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楊家打手要法》捌)
七二、碰撞勁
碰撞勁在太極功系里,是最為基礎的學力。一般初學推手與技擊的人,必須先明此勁,也必須首先掌握此勁,以便與他人應對。
碰撞勁簡潔又脆快。有人稱此勁為彈簧勁或反彈勁。碰撞勁可在三種情況下應用:
1、對方來力之前,於其將發(fā)未發(fā)之際,我即迎其力之源頭而碰撞之。此情況亦可解釋為,對方“意”動,我即擊之。
2、對方來力已發(fā),但尚未及我身,我及時於半途中截其力、趁機碰撞之。
3、對方來力已及我身,我由其力點,松、粘轉(zhuǎn)圜之后,還原其力而碰撞之。
但應注意,轉(zhuǎn)圜之角度應為銳角,如轉(zhuǎn)成鈍角,則往往失效。
七三、彈抖勁
彈抖勁為太極功系里的“勁功”中極為重要的學力。太極功系歷代先師多擅長此勁。彈抖勁可解釋為是碰撞勁之延伸。
彈抖勁是較碰撞勁更輕巧、更銳利的一種反彈、抖放之勁。彈抖勁在推手與技擊時,用以放遠的,但是此勁妙在“薄彈”與“輕抖”。
太極功系將彈抖勁排列在碰撞勁之后,就是在碰撞勁的第三時段,即“敵力已達於我身”之后,在轉(zhuǎn)圜敵力時,加以粘、提、拿,使敵失重后傾之際,施以彈抖而發(fā)擲之。善用此勁者,可發(fā)人於尋丈之外。
彈抖勁在太極功系里勁功練法的學名為“直砥黃龍”。
七四、粘黏勁
太極拳論曰:“如將物掀之起,而加以撮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span>
粘黏勁是太極功系推手和技擊里的很重要的學力。太極拳在推手和技擊時,主要采取將對方掀起(即拔根)之后,用輕巧的各種勁去戰(zhàn)勝對方。
使用粘黏勁去應對,一經(jīng)與對方接觸,如“磁石之吸鐵”,使對方被粘而不得脫,無不應手而起,任由我發(fā)打之。
在推手或技擊時,如果對方不動,我欲粘黏對方時,必須“欲粘先問”,即觸動對方。待引出對方的“反作用力”時,再發(fā)打之。觸動是以輕巧之勁,去沉擊對方之“根”(重心腳),則對方必有所反應。此時對方“反作用力”一出,我即時粘之,斯其根自斷矣。
在推手或技擊時,若對方先以“勢”或“力”擊我,我應順其勢或順其力粘黏之,則可不用“觸動”之法,更加便捷也。
太極功系有粘黏功法,乃操練粘黏勁之用。
七五、啄勁
啄勁乃太極功系里獨有的,極精巧又極銳利的一種學力。啄勁又名“連珠勁”。因使用時其“勁”連發(fā)之故也。
啄者,破關而入,直至擒物為止。有人形容啄勁如啄木鳥之喙,破木除蟲之狀,故謂之啄勁
當推手與技擊時,對方一經(jīng)被啄,我勁密集如雨點,勁勁連發(fā),形如斷線珍珠,直透對方之皮肉,震擊其五臟六肺。令其驚恐失措,無不應手而仆。
吳圖南先師《凌空勁歌》中寫道: “先將啄勁學到手”,已經(jīng)說明了啄勁在練習打手時的重要性。太極功系的練者都知道,如欲深造太極勁功,必須先練好啄勁,然后再將其他諸勁練好,始可以涉獵“凌空勁”。故啄勁功為進階“懂勁”與“神明”的重點功法。宜嚴格遵循之。
七六、截勁
截勁是太極功系里推手和技擊時常用的一種學力。在推手和技擊時可使用的截勁,可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殺傷性的;一種是阻截性的。
