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唐智峰 制圖董超
老年人從心理上來說必須謹防兩種危險:一種是一味留戀過去,在回憶里討生活;另一種是在孩子們中找精神寄托,把已成年的孩子當成小孩子對待,最后使孩子感到討厭。 ——英國哲學家羅素
人類壽命在延長,60歲正是人生第二個春天的開始。然而,有些人退休后反而覺得生活變得枯燥,沒有了奮斗動力。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甚至影響到身心健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心理學專家余毅震教授說,日子有奔頭才能健康長壽。他建議老人新年里給自己生活來個規(guī)劃,積極尋找第二人生目標。
75歲老人每天枯坐樓梯間
在漢口常碼頭發(fā)展三村社區(qū)里,無論酷暑嚴寒,有一位爹爹每天都會枯坐在樓梯間發(fā)呆,常常一坐就是一下午,晚上吃過飯后又坐到八點多鐘才回家。
記者與這位爹爹聊天得知,老人今年75歲,有個女兒在外地工作。老人說,自己不打牌,也不太喜歡看電視,又不會上網(wǎng)。自從去年老伴去世后,除了上午看看報紙,下樓買點菜外,不知道每天該做什么。因為住在五樓,上下樓梯也不方便,天氣好時,才會下去走走。
“人老了,沒用了,自己成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包袱。”老人嘆息道,這樣混一天算一天吧。
八成老人生活比較盲目
“退休后生活比較盲目,缺乏比較明確長遠考慮的老人約占80%?!庇嘁阏鸾榻B,他帶領(lǐng)學生調(diào)查了100位60歲至80歲的老人,其中75人表示,從沒想過晚年生活如何規(guī)劃;打算讓自己生活更豐富些的,有12人;有明確興趣愛好并能夠長期堅持的,只有13人。
對晚年生活缺乏長遠計劃的原因,75位老人中,52人表示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規(guī)劃”;有13人表示“懶得規(guī)劃,老了混混日子就過去了”;另外10人則強調(diào),“退休后主要精力都用在照顧兒孫上,沒有時間過多考慮自己的生活。”
心有目標帶來健康長壽
對未來充滿期待,身體才會更健康。余毅震教授說,擁有強烈的生活目的,能提高生活積極性、才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從行為學角度看,生活有奔頭的人,生活方式也更科學健康。
國外一些研究表明,不管生活目標是什么,也不管生活目標高尚與否,抑或目標是遠大還是適度,生活中有目標比沒有目標的老人健康長壽。
美國紐約圣盧克羅斯福醫(yī)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生活目的感強、覺得生活更有奔頭的人,死亡風險降低20%,這些人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幾率也更低。
《普通精神病學檔案》刊載的一篇論文稱,那些生活目標明確的老人,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比那些沒有生活目標的人慢大約30%。
美國密歇根大學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生活目標強的老人,保健意識也更強,“生活目標”得分每增加一個點,體檢比率就會增加18%,住院時間減少17%。
任何年齡都有未來
康德曾說過: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人好比百靈鳥,有他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鶯,有自己的夜曲。
“步入老年,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庇嘁阏鸾ㄗh老人可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制定不同長度的生活目標規(guī)劃,如,60歲以上老人,可以制定10至15年規(guī)劃;70歲以上老人,可以制定10年左右規(guī)劃;80歲以上老人,可以制定5年左右規(guī)劃。
老人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目標?
余毅震教授給出了以下五個建議——
健康型:包括健康飲食計劃、健身運動計劃、老年病治療計劃等。
學習型:學習外語、藝術(shù)、理財?shù)雀鞣N知識和技能,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奉獻型:根據(jù)個人興趣愛好與特長,制定計劃,參加公益社會組織或社區(qū)志愿者活動,發(fā)揮余熱、回報社會。
休閑型:根據(jù)自己的健康條件,制定旅行計劃,開闊眼界,陶冶性情。
夢想型:實現(xiàn)年輕時未能實現(xiàn)的夢想,自己動手從事一些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