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是在唐朝滅亡之后一個諸侯紛爭的時代。在唐朝滅亡之后,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外加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的十幾個政權,總體稱為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的總體開創(chuàng)者朱溫,朱溫是黃巢起義中的大將。被唐朝封為節(jié)度使,在自己手中不斷用過大的權力之后,他就進行篡權,奪取了唐哀宗的地位,導致唐朝滅亡,然后建立了五代后梁政權。五代時期涌現(xiàn)出很多好的領導者,也有人出很多差的領導者,在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柴榮,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出生于名家貴族,但由于后期家道中落,柴榮無奈只能去投奔同鄉(xiāng)人郭威的姑母,而柴榮為人質樸,生性謹慎,經常幫助姑父處理各種事務,深得姑父,姑母的喜愛。而姑父,姑母沒有子嗣,于是收養(yǎng)了柴榮為養(yǎng)子。而在后漢政權建立之后,郭威被命為樞密副使,柴榮則被任命為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
郭威在不久之后收到了君王的猜忌,君王派人把郭威和柴榮留在京城的家眷全部殺掉,并且想派人殺掉郭威,但是沒有成功,于是郭威就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向開封,而此時的柴榮受命留守。
第二年之后,后周政權就建立了,而柴榮就成了皇子,而在當時,后周的政權并不穩(wěn)定,而柴榮屢次率軍出擊,得到了當時皇帝郭威的嘉許,并且屢戰(zhàn)屢勝,保護了后周政權的穩(wěn)定,在郭威病重之后,柴榮就以皇子的身份成為了后周的第二任皇帝,那么為什么他被稱為吳國五代的第一明君呢?
在郭威死后,整個后周都處在悲痛之中,而這時北漢世祖劉崇率領3萬兵力,并且招引遼國騎兵數(shù)萬人來一舉進攻,而在柴榮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決定率軍親征,在高平之地柴榮大敗劉崇,把他們殺得落花流水,倉皇北逃。
這一戰(zhàn)奠定了柴榮的地位,鞏固了柴榮的統(tǒng)治,而在這場戰(zhàn)斗之后,他整頓軍紀,斬殺了指揮不當?shù)膶㈩I,對于臨陣脫逃的士兵也只有死路一條,對英勇殺敵的人大大重賞。而在這場戰(zhàn)斗之后,柴榮乘勝追擊,但由于氣候原因,環(huán)境比較惡劣,糧餉不足,隨后無奈只能班師回朝。
柴榮即位之初,年輕氣盛,有很大的進取之心,而柴榮也有將五代統(tǒng)一的心思,在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大刀闊斧地改革,并且御駕親征,南征北戰(zhàn),揭開了五代合并的基礎。而宋太祖趙匡胤就是當時后周的著名將領,柴榮三次御駕親征南唐,經過不懈的努力之后。南唐被迫求和,每年進貢錢財,獻上四州之地。
在南唐之戰(zhàn)結束之后,柴柴的領域又擴大一倍,柴榮三次的南征,不僅逼迫了南唐臣服和占領了大量領土,而且給當時五代的各方諸侯一個威懾作用,可惜天妒英才,在后來的北伐幽燕的時候,柴榮突患疾病,最后駕崩時只有39歲,僅僅在位了六年。
雖然柴榮僅僅在位了六年,但是他做出的貢獻卻遠遠不止這些,柴榮在位時期,澄清吏治,懲治貪官污吏,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并且柴榮辦事謹慎,非常誠懇的要求群臣給他提建議。
柴榮對相對的的法律進行修正。對于軍事方面采用的管理最為嚴格,像奠定柴榮統(tǒng)治基礎的高平之戰(zhàn),他對臨陣脫逃辦事不力的將領全部斬首,對有功之臣大力的提拔和獎賞,很大程度上的起到威懾作用和籠絡人心。
而柴榮當時也能聽取大臣的主張,制定了先易后難的主張,先攻下江南,嶺南,再取巴蜀,最后再打幽燕,最后再試河東,完成統(tǒng)一大計,如果不是因病去世,恐怕五代的統(tǒng)一者真的會是柴榮。
而柴榮在位的期間,后周的領疆域整整擴大了很多,柴榮自幼就歷經坎坷,懂得民間疾苦,在位期間也為百姓做出了很多好事,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的發(fā)展,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促進地方的農業(yè)生產都能得到很大的恢復。
柴榮被后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就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39歲去世,在位的六年中,雖然有著弟弟雖然貴為帝王,但是卻沒有太大的架子,虛心求諫。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