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wǎng)易沸點工作室《談心社》欄目(公眾號:txs163)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
年少時,許多人都做過一個夢:
有一天,爸媽突然對自己說,“其實家里資產(chǎn)過億,這么多年為了鍛煉你的心智和能力才故意隱瞞”。
然后交給你一張卡,告訴你“隨便花,使勁兒折騰,爸媽有錢”。
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只是個幻想,可有的孩子,真的從父母那里接過了百萬財產(chǎn)。
化身“爽文”主角,卻一點高興不起來。
1
為了孩子,爸媽能做到什么程度
遼寧一位張大娘,因病住院,被檢查出肺癌晚期,沒過多久,便去世了。
醫(yī)生說,她的病情發(fā)作至少有兩年了,身體應該早有咳血、胸痛的癥狀。
癌癥晚期,會伴隨強烈的癌痛,醫(yī)生都不知道,她是怎么挺過來的。
況且,張大娘并非沒錢醫(yī)治。
留給女兒們的銀行卡里,加起來有百萬余存款,還有一處價值60萬元的房產(chǎn)。
老人家里,舊物堆積如山,囤著幾大箱空飲料瓶準備賣錢,平時燒水、做飯,都生怕多用一點電。
女兒發(fā)現(xiàn)母親身體不適,想帶她檢查,她卻拒絕:“錢不能亂花,得給你們姐妹留著”。
雖然退休金足以讓老兩口過得更好,但老人總惦記著多給孩子們留一點,一再拖延,耽誤了病情。
女兒感嘆:“爸媽在生活上節(jié)儉過了頭,唯獨對晚輩出手大方。
但其實更希望天下父母好好地愛自己,愛自己的健康和身體,即使不給子女留一分錢,子女們也是開心的?!?/strong>
像這位老人一樣的中國父母,從來不是少數(shù)。
對他們而言,自己多苦多累都沒關(guān)系,只是兒女不能受一點委屈:
孩子年幼時,起早貪黑、洗衣做飯;
等他們長大一點,為供孩子讀書、留學省吃儉用;
要成家立業(yè)了,掏空家底給孩子買房結(jié)婚……
河南鄭州,一位大爺在炎炎烈日下搬水泥,本該享福的年紀,他卻操心著兒子兒媳因為經(jīng)濟緊張鬧離婚。
他希望自己多掙點,能幫兒子渡過難關(guān),小兩口能和和美美過日子。
這樣不計回報、不辭辛勞、不顧自我的付出,會貫穿中國父母一生。
微博上有個#中國爹媽最舍得付出#的話題,看了后有一種“中國父母都很有錢”的錯覺:
一份銀行統(tǒng)計報告顯示,中國父母在孩子教育上花費,力壓英國、法國、美國。
為孩子花錢上“課外班”的父母的比例,高達93%。
即便如此,依然有超過七成家長仍擔心自己沒做到最好。
相當一部分父母,放棄了自己的娛樂休閑、放棄了年輕時周游世界的夢想,用自己的幸福,換孩子的幸福。
“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strong>
這是絕大多數(shù)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2
愛孩子超過愛自己,這不是錯,是愛
前兩天,papi醬在綜藝《我家那閨女》和閨蜜焦俊艷一起吃飯時,聊起了長輩“催婚催生”的話題。
papi醬告訴焦俊艷:結(jié)婚這件事,切忌病急亂投醫(yī)。
她給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獨立女性人生排序”:
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在她看來,一生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是自己,伴侶次之,孩子和父母都只能分別陪伴我們的后半生和前半生。
這番話也得到了觀察室?guī)孜荒贻p人的贊同。
但幾位爸爸都表示反對,在他們看來,人生排序的第一位理所當然是孩子,自己才應該排在最后。
節(jié)目播出后,網(wǎng)上爭議紛紛,多數(shù)年輕人都認同papi醬的排序,把自我、伴侶放在父母、孩子之前。
但其實,父母的人生排序,又有何錯呢?
