬,永王水軍過潯陽,邀李白入幕府。李白以為報國時機已到,加入永王水軍,作《永王東巡歌》。
杜甫聞肅宗即位靈武,奔赴靈武,途中落入叛軍手中,押回長安。作有《悲陳陶》、《悲青坂》、《哀王孫》、《月夜》諸詩。
王維、儲光羲、李華均為叛軍所得,逼以偽署。
劉長卿為長洲尉攝海鹽令。
王昌齡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至德二載丁酉(757)
正月,安慶緒殺其父安祿山,即帝位。九月,唐軍收復長安,十月,收復洛陽。肅宗回長安。十二月,玄宗回長安。
春,杜甫羈留長安,作《春望》、《哀江頭》諸詩。四月,逃奔鳳翔行在,授左拾遺。秋,省家鄜州,作《北征》、《羌村三首》、《彭衙行》等詩。
十月,岑參隨肅宗回長安。
李白因從永王璘,獲罪,系潯陽獄,長流夜郎。
兩京收復后,陷賊官分六等定罪。儲光羲貶嶺南。王維因寫有《凝碧池》詩以明志,獲免罪。
顧況登進士第。
至德三載、干元元年戊戌(758)
立成王俶為太子。九節(jié)度使合兵討安慶緒。
李白流夜郎,途經(jīng)江夏。
王維責授太子中允。
夏,杜甫自左拾遺出為華州司功參軍。
賈至出為汝州刺史。
高適自淮南至洛陽。
干元二年己亥(759)
三月,九節(jié)度兵敗相州。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皇帝。九月,再陷洛陽。高適任彭州刺史。
岑參自右補闕轉起居舍人,五月,赴虢州長史任。
王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
李白于流貶途中遇赦,東還,南游洞庭,有《陪族叔刑部侍郎曄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詩。
杜甫自華州歸洛陽,回華州途中,作“三吏”、“三別”、《贈衛(wèi)八處士》。秋,棄官,入蜀。途經(jīng)秦州、同谷,有《夢李白二首》、《秋笛》、《同谷七歌》等詩。冬,抵成都。
劉長卿在南巴尉任上。
錢起為藍田縣尉。
韋應物此年前后數(shù)年間,曾一度讀書太學。
蕭穎士卒(708~)。
權德輿生。
干元三年、上元元年庚子(760)
閏四月,改元上元。
李白回至豫章。
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筑草堂定居。
高適自彭州刺史轉蜀州刺史。
岑參仍在虢州長史任。
元結編《篋中集》,收沈千運等7人詩24首。
儲光羲約卒于此年(706~),年約五十四。
皎然在江東與顏真卿、顧況、韋應物相唱酬。
上元二年辛丑(761)
三月,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五月平。
李白已六十一歲,聞李光弼出師東南擊史朝義,又慷慨從軍,半道病還,往當涂依族叔李陽冰。
杜甫閑居草堂。經(jīng)嚴武薦,入嚴幕,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有《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諸作。
王維卒(701~),年六十一。
李嘉佑自江陰令遷臺州刺史。
劉長卿自南巴尉歸來,行止在吳中、越州一帶。
代宗寶應元年壬寅(762)
四月,玄宗卒,肅宗卒,太子李豫即位,是為代宗。
李白卒于當涂(701~),年六十二。
杜甫仍居草堂,曾避亂入梓州。
寶應二年、廣德元年癸卯(763)
史朝義敗死,安史亂平。七月改元廣德。十月吐蕃入長安,代宗出奔陜州。自此邊境外族侵擾不斷。
高適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
岑參入長安,在御史臺供職。
杜甫漂泊梓州、閬州,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詩。
韋應物為洛陽丞。
戴叔倫三十二歲,仍居金壇故里,未有官職。
耿湋登進士第,授盩厔縣尉。
廣德二年甲辰(764)
立雍王李適為太子。
元結赴道州刺史任,作《舂陵行》。
岑參改考功員外郎,尋轉虞部郎中。
嚴武再鎮(zhèn)蜀,杜甫又入嚴武幕。
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765)
正月,改元永泰。
高適卒(700~),年六十六。
岑參出為嘉州刺史。