殺傷性的截勁,屬斬截、斷截之冷手。如當對方出手或出腿攻擊我時,在尚未及我身之際,我以手或腿發(fā)剛勁還擊之。以斷敵之骨、截敵之膜。這種方法在太極功系里有專門的功法操練。
在太極拳推手練習時,是忌用冷手的。一般使用“拋擲手”將對方放倒即可。推手時使用的截勁,屬阻截性的勁。當對方攻擊我時,也是在“彼力尚未及我身”之際,我於其勢或力未盡舒展之時,在對方身體上加墊、設軸等,以截斷其來力或分解其來力。這些都是阻截性的截勁。
七七、搓勁
搓勁也是太極功系在推手或技擊時慣用的一種學力。搓勁的搓,是帶有磨擦性的勁。在推手或技擊時,以“粘黏手”接住對方來手后,以連、隨的手法,緊貼住對方與我之接觸點,并以此接觸點為軸,由上下或由左右任何一方,逆向而搓之。此法稱搓打;此勁稱搓勁。
太極功系里有專門的功法名“搓打功”,又名“腦后風”或“一聲雷”。這種功法是用以殺傷或拋擲的“雙用”之勁功和手法。
使用“搓打”時的掌,一定要張開。以便於搓勁由指尖脫手而出,將搓勁全部擊於對方身上。用於拋擲時,發(fā)放之搓勁,應以“意”放遠,即加大“意”的射程。前輩先師傳授“發(fā)放”時,經(jīng)常告誡弟子要撒手。如果手“撒”不開時,一定影響拋擲的射程。
七八、漏勁
漏勁是太極功系里,常使用於推手技擊時,去應付對方之重手的。漏者、漏棄而不要也。此勁無攻擊性,只用於走化。
使用此勁時,先粘而后漏,只粘漏而不黏。當對方來勢兇猛或來手狠重時,我順其來勢或來力,粘引到不利於敵的錯誤方向和空間,使其自行墮漏。以致其人失重、其勢失效、其力落空。由於墮漏而傾跌,以便於我之發(fā)打。
在推手練習時,掌握漏勁也很重要。當與對方往復推揉變勁時,我突施以極輕薄的漏勁,對方往往似扶柳絮,無持無助。倏忽墮下而不能自保。
前文有“重手不接”之條文,是講法的,而本文是講勁的。漏勁多用於粘黏諸勁之后,變勁后使用,與空勁不同。
七九、投勁
投勁是太極功系里,比較特殊的一種學力。投者,投擲、拋扔。所用的勁,謂之投勁。惟投勁含有投放的意思。它的勁多由掌心、指尖或掌下側(cè)發(fā)放,勁要脫掌而出。投勁發(fā)放的方向是由下而外而上,含有撩投的勁力。
太極功系里有專門操練投勁的功夫。此功名為“玉女投針”。勢與勁并用時,是用以攻擊對方之肚腹或陰部。既具殺傷之能力、也是拋擲發(fā)放對方的有效勁力。
太極功系不崇尚一著(招)一勢的應用。正如吳圖南先師所說:“論一勢之得失,求一著(招)之勝負,乃下乘之功夫?!?/span>
所以太極功系的練者,必經(jīng)著(招)熟之階,進入懂勁之境,以達到應物自然,信手而應的目的。
八十、捲勁
捲勁是太極功系里的推手和技擊中的學力。當與人應對時,我用“粘黏連隨”接對方的來手后,用變向和反捲的方法,將對方的來手或來力,還原於其人之身。這種變向、反捲還原的勁,謂之捲勁。
我勁捲人后,對方的來手或來力,必被我捆住而僵整,我應趁機發(fā)打之。使用捲勁時,要注意手法和勁力要貼嚴對方,以防其逃脫。使用捲勁時,如能與“入勁”同時使用,則效果更佳。
明了捲勁使用法之后,要學會對待的方法。假如對方以捲勁、螺旋勁、纏繞勁等施於我身時,應迅速由其捲、纏、旋的中心,以“直勁”攻擊之。如欲走化,則迅速由其中心以“直勁”抽走。則對方的來手或來力即失效。此為對待捲勁等之要法。
八一、引勁
