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賞詞
文學作品中經(jīng)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就是利用事物之間的相似處進行描寫,不僅形象生動,還能深入淺出地化抽象為具體。比如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還有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p>
茅盾先生是著名的文學家,讀者都非常熟悉他的長篇小說《子夜》,以及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由于受環(huán)境影響和斗爭形勢的限制,茅盾在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運用象征手法,并含蓄地表達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下面介紹茅盾最著名的一篇散文,文字優(yōu)美,立意奇妙。
《白楊禮贊》(節(jié)選)
作者:矛盾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這篇散文創(chuàng)作于1941年,當時茅盾離開新疆返回內(nèi)陸,受邀前往延安參觀講學。作者體察了解放區(qū)軍民的生活,感懷于他們團結(jié)戰(zhàn)斗的精神風貌,便借禮贊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表達了對北方軍民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作者開篇就表明立場,“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作者不吝溢美之詞,全篇共3次高度贊美白楊,還4次說“白楊樹不平凡”。讀者一定會再在心里問,到底它的不平凡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首先從形態(tài)上看,作者用了“一律向上、緊緊靠攏、絕無橫斜逸出”等詞句,描繪出白楊樹倔強挺立、百折不撓的品質(zhì)。其次從它的象征意義落筆,“樸質(zhì)嚴肅,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再進一步思考,白楊樹更是象征了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第三,作者又將白楊樹與貴族化的楠木進行對比,對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表示了辛辣的嘲諷。
這篇散文也有很多寫作技巧,比如“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边@里就采用了化靜為動的方法。另外作者還大量運用比喻手法,例如,將高原比作“大氈子”;白楊樹傲然地聳立,像“哨兵”;還有,作者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卻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還把白楊比作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哨兵”,充分地抒發(fā)了茅盾先生對白楊樹的一片深情。
先生還用了一些贊美之詞來歌頌白楊,比如遠觀時,“無邊無垠,坦蕩如砥”;又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形容其對抗西北風;還用“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刻畫其堅強不屈與挺拔。最后用“靠緊團結(jié),力求上進”,謳歌白楊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再看作者的一些心理活動,剛開始進入黃土高坡時,和風吹送,翻起了綠波,仿佛是麥浪,他感嘆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妙手偶得。接下來時間長了,他又感到單調(diào)和枯燥,但最終還是被白楊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染,大聲贊美其傲然挺立。
同時先生又穿插描寫了一些微妙的表情,比如旅途漫長,讓他“覺得有點倦怠”;當看見白楊如哨兵一般挺立時,他“驚奇地叫了一聲”;作者還5次動情地用反問句,“難道你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zhì),難道你不更遠一點想到…,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lián)想到…,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如此步步緊逼的語氣,表明了作者對白楊精神的逐步深入理解,也啟發(fā)讀者一點點地接受作者的觀點。
細味茅盾的這篇散文,含蓄委婉,手法高妙,而且非常注意選詞煉字。作者在贊美白楊時也融入了自己的強烈情感,更堅信當時的艱苦斗爭一定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如今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英雄們,也正如這些白楊,不畏艱險,不屈不撓,仿佛一個個衛(wèi)兵,保衛(wèi)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值得人們大贊特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