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禮樂”二字不可或缺,除了君臣之禮和長輩之禮,婚喪嫁娶之事也有非常嚴格而復雜的禮儀,特別是新婚之喜。
新婚之喜之時禮儀眾多,還要輔以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才算圓滿。
在婚禮之前,古人會進行一系列復雜的儀式流程,包括寫聘書、下聘禮、接新娘,拜堂等,除了正式的拜堂儀式外,賓客們最期待的當屬鬧洞房環(huán)節(jié)。
古人的鬧洞房大致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來自文化人的言語調(diào)侃,或贈送對聯(lián),或以詩詞表達;另一種是具體性的歡鬧,眾賓客以游戲形式來對新人進行象征性的懲罰,都是為了增加婚禮的歡慶氣氛,而關于鬧洞房的習俗,可追溯到商周時期。
01 鬧洞房習俗的由來
婚禮的禮儀最早來自對伏羲和女媧的婚禮傳說。
《風俗通義》中記載:伏羲和女媧是中國最早的婚禮,后世的婚禮風俗制度由他們二人定下基本的框架,與后世的婚禮禮儀基本一致,到了商周時期已經(jīng)有了鬧洞房的雛形。
“燕的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僅以為榮?!?/span>
這種習俗簡單理解就是新人的親朋好友在新房外偷偷聽洞房的動靜以此來調(diào)侃新人,但比較隱秘,也多是親近的親友。
歷史上真實的鬧洞房起源已經(jīng)無法考證,但民間還流傳著鬧洞房起源的傳說——
趨吉避兇。
在民間傳說中,鬧洞房是消除災禍的象征。
古時候鬼神之說盛行,在漢朝時期就有了新房之中易引來邪祟的說法,所以參加婚禮的賓客要大肆喧鬧才能趕走邪祟,因而就有了鬧洞房的習俗。
后來,古人擔心鬧過之后邪祟崇走得不徹底,又發(fā)展出了點蠟的習俗,也就是“洞房花燭夜”的由來。
此外,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往往互不相識,因而為了緩解這樣的氣氛便有了鬧洞房的習俗,其目的是讓新人相互認識,增加親密感。
從宋朝開始,文人的地位提高,民間的學習風尚也較為濃厚,整個社會的尚文影響了許多民間的風俗。
在宋朝的婚禮上,鬧洞房的形式從原本的嬉鬧形式開始逐漸向文娛性轉(zhuǎn)變,增加了許多以娛樂性為目的的文斗形式的鬧洞房,而且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曾在親友的婚禮上一展文才,宋朝的蘇軾就非常喜歡湊這種熱鬧,到了清朝,也有一位名人與蘇軾有同樣的愛好,他就是康有為。
02 康有為婚禮上出難題
康有為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深刻,對西方的文化也很有研究。
古代讀書人的地位都很高,親朋好友有事情都希望能邀請到康有為參加,這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康有為有個好友叫梁渭家,他在成婚時就邀請到了康有為參加。
梁渭家是華僑,家庭條件非常不錯,同時也是個極其好面子的人,所以婚禮舉辦得非常隆重,也邀請了許多當時有名的人物參加。
婚禮隆重,婚宴自然也不差,滿桌珍饈美味,而同座的又都是當時比較有名的人,彼此也都不陌生,一來二去就熱鬧起來。
或許是平時眾人的壓力太大,也可能是現(xiàn)場氣氛太活躍,在婚宴上,以康有為為首的一眾人等非?;钴S,推杯換盞進行得非常高興。
待到酒宴散席時,眾人仍舊興致不減,嬉笑著就去鬧洞房了。
大家都是讀書人,根據(jù)鬧洞房的傳統(tǒng),除了做游戲之外,這些文人同樣會出一些文斗的題目來增加樂趣。
可是,現(xiàn)場文人賓客太多,不能每個人都出題。
最終,大家一致決定,讓有著大清學問第一人的康有為作為文人代表出題。
借著婚禮的熱鬧,康有為也是興致高漲,當即要來紙筆,信手寫下一副對聯(lián)“司月二大,旦牛住了”。
這字倒是認得,但這次又不是詞,句又不成句,實在是找不到關聯(lián),猜不出意思,現(xiàn)場的賓朋親友皆是一頭霧水,而康有為則是一副高人模樣,自顧飲酒,說這是新婚的祝賀,但每個字都少了一筆,請現(xiàn)場的賓朋親友來解答。
03 文化幽默,博賓客一笑
康有為隨手寫下的缺筆畫的對聯(lián)可是難倒了眾親友,眾人在新房中苦思冥想而不可得。
康有為見狀又是高深的一笑,隨后降低難度,提示眾人這缺得一筆不是橫就是豎。
親友中讀書人很多,遇到這種考驗學問的游戲都想拔得頭籌,于是紛紛嘗試。
然而,眾人嘗試了多次,不僅沒有找到答案,反而鬧出了不少笑話,實在有些丟臉,于是眾人索性不找答案了,把一對新人推上前,讓他們自己找答案。
眾賓客熱情高漲,新婚小夫妻只能統(tǒng)一戰(zhàn)線。
奈何文采有限,只能不斷央求康有為給予提示。
康有為也不做作,一個字,一個字地提示二人,經(jīng)過一番手忙腳亂的添筆畫,才終于將對聯(lián)恢復完整。
對聯(lián)添完,康有為拿起對聯(lián)大聲地讀了出來:“同用工夫,早生佳子?!?/span>
眾賓客這才恍然大悟,隨后又齊齊看向夫妻二人,這似有深意的對聯(lián)和賓客的眼神讓夫妻二人有些難為情,特別是新娘子羞紅了臉,只能笑而不語。
康有為的做法雖然有賣弄學問之嫌,但也非常清晰地表現(xiàn)出在清朝時鬧洞房的一些習俗。
鬧洞房的習俗傳承已久,是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歷史的傳承中,鬧洞房的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
我們作為新社會的接班人,既要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要甄別其中的糟粕并加以去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