引勁也是太極功系里推手和技擊中的一種學力。當與對方推手或技擊時,以粘黏連隨與對方接觸后,須用與對方同速、同向、同輕重等的手法或勁,和對方的來手或來力相銜接,然后引導對方反背、失控、失誤而落空。此種勁稱為引勁。太極拳論曰:“引進落空合即出”及“牽動往來得自然”,都是對引勁的描述。
引勁在使用之前,必須先“度”對方之長短、先“量”對方之大小、先“衡”對方之輕重,然后以同向、同速、同輕重的手法或勁,引其勢、引其力、引其氣,使對方隨我之引而失重落空外跌。
將對方引至其“一線”邊沿、而使其自己失重落空者,這種手法俗稱“磨盤手”。這種勁也屬於引勁的范疇。
八二、分勁
分勁是太極功系里推手和技擊時使用的一種學力。分勁者,當我與人推手或技擊時,首先要用粘黏連隨與對方接手。對方如攻擊我時,一定要合周身之力,集中於一著(招)和一勢之中,始可發(fā)力擊我。當對方剛要“合”的一剎那間,我“粘黏”在對方身上的雙手,由指、掌等處,多向、多點去觸動對方、則其欲合之力必然分散、減弱、退縮。我尋求機會發(fā)打之,謂之分勁。
簡要言之,分勁者,即用多種手法或勁,去分散、分割、分離對方之來勢或來力。
在推手和技擊里,分勁與合勁相互制約。對方欲合、我使之分;對方欲分,我使之合,總之主動權(quán)由我操縱,“機先動靜”之妙用也。
八三、合勁
合勁是太極功系里推手或技擊時使用的一種基礎學力。當雙方推手或技擊時,如欲發(fā)打,都必須周身合住,始可以用著(招)或發(fā)力。這種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的發(fā)力,稱為合力或合勁。
從對待上講,對方欲擊我時,必用合去發(fā)打,我若避開敵之發(fā)打,必用分去走化。如果對方欲擊發(fā)我時,我設法使之分;或?qū)Ψ接呋謺r,我設法使之合,這種迫使對方合力的手法與勁,稱為合勁。
在與對方推手或技擊時,有時對方雙手齊發(fā),或有多個力點作用到我身上,此時我以串合的手法或勁,使敵力合并、集結(jié)、串連,而僵整,以利我之發(fā)打。也稱合勁。
總之,如前面的分勁條文,敵欲合,則使之分;敵欲分,則使之合。可利己而不利於人,善之善者也。
八四、斷勁
斷勁亦是太極功系里推手或技擊時常用的一種學力。斷勁者,折斷其來力。
當與對方推手或技擊時,對方用著(招)或力擊我,我應以“粘黏連隨”接住對方。在對方擊我時,一定要在其著(招)或力尚未及我身,即於半途阻其順達,著(招)和力遇阻而回,再無延續(xù)和連發(fā)的能力。當我施太極功系里的“剛勁”,如斬鋼截鐵勁,則對方之臂或腿必受重創(chuàng)。
拳法曰:“勁可斷而不可回?!?/span>我用斷勁阻斷對方來著(招)或來力之后,應趁其回力而擊之;反之如我於推手或技擊中,偶遇對方之斷勁,首先要注意把失效的著(招)或力,扔掉不要,遵循“勁可斷而不可回”的法則。有可能時,可由斷處續(xù)勁連發(fā),應急補手“斷而復連”,則不會有大的閃失。
八五、悶勁
悶勁是太極功系里推手或技擊時所使用的一種特殊的學力。悶勁者、即在與對方推手或技擊時,我用手法和勁,“悶”住對方的勢、力、氣,使之不能發(fā)出,謂之悶勁。悶勁俗稱“老牛筋”,言其筍(榫)老而堅韌。一旦施於對方之身,其勢、力、氣,必被我悶住。欲走無路,欲逃無門。