杜甫辭嚴武幕,回草堂。五月,離成都,經(jīng)嘉州、忠州出峽,秋抵云安。有《旅夜書懷》等詩。
韋應物棄官,歸洛陽同德寺。
唐代宗大歷元年丙午(766)
劉宴復以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分理全國財務。戴叔倫再入劉宴幕,掌賦稅鹽鐵事務。
杜甫自云安移居夔州。有《壯游》、《八哀詩》、《秋興八首》、《閣夜》、《詠懷古跡五首》、《諸將五首》等詩。
岑參赴嘉州刺史任。
耿湋、司空曙均為左拾遺,其時十才子都在長安。
張籍、王建約生于此年。
令狐楚生。
翰翃約于此年前后在世。
大歷二年丁未(767)
杜甫在夔州,有《又呈吳郎》、《解悶十二首》等詩。
大歷三年戊申(768)
岑參罷嘉州刺史,東歸,阻于戰(zhàn)亂,流寓成都。
秋,瀘州刺史楊子琳作亂。
元結調任容州刺史,兼容管經(jīng)略使。
杜甫在夔州,衰病漂泊。春離夔州經(jīng)江陵赴公安;冬離公安赴岳陽,有《登岳陽樓》詩。自此,泊舟岳陽城下,往來岳陽、潭州間。
韓愈生。
大歷五年庚戌(770)
杜甫卒于湖南耒陽舟中(712~),年五十九。有《杜工部集》。
岑參卒于成都客舍(715~),年五十六。
盧仝約生于此年。
李公佐約生于此年。
劉長卿在潤州。
李端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大歷六年辛亥(771)
李益登諷諫主文科,授華州鄭縣尉,后遷主簿。
劉長卿約于是年任轉運使判官、淮西鄂岳轉運留后。
翰翃入汴宋節(jié)度使田神功幕。
大歷七年壬子(772)
賈至卒(718~),年五十五。
元結卒(719~),年五十四。
呂溫、劉禹錫、白居易、李紳、李翶生。
大歷八年癸丑(773)
柳宗元生。
劉長卿貶睦州司馬。
李嘉佑約于是年離袁州刺史任,回吳興、晉陵一帶定居。
大歷九年甲寅(774)
李華卒(715?~)。
韋應物為京兆府功曹,攝高陵宰。
翰翃在田神玉幕。
韓愈七歲,隨兄韓會至長安,始讀書。
大歷十年乙卯(775)
姚合約生于此年。
大歷十一年丙辰(776)
田神玉死后,翰翃入汴州刺史李忠臣幕。
耿湋充聒圖書使歸朝。
白行簡生。
大歷十二年丁巳(777)
盧綸入獄。
獨孤及卒(725~),年五十三。
皇甫湜約生于是年。
大歷十三年戊午(778)
韋應物出為鄠縣令。
柳公權生。
大歷十四年己未(779)
五月,代宗(李豫)卒,皇太子李適立,是為唐德宗。十二月,立宣王李誦為太子。
元稹、賈島生。
劉長卿由睦州赴隨州。
張繼約于此年卒于洪州。
李嘉佑卒于此年前后(719?~)。
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
正月改元。廢租庸調,行兩稅法。
劉長卿為隨州刺史。
吉中孚為京兆萬年尉。
盧綸為昭應令。
建中二年辛酉(781)
四月,韋應物任尚書比部員外郎。
劉禹錫從僧皎然、靈澈學詩,見器于權德輿。
沈既濟作《任氏傳》。
建中四年癸亥(783)
十月,涇原兵過長安,嘩變。德宗奔奉天。朱泚稱帝。
韋應物出為滁州刺史。
劉長卿約于此年之前離隨州刺史任。
李益登拔萃科,為侍御史。
戴叔倫為江西節(jié)度留后,統(tǒng)領府事。
唐德宗興元元年甲子(784)
李晟收復長安,朱泚被殺。
冬,韋應物罷滁州刺史任。
吉中孚由司封郎中、知制誥為諫議大夫,加翰林學士。
唐德宗貞元元年乙丑(785)
顏真卿被李希烈縊殺于蔡州(709~)。
韋應物春夏間居滁州西澗,有《滁州西澗》詩;秋,為江州刺史。
戴叔倫為撫州刺史。
錢起約卒于此年(722?~)。
貞元二年丙寅(786)
韋應物仍在江州刺史任,始游廬山東林、西林二寺。
貞元三年丁卯(787)
韋應物入朝,為左司郎中。
顧況為著作郎。
李德裕生。
劉長卿卒于此年前后(726?~)。
貞元六年庚午(790)
吐蕃攻陷長安。
司空曙約卒于此年(720?~)。
戴叔倫約卒于此年(732~)。
李賀生。
貞元七年辛未(791)
許渾約生于此年。
貞元八年壬申(792)
四月,陸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貢舉。李絳、王涯、崔群、韓愈等登進士第,時號“龍虎榜”。
孟郊初下第,東歸,韓愈有《孟生詩》。韓、孟當于此年或稍關于結識。
韋應物約卒于此年(737~)。
張祜約生于此年。
貞元九年癸酉(793)
元稹明經(jīng)登第,入居長安靖安坊。
劉禹錫、柳宗元進士及第。
孟郊再下第,出長安作湘楚之游,有《石淙十首》。
