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不輪回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官治國的巔峰,為中國經(jīng)濟、社會、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繁榮局面,特別是宋朝許多著名的人物扎堆出現(xiàn),所謂“圣代無隱者”,這從側(cè)面印證了宋朝的繁榮。比如:在歐陽修、富弼、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曾鞏、蘇東坡、晏殊、梅堯臣等等,這些人物,生活年代都是十分相近的,也都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朋友、師生、政敵、對手,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歷史大劇。在這些人中,王安石是非常特別的一個。
王安石非常聰明,既有才華,又能實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從小就愛學習,過目不忘,跟隨父親游走各地,深刻體會基層實際生活,為王安石日后大展身手奠定了基礎,但是,這也造就了王安石嫉惡如仇、固執(zhí)己見、恃才傲物等品性。21歲時,王安石參加科舉考試,本來考官已經(jīng)將王安石列為狀元,但等宋仁宗閱卷時,發(fā)現(xiàn)王安石試卷中有句:孺子其朋。這句話原來是周公輔佐成王時說的,是用來教育年輕的天子的。王安石這一句話好像是在教訓宋仁宗,引起皇帝不悅,被降為第四名。而原來的第四楊置,則被擢為狀元,成就了他連中三元的美事。
不過,這件事對王安石影響不大。王安石歷經(jīng)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一開始在地方任職,頗有政績,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評。同時,王安石也對宋朝多年來形成的財政空虛、貧富差距、無力拒敵等積弊痛心疾首。宋仁宗在位時就極力主張改革,但是,并沒有被采納。這時,王安石的犟勁兒就上來了,撂挑子,朝廷屢召不就。直到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登基時年僅19歲,血氣方剛,對內(nèi)憂外患十分憂心,試圖勵精圖治,因此對王安石委以重任,任王安石為宰相。王安石開始施展平生抱負,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但是,這些法令,卻得到了很多好朋友在內(nèi)的一致反對,特別是司馬光。
司馬光比王安石大2歲,兩人都去世與1086年,同樣都是21歲左右中進士,同樣的滿腹經(jīng)綸、治政有方。在王安石成為宰相前,司馬光和王安石的關系是非常要好的,兩人常與歐陽修、包拯等人一起談天論地,指點江山。不過,兩個人的性格截然相反。王安石固執(zhí)、激進,銳意進取,而司馬光沉穩(wěn)、老練,善于周旋。雖然兩人都認為應當改革圖新,但是,方式方法卻有不同的選擇。當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尖銳的改革方案后,兩人的爭論越來越大,甚至經(jīng)常在朝堂之上大吵起來。不過,宋神宗對王安石的支持是巨大的,司馬光無奈之下,選擇回家寫《資治通鑒》。
王安石的改革方案,由于用人不當?shù)仍?,在?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偏差,“好經(jīng)被念歪了”,造成了更嚴重的貧富差距、高利貸等惡果,反對王安石的人將這些都歸罪于新法上。為了推行新法,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對保守的舊勢力開展了政治清洗,很多原來的好朋友也都沒有幸免于難。司馬光多次給王安石寫信,勸其廢除新法,但王安石意志堅決,最后兩人也沒有談攏,竟分別成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真正的政治對手。等王安石被罷相,司馬光被啟用后,新法大部分被廢除。1086年,王安石憂憤而死,而半年后,司馬光也撒手人寰。
兩人雖然是政敵,互相打壓,但是,從兩人的私德來講,卻是光明正大的。兩人對自己要求都很嚴格,比如:兩人都不喜歡飲酒,誰都不納妾,都不喜歡奢華等等。正因為品行修養(yǎng),兩人對對方都始終保持著一種敬意。司馬光在《與介甫書》中說: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與介甫趣向雖殊,大歸則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澤天下之民;光方欲辭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此所謂和而不同者也。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也提到: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王安石去世后,有人想趁機詆毀王安石,司馬光卻說:不可毀之太過。
雖然政見不同,但兩人都沒有結(jié)黨營私,致對方于死地,正印證了那句話:君子和而不同。王荊公、司馬溫公,雖然斗了半輩子,但仍然稱得上是古代仁人君子的代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