他們成長的年代,讓他們早已習慣了沒有自我,為孩子付出一切,是一件理所應當、必須去做的事情。
網(wǎng)易云音樂熱評里有許多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媽媽要做心臟搭橋手術(shù),需要10多萬塊錢,可媽媽寧愿不做手術(shù),理由是“留著給我兒子結(jié)婚的誰都不能動”。
“你還沒結(jié)婚,媽的任務還沒完成,媽身體怎么就不行了?”
“媽,你記得去看病。”
“媽沒事,天冷你多穿點,好好學習,媽媽吃點藥就好了……”
孩子們總會疑惑、厭煩,“爸媽為什么總想讓我快點結(jié)婚、快點生孩子”?
總被催婚的焦俊艷其實理解父親的想法:
因為他們會擔憂,有一天他們不在了,至少還有一個家能給你溫暖,有個血脈相連的孩子,做你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
從他們的角度來講,所有焦慮都沒有錯。
高亞麟在對話焦俊艷時,提出了一個觀點:“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strong>
只要父母依然在世,那么孩子無論多少歲,都不會去思考“自己將要面臨死亡”的問題。
因為父母擋在面前,你不必直面死神。
父母離去,意味著你立刻就能“清晰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高亞麟覺得,父母之所以總是催促、嘮叨,說到底,是因為他們在“直面死神”:
他們清楚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自己不再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可以慢慢等候,所以他們只想盡快做完那些還沒做的事情。
就像很多父母催促孩子結(jié)婚時說的那樣:“你早點結(jié)婚,我還能趁著身體好,幫你做做家務、帶帶孩子……”
他們最擔憂的,不過是自己離開,兒女無人照顧、無人依靠。
觀察室里的幾位爸爸也紅了眼睛。
袁姍姍爸爸經(jīng)歷過這個過程:
“父母去世前,我沒那個壓力,看著父親離開,就突然想到,我很快也要走上這條路,那我的孩子怎么辦?”
“親眼看到父母老去那一刻,心情是不一樣的,沒看到時還可以當做無所謂?!?/p>
就像那句說了無數(shù)次的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無論是那位節(jié)儉一生給孩子留下百萬遺產(chǎn)的媽媽,還是這些為孩子操碎心的爸爸……
愛孩子超過愛自己,本就是他們生命已經(jīng)固定的一個“信仰”。
你可以說他們不懂愛自己,但你不能說,他們對孩子的愛是錯的。
3
給父母補上“愛自己”這一課,需要共同努力
高曉松有段話流傳頗廣:
“我好為中國的父母悲哀,仿佛他們都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
都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不配有自己的親密關(guān)系?!?/p>
他們的人生從一開始就缺失了“自我”這一課,要在他們漸漸老去時補上這一課,需要孩子幫忙。
總有一些孩子會嫌父母管得太多,希望他們“自私”一點,對自己別那么“摳門”,想買就買,想吃就吃,而不是把什么好的都留給孩子。
但這些話,說得再多,不如自己去做。
南京一位女孩,研究生即將畢業(yè),帶著山西老家的父母來到南京旅行:“從去年開始,每年帶他們出來玩一趟。”
父母略顯拘謹,但很開心,對著鏡頭夸獎南京的小吃好。
女孩也說,出來旅行,爸媽的感情會更好。
他們舍不得買的,你就買給他們;
他們舍不得做的,你可以帶他們?nèi)プ?/strong>。
他們一輩子沒好好愛過自己,但你可以,好好愛他們。
同樣的,父母也應該意識到,對兒女來說,最好的禮物就是爸爸媽媽身體健康,晚年無憂無慮。
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同樣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墊底辣妹》里,一位男同學一直被律師父親逼迫考法學系,他很反感:
“他憑什么去幫我決定我的人生,他的職業(yè)有什么了不起?”
直到他親眼看到父親為受害人洗脫了冤屈:“爸爸也在為了別人的未來再拼命努力。”
沒有強迫,沒有爭吵,男孩自發(fā)地想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這是父親的力量。
為人父母養(yǎng)育孩子,是為了相信世界上有這么一個人:
他繼承了你的血脈,但有他自己的人生,終究能成長為一個不依賴你們的強大的人。
子女也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
不是你父母的續(xù)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
分享文章吧,希望我們都能在家庭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談心社,這里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談心社”關(guān)注我們,傾訴你的故事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