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國者下流。
王弼注: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者下流”也。
今譯:江海廣闊而位置低下,河流都流向它們;大國地大物博而謙卑低調,天下都向他聚攏、歸順。所以說大國應該做河流的下游。
原文:天下之交,
王弼注:天下之所歸會者也。
今譯:大國是天下的人與物交匯集中的地方。。
原文:天下之牝。
王弼注;靜而不求,物自歸之也。
今譯:寧靜而無所追求,事物自然來歸附。
原文: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王弼注:以其靜,故能為下也。牝,雌也。雄躁動貪欲,雌常以靜,故能勝雄也。以其靜復能為下,故物歸之也。
今譯:寧靜,所以能安居于卑下的地位。牝,是指雌性。雄性躁動不安,貪圖欲望的滿足,雌性經(jīng)常處于寧靜的狀態(tài),所以能駕馭雄性。寧靜又能處于卑下的地位,所以事物能夠歸附。
原文:故大國以下小國,
王弼注:大國以下,猶云以大國下小國。
今譯:大國低調卑下,尤其是說要對小國低調卑下。
原文:則取小國;
王弼注:小國則附之。
今譯:小國想要歸附于大國。
原文: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王弼注:大國納之也。
今譯:大國要接納小國。
原文: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王弼注;言唯修卑下,然后乃各得其所欲。
今譯:只有修習卑下的態(tài)度,然后才能都得到想要的。
備注:(蘇轍《老子解》:“天下之歸大國,猶眾水之趨下流也。眾動之赴靜,猶泉高之赴下也。大國能下則小國附之,小國能下則大國納之。大國下以取人,小國下而取于人。”)
原文: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王弼注:小國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歸之。大國修下,則天下歸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則大者宜為下”也。
今譯:小國修習低調、卑下的態(tài)度只能保全自己,不能讓天下歸附。大國修行低調、卑下的態(tài)度,天下就會來歸順。所以說:各自可以得到各自想要的,特別是大國更應當?shù)驼{卑下。
全文今譯:
大國要像居于江河的下游那樣,像陰柔的雌性生殖器,使天下人事在此交匯。雌柔常常由于自己的被動與平靜而勝過雄強,而在與雄性的交合中處于主動地位。
所以大國對小國謙卑禮讓,就可以從小國獲利;小國對大國謙卑禮讓,就可以從大國獲利。所以可以說雌柔、卑下的態(tài)度是取得的手段,有所得也是雌柔、卑下的態(tài)度的必然結果。大國不過是想兼容匯聚,小國不過要求接納和尊重。兩方面都要得到想要的,大國則尤其應該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