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01 12:37:14 編輯:文言文之家
【詩句】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出處】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譯注】
1、岐王: 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唐睿宗李旦第四子。后為避李隆基的名諱改為李范,封岐王,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著名詩詞《江南逢李龜年》《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教》里的的“岐王”均是指唐睿宗第四子岐王李范。
2、尋常: 平常
3、崔九: 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jiān),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
4、岐王的宅第里我時常見到你,崔九的廳堂前曾多次聽到你的歌唱。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常在富紳權(quán) 貴的府第里看見或聽說某藝人,或形容 常在某人家里看見或聽說某人某事。 [例]而唱曲的、扮戲的,則是“貨真價 實”的倡優(yōu)了——“岐王宅里尋常見,崔 九堂前幾度聞”的故人,不過如此,可慨 也矣。(安詳《畫薔小集》)
【全詩】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鑒賞1】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于大歷五年 (770),58歲, 飄泊湖湘,在潭州 (今湖南長沙) 遇李龜年,作此詩。不久,杜甫便死于由長沙至岳陽的破船上。令人唏噓的是,他的遺體,竟然漂泊了43年。直到元和八年(813年),其孫才將停在岳陽的杜甫靈柩歸葬偃師(現(xiàn)河南洛陽市偃師區(qū))。
從表面看,四句詩寫得很輕松,只說過去在什么地方見過,如今又在什么地方、什么季節(jié)重逢,如此而已。然而岐王、崔九,乃是開元時代的名流,提到曾在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 相遇,便會勾起對于開元盛世和青春年華的美好回憶,而 “尋常見” 與“幾度聞” 的有意重復,又拉長了回憶的時間,流露了無限眷戀之情。由回憶回到現(xiàn)實,看眼前的自然風光,“正是……好風景”,與當年相見時沒有兩樣。然而地點則在 “江南”,而不是京都。人呢? 都老了!“君” 不再是出入顯貴之家的音樂大師,而是流落民間的白頭藝人;自己呢?更貧病交加,孤舟漂流。
以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收尾,
什么都沒說,而往事今情,都從 “又” 字中逗出?!奥浠〞r節(jié)”,當然是以“落花” 點時令,而青春凋謝、國運飄搖之類的象征意味,也是顯而易見的。七絕到了李白、王昌齡手中,已完全成熟,形成了含蓄蘊藉、風神搖曳、婉曲唱嘆、情韻悠揚等藝術(shù)特色。杜甫另辟蹊徑,力求創(chuàng)新,形式上多用偶句、拗體,喜發(fā)議論,不避俗語,內(nèi)容上擴展表現(xiàn)領(lǐng)域,形成了質(zhì)直厚重的個人風格。在現(xiàn)存一百三十八首絕句中,這一類作品占大多數(shù),歷來褒貶不一,目為 “別調(diào)”。但風神俊朗、情味雋永的佳作也不少,本篇即其中之一。黃生 《杜工部詩說》稱贊說: “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于行間,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龍標 (王昌齡)、供奉 (李白) 操筆,亦無以過?!?/div>
【鑒賞2】
詩歌。作者杜甫。選自《杜詩詳注》。這首詩是杜甫絕句中堪稱“壓卷之作”的一篇。杜甫少年時代正是開元盛世,曾與著名音樂家李龜年相熟。四十年后國家已經(jīng)衰敗,兩人窮途相遇,有不勝今昔之感,就寫下了這首深沉的詩。詩人追憶昔日長安繁華時期的情誼,感慨國事凋零、藝人的顛沛流離,慨嘆物是人非、時光不再,產(chǎn)生了一種歷史滄桑之感?!奥浠〞r節(jié)”既明敘相逢的季節(jié),又暗喻唐王朝由盛入衰的局面,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jié)的暮年。本詩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言平淡,內(nèi)涵卻無限豐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