貞元十二年丙子(796)
秋,韓愈為宣武軍節(jié)度使董晉觀察推官。
九月,孟郊登進士第,有《登科后》詩。東歸路過和州,與張籍同游。
貞元十三年丁丑(797)
孟郊寄遇汴州,依宣武行軍司馬陸長源。張籍于十月初北至汴州,因孟郊介紹結識韓愈。
貞元十五年己卯(799)
二月,韓愈甫離汴,汴州即發(fā)生兵亂,遂輾轉至徐州入張建封幕為節(jié)度推官。
張籍進士及第。
秋,白居易在宣城參加鄉(xiāng)試。
元稹初仕于河中府(蒲州)。
盧綸約卒于此年(737?~)。
貞元十六年庚辰(800)
白居易、崔玄亮登進士第。
劉禹錫為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掌書記。
孟郊為溧陽(今屬江蘇)尉,迎養(yǎng)其母。
沈既濟約卒于此年(750?~)。
貞元十七年辛巳(801)
杜佑進《通典》二百卷。
柳宗元調藍田尉。
韓愈
元稹應進士試,不第。
貞元十八年壬午(802)
劉禹錫調補京兆府渭南縣主簿。
白居易、元稹訂交于本年或稍前。
李公佐作《南柯太守傳》。
貞元十九年癸未(803)
春,白居易、元稹、崔玄亮等同以書判拔萃科登第,元、白同授秘書省校書郎。元稹娶韋夏卿之女韋叢為妻。
冬,劉禹錫為監(jiān)察御史,柳宗元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韓愈由四門博士升監(jiān)察御史。三人常討論學術,切磋詩文。
韓愈作《祭十二郎文》,本年或稍前作《送孟東野序》。因上書論天旱人饑而得罪幸臣,被貶陽山令。
杜牧生。
貞元二十年甲申(804)
春,白居易自洛陽徙家于秦,卜居渭上。
孟郊辭溧陽尉,奉母歸湖州。
呂溫為入蕃副使,滯留經(jīng)年。
元稹作《鶯鶯傳》。李紳作《鶯鶯歌》。
貞元二十一年、順宗永貞元年乙酉(805)
正月,唐德宗(李適)卒,皇太子李誦即位,是為順宗。二月,以韋執(zhí)誼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伾為左散騎常侍,充翰林學士,王叔文為起居舍人,充翰林學士。王叔文引用劉禹錫、柳宗元等改革弊政,并薦舉劉禹錫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柳宗元為禮部員外郎。此一時期,革新集團鹢免逋負,出宮女及教坊女妓,罷進奉、官市、五坊小兒,打工權臣李實,追懷忠州別駕陸贄、道州刺史陽城(詔下不久而陸、陽即卒于貶所),并謀奪宦官兵權。史稱“永貞革新”。八月,順宗內禪,皇太子李純即位,是為憲宗。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貶王伾為開州司馬、王叔文為渝州司戶。九月,分貶革新派成員為州刺史,其中劉禹錫為連州刺史、柳宗元為邵州刺史;十月,再下嚴詔,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柳宗元為永州司馬、韓泰為虔州司馬、陳諫為臺州司馬、韓曄為饒州司馬、凌準為連州司馬、程異為郴州司馬、韋執(zhí)誼為崖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
韓愈于二月遇赦,徙掾江陵,俟命郴州時作《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九月,在江陵與前赴連州貶所的劉禹錫相會,作詩酬和。
呂溫出使吐蕃還長安。
陸贄卒(754~),年五十二。
陳鴻、李宗閔、牛僧孺等同登進士第。
唐憲宗元和元年丙戌(806)
正月改元,太上皇(順宗)死。三月,平定楊惠琳亂。
六月,韓愈自江陵法曹參軍入為
張籍約于本年調補太常寺太祝。
白居易、元稹閉戶累月,揣摩時事,成《策林》七十五篇。四月,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二人同及第。元稹除左拾遺,結識張籍。九月出為河南尉,旋丁母憂。
白居易任盩厔尉。十二月,與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作《長恨歌》,陳鴻作《長恨歌傳》。
皇甫湜、李紳進士及第。
元和二年丁亥(807)
白居易為翰林學士,娶楊虞卿從妹為妻。元稹為監(jiān)察御史。白行簡登進士第。
韓愈為避讒至東都分司。作《張中丞傳后敘》。
元和三年戊子(808)
