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年,大明太子朱標因風寒病逝,歷經(jīng)愛妻馬皇后、愛子朱標先后去世的朱元璋心灰意冷,似乎命運注定要讓他成為孤家寡人。但他還是帝王,是四海最尊貴的人,他還有自己的子民,既然朱標沒有做帝王的命,那便再立一位儲君吧!同年,朱元璋將朱標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年后建文,因此后世稱之為建文帝。
或是年輕氣盛,或是急于求成。年輕的建文帝對自己的叔父們采取了激進的削藩策略,甚至逼死他們。這樣的舉動引起了諸王的不滿,1399年,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短短三年多的時間里,朱允炆的中央軍節(jié)節(jié)敗退,帝都應天告破。烽火里,朱允炆黯然走下皇座,不知所終。有人認為,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于朱棣,反而傳位朱允炆,導致后世出現(xiàn)叔侄相殺的悲???
朱棣此人,在能力上絕對是一流的,就連朱元璋也對這個兒子相當認可。但是,在繼承皇位上,朱棣依舊不可能有機會。
其一,明朝奉行的還是嫡長子繼承制度,朱元璋在世時,已經(jīng)定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原則,這些原則和宗法制結合,就構成了完善的繼承制度。朱允炆繼位,就是從宗法制度來推導的。朱標是太子,他就是朱家宗室里的大宗;而燕王、秦王之流就是小宗,這是死規(guī)矩,只要朱標一脈還有子嗣,繼承人必然就從朱標的后代里面出來,至于燕王這些小宗,不出意外是沒資格繼承皇位的。
從這一點來說,朱允炆的確有一個好老爸,讓他的繼承序列天然高于其他藩王。但是,為什么偏巧不巧的落在朱允炆頭上?確實,朱允炆頭上還有一個哥哥朱雄英,他才是朱標名副其實的嫡長子,是朱標的正妻常氏所生,而朱允炆只是妾室所生,連嫡次子都算不上。但朱允炆的老媽運氣不錯,1378年,常氏去世,朱元璋就把朱允炆的親媽呂氏扶正,結果,朱允炆搖身一變成為朱標的嫡次子。
1382年,這是朱允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的兄長朱雄英夭折了,盡管這是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朱允炆來說卻是命運改變的開端。朱雄英死后,朱允炆從嫡次子變?yōu)榱说臻L子,至此,朱允炆成為大明繼承人的條件已經(jīng)齊全。以嫡長子之尊面臨其他小宗藩王的競爭,朱允炆的成功是必然的。
其二,朱元璋對朱允炆的偏愛,這也是朱允炆能夠繼承皇位的一個推動條件。以朱元璋的性格來看,絕對是一位鐵血帝王,況且,當時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朱元璋大權獨攬無疑;如果他鐵了心要立朱棣,恐怕也沒人能反對,可惜的是,他明顯更喜歡朱允炆。朱元璋對朱允炆情感上的傾向源自兩方面,一是朱標死后,朱元璋將自己對兒子的愛轉移到孫子身上;二是朱允炆作為他的孫子,他天然寵愛,這也就不難理解朱元璋一方面規(guī)定藩王正妻死后,不得將妾室扶正;一面又把呂氏扶為朱標的正妻。
其三,朱標比朱棣更適合當時的明朝。朱元璋是一位鐵血帝王,屬于能下狠手的人,治理天下的手段很嚴苛,經(jīng)歷了朱元璋一朝,朝政已經(jīng)長期處于高壓之下,此時的大明需要一位溫和的統(tǒng)治者。朱棣是這種人,顯然不是,按照記載,朱棣和朱元璋是比較類似的,都是鐵血之人;而朱允炆則和朱標類似,都是溫和、仁慈之人,顯然,朱允炆比朱棣更適合作為繼任者。即便是朱棣靖難后,所選的繼承者也是寬厚的明仁宗朱高熾,這和朱元璋選朱允炆是一個邏輯。
至于很多人所說的朱允炆嫡長子之位不正的說法,屬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至少朱棣并沒有攻擊朱允炆嫡長子之位不正,所以,個人還是認同朱允炆的嫡長子之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