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張氏網(wǎng) 2009年2月16日 萬家姓
三、他姓改姓
前涼王張?zhí)戾a未稱王前就與安定人梁景、敦煌人劉肅相友善,并依靠他們謀殺權(quán)臣張邕,謀殺侄子前涼王張玄靚,自立為王。為酬其功,賜二人姓張氏,視為自己的兒子,并依諸子之例,以“大”為字,改梁、劉二人姓名為張大奕、張大誠。
遼陽(今遼寧遼陽)渤海族人高霸,生活在遼代。因在外做官,改姓張。其子張祐、孫張匡,都眼務(wù)于遼代,官至節(jié)度使,成為地方軍政長官。張匡有兩個兒子,長子玄征,在金代曾任彰信軍節(jié)度使。次子玄素,字子貞,歷任金代靜江軍、鎮(zhèn)西軍、興平軍節(jié)度使,東京路都轉(zhuǎn)運使等,金世宗時官至戶部尚書。他為官以厚道、正直著名,史稱“厚而剛毅,人畏憚之”。玄征之子汝弼,字仲佐。以父蔭補軍正。正隆二年(1157)中進士。因其妹嫁給金世宗為元妃,所以升遷較快,先后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尚書左丞。但為官不能“正諫”力爭,以不違抗上命為原則,所以政績不大。
玄素的同輩人,即高 (張)霸的曾孫張浩(字浩然)也是金代初期聲名顯赫的大臣。金太祖天輔年間,就以出謀劃策而被任命為承應(yīng)御前文字。天會八年(1130)賜進士及第,授秘書郎。天眷二年 (1139)參與制訂內(nèi)外禮儀程式,遷禮部尚書。海陵王即位,為參知政事,進尚書左丞。天德三年(1151),主持擴建燕京(今北京)城及皇宮。貞元六年(1153),金遷都擴建后的燕京城,改名中都,他則因功拜為平章政事,尋改左丞朝。正隆三年(1158),又主持營建汴京(河南開封)城。六年(1161),海陵王南下進攻南宋,他留治尚書省事,看守金朝中央政權(quán),主持軍需后勤工作,支持前線作戰(zhàn)。世宗即位,拜為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大定三年(1163)逝世,謚號文康。張浩有五個兒子:汝為、汝霖、汝能、汝方、汝猷。其中以老二張汝霖(卜1190)能繼承父業(yè)。汝霖,字仲澤,少年時就聰慧好學(xué),深得父親喜歡。張浩稱贊他是張家的千里駒。貞元二年 (1154)賜進士及第、歷任翰林待制、刑部侍郎、中都路都運使、御史大夫、太子少師,拜參知政事、尚書右丞,進拜平章政事,封芮國公。世宗臨終前,與太尉徒單克寧等同受命為顧命大臣,迎立章宗完顏憬(王景)登位。明昌六年十二月(1191年 1月)逝世,改封莘國公,謚號文襄。
在今湖南永順、保靖、花垣縣境內(nèi),有很多張姓人家,其先祖由章改姓而來。相傳宋代時,有江西章姓兄弟二人到湘西屯邊,當上了屯長,他們就不再東返,而在此定居落業(yè)了。子孫繁衍,人丁漸旺,出于老兄門下的叫大章,出于老弟門下的叫小章。再后來,可能因為章、張讀音相同,或許是墾荒拓地離不開弓矢,抑或是為了鼓勵大家的軍武奮猛之氣,他們就由章而改姓為張了,并且不斷分支遷徙,散居于永順、保靖、永綏(今花垣)各縣,尤其集中于平扒、丫家、茶洞、老旺寨、尖巖等地。湘西山區(qū)在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以前,還是土司轄地,是土、苗、侗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長期以來,這支由章改張的人,和土居的少數(shù)民族通婚、雜居,人鄉(xiāng)隨俗,漸漸地他們就被同化了。所謂“在土村為土民,在苗寨為苗人” (清·嚴如煜《苗防備覽》卷9)。不僅姓氏改了,連族別也變了。清代改土歸流以來,隨著生產(chǎn)的發(fā)展、生活的提高,這支張氏后裔人數(shù)不斷增加,于是就向湘西周邊地區(qū)擴張遷徙,今天的湘鄂川貴四省邊境地區(qū)甚至云南、廣西都分布著大章、小章的子孫。
東漢時,有一個名叫聶臺的人,因為和人結(jié)怨,為逃避仇家追殺,就改姓張,隱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其后人張遼最有名。張遼(169—222),字文遠。雖然是他姓改歸張氏(在古代有關(guān)姓氏學(xué)著作中,稱這種現(xiàn)象叫“私冒”。也就是冒名頂替),但他卻得張姓真?zhèn)鞯能娢渲畾?,成為三國時曹魏的大將軍。據(jù)文獻記載,在曹操與陳蘭、梅成的天柱山戰(zhàn)斗中,張遼率兵冒死攻人縱深二十余里、兩面高峻險狹的山谷,全殲陳、梅之軍。又有一次,張遼屯兵合肥,被東吳孫權(quán)率軍包圍。為了突圍,他親率八百敢死隊員,趁夜硬闖吳軍布下的陷井,高喊自己的名字,一路直殺到孫權(quán)帳前,刺死吳軍十多名護衛(wèi)將領(lǐng)后,又沖出重圍,將落進陷井中的人“拔出”。其武猛之威,震懾吳軍。曹操“大壯”,拜為東征將軍。
其后屢立戰(zhàn)功,封晉陽侯。公元222年,病死軍中,謚號剛侯。兒子張虎、孫子張統(tǒng)先后嗣襲晉陽侯爵。張遼的哥哥張汛也因戰(zhàn)功封為列侯。
天慶五年(1115),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手下一個名叫張家奴的將軍,領(lǐng)兵攻克高州(今內(nèi)蒙古赤峰市)。
東漢末年農(nóng)民起義軍中黑山軍首領(lǐng)張燕,本姓褚,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張牛角領(lǐng)導(dǎo)的黃巾軍起義后,他聚眾萬余人響應(yīng),不久合并張牛角領(lǐng)導(dǎo)的起義軍。張牛角死后,他被推為首領(lǐng),遂改姓張,以矯捷而被稱為“飛燕”。曾與常山、趙郡、上黨、中山、河內(nèi)的各路起義軍聯(lián)合,號為“黑山軍”,堅持斗爭。后降東漢政府,被任命為平難中郎將,參與軍閥混戰(zhàn),所部逐漸脫離,乃歸曹操,任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食邑500戶。其子張方、孫張融先后嗣承侯爵,成為曹魏時期的一個貴族世家。
分享到>>
張姓來源之(二) >>
張姓遷徙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