四月,白居易改授左拾遺,仍充翰林學士。
牛僧孺、李宗閔、白甫湜登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因對策指陳時政,言詞直切,宰相李吉甫惡之,皆不按常例授官,各出為幕職;并貶考策官楊于陵、韋貫之、王涯等。其后吉甫子李德裕與牛僧孺、李宗閔“黨爭”數(shù)十年,遠因即在于此。
韓愈、孟郊俱在洛陽。皇甫湜任陸渾尉,距洛不遠;李賀自家鄉(xiāng)昌谷赴洛客居;盧仝本已居住在洛陽一帶,馬異、劉叉、賈島等陸續(xù)來此,一時間韓、孟詩派中人聚集一起,相互往還。
呂溫于年底貶為道州刺史。
元和四年己丑(809)
二月,元稹除監(jiān)察御史,三月,出使劍南東川,曾與薛濤唱和。七月,元妻韋叢卒于長安靖安里宅第。八月,元分司東都,作《遣悲懷三首》。韓愈為作墓志銘。
李紳任校書郎,作《樂府新題》二十首(今佚)。元稹作《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并序)》。白居易創(chuàng)作《新樂府》。其《賀雨》、《宿紫閣山北村》等約作于本年前后。
六月,韓愈任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作《陸渾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韻》。
元和五年庚寅(810)
元稹為東臺監(jiān)察御史,與韓愈有交往。元稹在還長安途中經(jīng)華州,宦官與之爭上廳,元被毆傷面。
三月,唐憲宗袒護宦官,貶元稹為江陵士曹參軍。
五月,白居易改京兆府戶曹參軍?!肚刂幸魇住贰ⅰ都奶粕返燃s作于本年前后。
賈島入長安,謁張籍。
元和六年辛卯(811)
韓愈自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有《石鼓歌》。賈島由長安赴洛陽訪韓愈;秋,隨韓赴長安;冬,歸范陽。
李賀為奉禮郎。
四月,白居易罷官歸清村丁母憂。
六月,呂溫卒(772~),年四十。
元和七年壬辰(812)
張籍、王建重逢于長安。
元稹自編詩集二十卷成。
李商隱生。陳陶約生于此年。
溫庭筠約生于此年。
元和八年癸巳(813)
三月,韓愈任比部郎中、國史修撰。
李賀辭官歸昌谷。
夏,白居易服除,仍居渭村,未補官。有《效陶潛體十六首》、《村居苦寒》等詩。
李群玉約生于此年。
元和九年甲午(814)
八月,孟郊赴任興元軍參謀,途中以暴疾卒(751~),年六十四。
韓愈為孟郊作《貞曜先生墓志銘》。賈島作詩《哭孟郊》。
冬,白居易為左贊善大夫。有《游悟真寺一百韻》等。
十二月,有詔召回劉禹錫、柳宗元、元稹等。
元和十年乙未(815)
正月,淮西節(jié)度使吳少陽(于去年八月卒)之子吳元濟叛亂。朝廷發(fā)諸道軍會討,未勝。
二月,柳宗元、劉禹錫、元稹由貶所抵長安。劉禹錫游玄都觀,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
元稹與白居易等游城南,在馬上戲誦新艷小詩,甚歡。然亦于三月復出為通州司馬。
六月,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遣刺客殺死宰相武元衡。裴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六月,白居易上書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以越職言事罪名貶江州司馬。冬初到江州,作《與元九書》。
元和十一年丙申(816)
韓愈以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因主戰(zhàn)遭排斥,降為太子右庶子。
姚合進士及第。
秋,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作《訪陶公舊宅》、《琵琶行》、《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等詩。
李賀卒(790~),年二十七。
曹鄴約生于此年。
元和十二年丁酉(817)
七月,以裴度為淮西宣慰招撫使,韓愈為行軍司馬,率諸道軍討淮蔡叛軍。十月,李愬雪夜襲蔡州,擒吳元濟,淮西亂平。
元稹作《樂府古題序》。
元和十三年戊戌(818)
