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不可抗拒。春運,億萬民眾大遷移,就是傳統(tǒng)的力量。清明,百姓回家掃祖墓,這就是拜祭的力量。給這兩個節(jié)點放一周節(jié)假,一點都不過分。其它祭拜,是節(jié)不是假。
拜祭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思想行為,不需要解釋組織,但需要引導深化?,F(xiàn)在全世界人口比二戰(zhàn)時翻了一番還多,很多地方的社會正在走向離散化、個體化,也就是缺乏一種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國也有這個危險。
拜祭不需要虛張聲勢,耀武揚威,更不是裝神弄鬼,陰陽怪氣。拜祭是一種銘記,是一種警示。重溫既往,教化精神。
把拜祭看作一種力量,應(yīng)該是一種智慧。我們把全世界的中華兒女叫做“炎黃子孫”,那么,黃帝就應(yīng)該是我們共同的祖先。遠的不說,2500多年以來,敦促我們成長的言語章法、行為規(guī)范,來自儒家教育,孔子應(yīng)該是我們共同的師長?!皼]有家,哪有我?沒有他,哪有家?”沒有先祖,沒有先烈,哪有我們今天的和平安樂?
我們是無神論者,但我們不是無靈魂者。作為凝聚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要超越自己這一代,一百年、二百年、無數(shù)年永遠充滿活力,單靠經(jīng)濟不行,主要靠文化。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太抽象,應(yīng)該有若干標記或符號。在我看來,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人能當此重任:從國家統(tǒng)一上說,歷史更悠久的就是黃帝;從思想定型看,直到今天還在影響我們的,是孔子。
不忘過往,就得拜祭。祭拜黃帝表示對歷史的尊重和敬畏;祭拜孔子表示對中華民族價值觀念的繼承;拜祭先祖先烈表達子子孫孫要繼承、發(fā)展民族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僅這三祭,就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精神結(jié)合起來了。
一拜祭先祖先烈的傳統(tǒng)
拜祭先祖,其來有自。從甲骨文時代就有文字的證明,延綿至清末,始終未斷。辛亥革命后,仍然保留了其中有些祭典??v觀古今,拜祭的形式隨著時間、世情的變化而有所演變。這種演變,很難說是進步還是退步,它是適應(yīng)不同時代的結(jié)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不僅繼承宗、祖給自己的知識,還要延續(xù)他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追求。重繼承,是中華民族文化區(qū)別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征。
拜祭先烈,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國家和民族或處于危難的關(guān)鍵時刻,總有不惜生命,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人,我們稱之為民族英雄。他們不因為性別年紀,也不因為貧富貴賤,成為后人緬懷拜祭的先烈。
時至今日我們?nèi)匀徊煌凶媪凶?,就意味著要讓中華文明不斷延續(xù)、發(fā)展、壯大下去。
中華民族一代一代舉行拜祭,反映了人們對于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思考。我們對于先祖先烈為社會所作的貢獻和對今天的影響,有著富于理性的認識。這就是,社會要通過勞動,構(gòu)成和諧的氣氛,加強繼承和傳播,并且不斷地創(chuàng)造。先祖的精神是在激勵我們不斷前進。
二拜祭黃帝的意義
中國人崇拜以黃帝為代表的先祖,可能也逃不過這個命運,現(xiàn)代的人們也需要事實的檢驗或者文獻的證明。幸虧我們自古神的位置在社會生活里退居到次要地位,歷代共同認知的黃帝與《圣經(jīng)》和《奧義書》上所說的不同,他是人而非神。
⒈黃帝的事跡超越了口傳歷史;⒉有具茨山上種種考古發(fā)現(xiàn)文物的佐證;⒊黃帝的遺跡不限于黃陵縣和新鄭,河北省多地也有黃帝的遺跡;⒋通觀歷史上對黃帝的記載和敘說,神話少而事實多。所謂“超越口傳歷史”,可以從重新閱讀司馬遷的《五帝本紀》“贊”開始。
黃帝是中華民族有史可考、建立初具國家架構(gòu)、傳說未斷、最古老的歷史人物,他應(yīng)該成為中華民族一統(tǒng)文化的標記,成為中華民族文明歷史里程碑式的符號。
三拜祭孔子的作用
首先,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師。我們所有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而孔子是第一位把教師作為自己終身職業(yè)與神圣使命的人。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為當時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也為后世樹立了一道巍峨的師道標桿,功績之偉,綿澤至今??鬃拥慕逃枷肱c學習方法,不僅對當時的人們?nèi)绾螌W習、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具有重要啟迪,在兩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從中獲得重大教益,相信在未來也是如此。
其次,我們要祭祀孔子,還因為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是中華文明最杰出的奠基人。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早在堯舜夏商周時代就創(chuàng)立、建構(gòu)起了杰出的文明源頭。而孔子,在他們所建立的文明基礎(chǔ)上集大成,從而創(chuàng)立了系統(tǒng)的思想體系??鬃铀鶆?chuàng)立的思想,為后來兩千多年的文化和文明的建構(gòu)奠定了基礎(chǔ)。當代世界,人們?nèi)匀话阎腥A文明稱之為儒教文明,而這個儒教文明的奠基者就是我們的孔子。
第三,我們今天祭祀孔子,還因為孔子是世界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在人類文明奠基的軸心時期,也就是兩千多年前的時代,在世界各個重要文明的起源地,產(chǎn)生了一批杰出的圣哲,包括釋迦牟尼、耶穌、柏拉圖等等。他們所建立起來的文化,奠定了我們后來的兩千多年的文明的基礎(chǔ)。到今天為止,我們?nèi)匀辉谙硎芩麄兯鶆?chuàng)造的文明。他們的思想仍然是我們當代文明的基礎(chǔ)。
宋代有言: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能不讀;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今天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這個基礎(chǔ)理論的現(xiàn)代意義。不過,我們可以這樣捋一捋:對自己,要立信;對家庭社會要行孝;對黨和國家要盡忠。立信、行孝、盡忠作為凝聚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就可以了,不要幾十個字那么拗口。祭先祖先烈,祭黃帝,祭孔子,這三祭,就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精神結(jié)合起來了,沒有比這三祭的力量更為強大了。
為什么我們會談祭色變,因為底氣不足??匆幌挛鞣絺鹘淌浚谥袊箨懖嫉缽洀?,因為自信。倒是我們,信仰不誠,相互猜疑,彼此抵觸,遮遮掩掩,畏畏縮縮,這哪是龍的神采?
(黃檗文化促進會 念家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