淮西亂平后,李師道、王承宗畏罪,各奉表納地稱臣。
韓愈為刑部侍郎。
元稹在通州四年,與遠在江州的白居易相互寄詩唱和,“里巷相傳,為之紙貴”。
元稹是年作《連昌宮詞》。冬,轉虢州長史。白居易除忠州刺史。
權德輿卒(759~),年六十。
元和十四年己亥(819)
李師道為部下所殺,淄青亂平。長時期的蕃鎮(zhèn)割據(jù)局面至此暫告結束。
正月,刑部侍郎韓愈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途中作《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十月,改授為袁州刺史。
春,白居易自江州啟行赴忠州,與弟行簡同行。
十月,元稹自虢州長史入為膳部員外郎。
十一月,柳宗元卒于柳州貶所(773~),年四十七。是時劉禹錫奉母靈柩返洛陽,途次衡陽聞宗元卒訊,大慟,為之料理后事,歸洛后作《祭柳員外文》、《重祭柳員外文》。韓愈至袁州作《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墓志銘》。
元和十五年庚子(820)
正月,憲宗服柳泌所制金丹暴卒,傳為宦官陳弘志所害。右神策軍中尉梁守謙等擁立太子李恒即位,是為唐穆宗。
二月,元稹除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五月,又為祠部郎中,知制誥。
夏,白居易自忠州刺史召還,除尚書司門員外郎,十二月,遷主客郎中,知制誥。
九月,韓愈自袁州刺史召還,任國子祭酒。
顧況卒于此年以后(727?~)。
唐穆宗長慶元年辛丑(821)
正月改元。二月,元稹授中書舍人。改革制誥,創(chuàng)為新體。白居易《余思未盡加為六韻重寄微之》:“制從長慶辭高古?!?span lang="EN-US">
元稹與李德裕、李紳同為翰林學士,時號“三俊”。三月,元與二李同劾錢徽取進士不公,詔王起、白居易重試,錢徽、李宗閔、楊汝士皆被貶。此為李德裕集團與牛僧孺、李宗閔集團的初次公開鬬爭。
裴度劾元稹交結宦官魏弘簡,元罷翰林學士,為工部侍郎。
七月,韓愈任兵部侍郎。由韓愈舉薦,張籍授
十月,白居易遷中書舍人。弟行簡授左拾遺。從祖弟白敏中進士及第。
十一月,元稹、李紳舉薦蔣防為翰林學士。
冬,劉禹錫除夔州刺史。
長慶二年壬寅(822)
二月,韓愈奉命前往鎮(zhèn)州宣撫王廷湊叛軍,功成還朝,轉吏部侍郎。
二月,元稹以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月,裴度以司空同平章事。裴度、元稹爭相,積怨甚深。六月,罷裴度為右仆射,罷元稹為同州刺史。以李逢吉同平章事。
張籍除水部員外郎。
七月,白居易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
九月,李德裕自御史中丞出為浙西觀察使。
長慶三年癸卯(823)
三月,牛僧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德裕認為是李逢吉援引,牛、李之怨益深。
六月,韓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與御史中丞李紳發(fā)生矛盾,相互指責。遂兩罷之。
韓愈復任兵部侍郎,再改為吏部侍郎。
八月,元稹自同州刺史遷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十月,經(jīng)杭州,與白居易相會,數(shù)月而別。
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有《錢塘湖春行》、《杭州春望》等詩。
長慶四年甲辰(824)
正月,穆宗服方士金石藥卒,太子李湛即位,是為敬宗。時李逢吉用事,所親厚者甚眾,時人目為“八關”、“十六子”。李紳自戶部侍郎貶端州司馬。
二月,蔣防貶汀州刺史,旋改連州。
白居易在杭修筑湖堤,為文記其事。五月,任期滿,除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始卜居于洛陽東南隅之履道里?!逗荚郊暮驮娂?、《三州唱和詩集》結集。冬,元稹為編《白氏長慶集》五十卷凡2191首,并作序。
韓愈在吏部侍郎任,因病請假,與張籍同游城南,賈島亦常來此,前后達兩月之久。
劉禹錫轉和州刺史。
秋,張籍擢水部郎中。八月十六日夜,張籍、王建同到韓愈家賞月。其后,韓愈病篤。十二月,韓愈卒(768~),年五十七。劉禹錫有《祭韓吏部文》。李翶有《吏部侍郎韓公行狀》?;矢浻小?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昌黎韓">昌黎韓先生墓志銘》。
唐敬宗寶歷元年乙巳(825)
正月,改元寶歷。牛僧孺罷相。
白居易為蘇州刺史。
元稹在浙東觀察使任。
杜牧作《阿房宮賦》。
寶歷二年丙午(826)
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殺敬宗。宦官立江王涵,改名昂(文宗)。
白居易罷蘇州刺史,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冬,兩人相遇于揚子津,結伴歸洛陽。
白行簡卒(776~)。
唐文宗大和元年丁未(827)
去年四月,橫海節(jié)度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自為留后。本年八月,命諸道兵進討。
白居易編《元白唱酬集》。杜牧作《感懷詩》。
大和二年戊申(828)
春,劉蕡應賢良方正科,對策中猛烈抨擊宦官。
劉禹錫作《再游玄都觀》詩。杜牧登進士第。
蔣防出任袁州刺史,此后行跡失考,其《霍小玉傳》約作于此年前后。
大和三年己酉(829)
四月,唐軍攻占滄州,斬李同捷。十一月,南詔攻西川。十二月陷成都,擄掠而還。
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自此不復出。編《劉白唱和集》。
元稹自越征為尚書左丞。
李益卒于此年或稍前(748~)。
大和四年庚戌(830)
正月,李宗閔引牛僧孺為相,共排李德裕黨。興元軍亂,殺節(jié)度使李絳。
元稹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
白居易為河南尹。
李德裕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
張籍約卒于此年前后(766?~)。王建約卒于此年(766?~)。
大和五年辛亥(831)
七月,元稹卒于武昌任所(779~),年五十三。
十月,杜牧作《李賀集序》。
大和六年壬子(832)
許渾登進士第。
大和七年癸丑(833)
杜牧應牛僧孺辟,入淮南節(jié)度使幕。
羅隱生。
大和九年乙卯(835)
盧仝偶宿王涯家中,被宦官捕殺(795?~)。
唐文宗開成元年丙辰(836)
二月,昭義節(jié)度使劉從諫上疏,質問王涯等人以何罪被殺。三月,復上表暴揚仇士良等罪惡。
李商隱作《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詩。
白居易自編《白氏文集》六十五卷。
韋莊約生于此年。
開成二年丁巳(837)
李商隱登進士第。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賈島責授遂州長江縣主簿。
令狐楚卒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766~),年七十二。
司空圖、聶夷中生。
開成四年己未(839)
三月,裴度卒(765~),年七十五。
開成五年庚申(840)
正月,文宗卒。仇士良等立潁王瀍,是為武宗。陳王成美、安王溶及楊賢妃皆遇害。
四月,李德裕同平章事。回鶻為其北方黠戛斯部落所破,諸部逃散。
唐武宗會昌二年壬戌(842)
達磨贊普卒,吐蕃內亂。
杜牧出為黃州刺史。作《郡齋獨酌》。李商隱以書判拔萃,入為秘書省正字。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致仕。
劉禹錫卒(772~),年七十一。
韓偓生。
會昌三年癸亥(843)
回鶻烏介可汗侵逼靈武。二月,河東節(jié)度使遣麟州刺史石雄大破之,迎太和公主歸。四月昭義節(jié)度使劉從諫卒,其侄劉稹據(jù)鎮(zhèn)自立。八月,下詔削奪劉從諫、劉稹官爵,令諸道進軍攻討。
賈島卒(779~),年五十六。
會昌四年甲子(844)
八月,昭義大將郭誼殺劉稹降。古雄率兵入潞州,澤潞等五州平。
十二月,牛僧孺貶循州長史。
趙嘏登進士第。杜牧遷池州刺史。
會昌五年乙丑(845)
武宗下令滅佛。本年,毀佛寺四千六百余區(qū),歸俗僧尼260500人。
白居易于洛陽為“七老會”。又合僧如滿、李元爽,寫為“九老圖”。
張祜來池州,與杜牧唱和甚歡。
會昌六年丙寅(846)
三月,武宗服方士長生藥卒。宦官擁皇太叔忱即位,是為宣宗。宣宗惡李德裕。四月,李德裕罷相,充荊南節(jié)度使。
七月,李紳卒(772~),年七十五。八月,白居易卒(772~),年七十五。
杜荀鶴生。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
宣宗與宰相白敏中等務反會昌之政。三月,下令恢復佛教。十二月,貶李德裕為潮州司馬。
桂管觀察使鄭亞辟李商隱入幕。九月,李商隱、鄭亞撰《太尉衛(wèi)公會昌一品集序》。十月,李商隱編定《樊南甲集》。
大中二年戊辰(848)
杜牧內擢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
牛僧孺卒(779~)。
大中三年己巳(849)
六月、七月,涇原、靈武、邠寧、鳳翔等節(jié)度使收復三州七關。八月,河隴老幼千余人詣闕,朝見宣宗。
李德裕卒于崖州貶所(787~),年六十三。
大中五年辛未(851)
沙州人張義潮逐吐蕃,攝州事,奉表來報,以義潮為沙州防御使。
李商隱應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之辟為節(jié)度書記。
鄭谷約生于此年。
大中六年壬申(852)
杜牧遷中書舍人。十一月卒(802~),年五十。
大中七年癸酉(853)
李商隱在東川梓州幕,編定《樊南乙集》。
大中八年甲戌(854)
張祜約卒于此年(792?~)。
劉滄登進士第。
大中九年乙亥(855)
溫庭筠試有司,不第。時約四十四歲。
姚合約卒于此年(775~)。
大中十二年戊寅(858)
李商隱卒(813~),年四十七。許渾約卒于此年。
大中十三年己卯(859)
八月,宣宗卒?;鹿贀磬i王溫為太子,改名漼,即位,是為懿宗。
十二月,裘甫起義于浙東。
溫庭筠試進士,不第;貶方城尉,時節(jié)度使徐商鎮(zhèn)襄陽,留其為巡官。
唐懿宗咸通六年乙酉(865)
溫庭筠任國子助教。
咸通七年丙戌(866)
溫庭筠被貶為隨縣尉,卒于本年(812?~)。
咸通八年丁亥(867)
皮日休登進士第。
咸通九年戊子(868)
徐州、泗州士卒遠戍桂林,六年不得歸。七月,眾推糧料判官龐勛為首領,起義北歸。本年攻克宿州、徐州。
咸通十年己丑(869)
龐勛敗死。
皮日休入蘇州幕,與陸龜蒙結識,相互酬唱。
司空圖登進士第。
咸通十二年辛卯(871)
聶夷中登進士第。
咸通十四年癸巳(873)
四月,迎佛骨至京師,侈靡超過元和之時。七月,懿宗卒?;鹿倭⑵胀鮾埃ê蟾拿兀?。是為僖宗。
劉滄約于此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詳。
唐僖宗干符元年甲午(874)
王仙芝起義。
干符二年乙未(875)
黃巢聚眾響應王仙芝。
干符六年己亥(879)
黃巢攻克廣州,復引兵北還。
皮日休陷黃巢軍中。
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880)
十二月,黃巢攻克長安,稱帝,國號大齊。
皮日休為黃巢翰林學士。
韋莊應舉留長安,黃巢入長安時陷軍中。
司空圖避亂河中。
唐僖宗中和元年辛丑(881)
正月,僖宗逃至成都。杜光庭隨僖宗入蜀。
中和二年壬寅(882)
九月,黃巢將朱溫降唐,賜名全忠。
陸龜蒙約卒于此年(?~)。
中和三年癸卯(883)
四月,黃巢兵敗,退出長安。
韋莊作《秦婦吟》。
皮日休約卒于此年(834?~)。
中和四年甲辰(884)
六月,黃巢敗死。
唐僖宗光啟元年乙巳(885)
三月,僖宗返長安,改元光啟。十二月李克用攻長安,僖宗奔鳳翔。
司空圖為知制誥,遷中書舍人。
光啟二年丙午(886)
孟棨候《本事詩》。
光啟三年丁未(887)
羅隱依錢镠,為錢塘令。鄭谷登進士第,授京兆鄠縣尉。
唐僖宗文德元年戊申(888)
二月,僖宗返長安,改元文德。三月,僖宗卒?;鹿倭⒒侍軌弁踅埽ê蟾拿麜希?,是為昭宗。
唐昭宗龍紀元年己酉(889)
司空圖復拜中書舍人,未幾以疾辭。韓偓、吳融登進士第。
唐昭宗大順二年辛亥(891)
以王建為西川節(jié)度使。
杜荀鶴登進士第。
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893)
錢镠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
唐彥謙約卒于此年(?~)。
唐昭宗干寧元年甲寅(894)
韋莊登進士第,授校書郎。
干寧三年丙辰(896)
諸鎮(zhèn)連年相攻,企圖控制朝廷。七月,李茂貞陷長安,昭宗奔華州。韓偓隨駕至華州。鄭谷先奔藍田,后至華州,編所作為《云臺編》三卷。
歐陽炯生。
干寧四年丁巳(897)
正月,韓建圍昭宗于華州行宮。八月,殺諸王。
鄭谷為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唐昭宗光化元年戊午(898)
八月,昭宗還長安,改元光化。
光化三年庚申(900)
韓偓充翰林學士。韋莊除左補闕,編《又玄集》,奏請追賜李賀、皇甫松、李群玉、陸龜蒙、趙光遠、溫庭筠、劉德(得)仁、賈島、羅鄴、方干等進士及第。
唐昭宗天復元年辛酉(901)
十月,朱全忠入長安,宦官劫昭宗奔鳳翔。
韋莊入蜀依王建,為掌書記。其《小重山》、《謁金門》、《荷葉杯》等詞,皆入蜀后所作。
天復三年癸亥(903)
正月,朱全忠擁昭宗還長安,殺宦官七百余人。二月,朱全忠歸大梁。八月,王建封蜀王。
韓偓貶濮州司馬。韋藹編韋莊詩成《浣花集》。
貫休入蜀,王建賜號“禪月大師”。
鄭谷約于此年或上年秋歸隱宜春。
吳融約卒于此年前后(?~)。
馮延巳生。
唐昭宗天佑元年甲子(904)
正月,朱全忠脅昭宗遷都洛陽,毀長安為廢墟。八月,朱全忠殺昭宗。立輝王祚(更名柷),是為哀帝。
司空圖被召至洛陽,佯狂得脫,放還山,自此未離虞鄉(xiāng)。
唐哀帝天佑二年乙丑(905)
六月,朱全忠殺朝官三十余人,投尸黃河。
復召韓偓為學士,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徙。次年入閩。
后梁太祖開平元年丁卯(907)
四月,朱全忠稱帝于汴州,國號梁。廢哀帝為濟陰王。九月,王建稱帝,國號蜀。
韋莊為蜀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
杜荀鶴卒(846~)。
開平二年戊辰(908)
正月,李克用卒,子存勖嗣為晉王。二月,梁太祖殺濟陰王。
司空圖不食而卒(837~),年七十二。
開平三年己巳(909)
羅隱卒(833~),年七十七。
開平四年庚午(910)
韋莊卒(836?~)。
鄭谷約卒于此年或稍后(851?~)。
后梁太祖干化二年壬申(912)
梁太祖為其子朱友珪所殺。
貫休卒(832~)。
后梁末帝干化四年甲戌(914)
韓偓約卒于此年(842~)。
后梁末帝貞明二年丙子(916)
李璟生。
貞明四年戊寅(918)
蜀主王建卒,太子王衍即位。
后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923)
四月,晉王李存勖稱帝(莊宗),國號唐。十月,梁亡。十二月,唐遷都洛陽。
荊浩約此年前后在世。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926)
四月,莊宗為伶人所殺。李嗣源繼位(明宗)。
牛希濟約卒于此年前后。
后唐明宗長興三年壬辰(932)
吳封徐知誥(李昪)為東海王,鎮(zhèn)金陵。
長興四年癸巳(933)
后唐明宗卒,李從厚即位(愍帝)。
杜光庭卒(850~),年八十四。
后唐愍帝應順元年甲午(934)
四月,愍帝被殺,李從珂即位(末帝),改元清泰。閏正月,后蜀孟知祥稱帝,七月卒,子昶嗣。
后晉高祖天福元年丙申(936)
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后唐,受契丹冊封為帝,建都汴,國號晉。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
李璟父李昪始建大元帥府,置百官。馮延巳事李昪于元帥府。
天福二年丁酉(937)
十月,李昪稱帝,是為南唐前主。李煜生。
天福五年庚子(940)
后蜀趙崇祚編《花間集》。
后晉出帝天福八年癸卯(943)
李昪卒,李璟即位(南唐中主)。
馮延巳拜諫議大夫翰林學士,遷戶部侍郎。
后漢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947)
契丹滅后晉。劉知遠在太原稱帝(高祖),建都汴,國號漢。
后周太祖廣順元年辛亥(951)
正月,郭威即位(太祖),國號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