當我與對方推手或技擊時,我應以粘黏連隨接住對方的來勢或來力,然后由接觸部位或接觸點處,我以“定勁”為核心,看顧好對方發(fā)力部位與氣口,然后以強大的“松沉勁”下悶,此時對方氣口被壓制,呼吸被堵。其勢不得變,其勁無法發(fā)。此即悶勁所產(chǎn)生的效果。我可趁其掙扎而發(fā)打之。
悶勁施於對方之穴位,則效果更佳。如施於肩井穴、華蓋穴等處,則可起到 閉穴的作用。
八六、輕浮勁
輕浮勁是推手和技擊時經(jīng)常用的一種學力。當與對方推手或技擊時,無論對方來勢或來力多么兇猛,用粘黏連隨接手后,施以輕浮勁,則對方似飄浮於水面之上,其根自斷,因而傾跌。此種輕浮勁是由太極功操練出來的。操練輕浮勁,必須先將太極功“松功”練好。沒有松功做基礎,輕浮勁很難練好和用好。
輕浮勁的應用法有兩種情況:
1、當我與對方接手后,對方的手在我的雙臂之上,即我在其力點之下,此時我必須輕飄之待其失重,以便還擊。
2、當我與對方接手后,對方的手在我的雙臂之下,即我在其力點之上時,我必須輕敷之。輕浮勁與粘黏勁同時使用,待其力或重心向上冒起時,再施以發(fā)打。
八七、鼓盪勁
鼓盪勁是推手或技擊中的較高深的一種學力,它是通過太極功各種功法的練習之后,在對待時用自身的開合、虛實、呼吸,使肢體的外動與內(nèi)動,有節(jié)奏的類似波浪式的,盪漾鼓動的勁。
鼓盪勁是勁功里較難練好的一種勁。要練好鼓盪勁也必須先練好松功,再練好輕浮勁。因為鼓盪勁是由操練輕浮勁而產(chǎn)生的。當輕浮勁操練得日久功深之后,由輕浮勁逐漸產(chǎn)生波浪式的盪漾。再經(jīng)熟練之后,波浪的波幅逐漸加大、加深,則鼓盪勁會油然而生矣。
鼓盪勁施於對方之身時,可含對方如墜入驚濤駭浪之中,眩暈迷惑而任由我擊發(fā)。
八八、臨皮勁
臨皮勁是推手或技擊中的難度甚高的一種學力。臨皮勁是一種極薄的勁,此勁乃發(fā)之於皮毛之勁。
楊少侯先師講:“發(fā)勁要貫徹薄、順、短、脆、遠五字訣?!?/span>臨皮勁涵括“五字訣”的特點,是由純熟的太極功“松功”脫換出來的。
太極拳論曰:“發(fā)之於毛”,是要求將勁由骨、韌帶、肌肉逐漸脫換到皮膚上來。練者必須在名師傳授下,通過多年艱苦之鍛煉,才能夠練成的。
臨皮勁是一種極輕靈、極柔韌、又極堅剛的勁力。用它對待來手或來力時、一經(jīng)與對方粘手,則對方的感覺如落於棉絮之中,若附於柳葉之上,似飄浮於潭水之中。感覺既無落點,又無依靠;既無自主之力,又無抗衡之能,則對方任由我擺佈。我之發(fā)拿打化,無往而不利也。
八九、離空勁
離空勁是推手或技擊中罕見的一種學力。離空勁是當與對方推手或技擊時、我已用粘黏連隨與對方接觸。但在推、打的過程中,我暗離與對方的接觸部位,而對方又不能察覺,因而由“離”使對方“落空”者,謂之離空勁。
離空勁在推手與技擊的使用中,分為:
1、小離空勁:我暗離對方的接觸點,待對方察覺而驚慌失措之際,我復以粘黏連隨與對方銜接,趁勢發(fā)勁擊之。(離之空隙較小。)
2、大離空勁:我暗離對方的接觸點,使對方於一“離”之際,馬上失重、落空而傾跌。我趁機擊發(fā)之。(離之空隙較大。)
3、空勁:我暗離對方之接觸點,使離之空隙加大,并使對方墮落於“空隙”之中,謂之“空勁”。
九十、凌空勁
在適當?shù)膱龊虾涂臻g距離內(nèi),末接觸到對方的身體,就可以令對方傾跌,凌空勁是打法中獨有的精妙絕倫的學力。
太極拳論曰:“離而未發(fā),即能知其將發(fā)。彼何處欲動,即能知其將動?!本褪钦f利用敏銳的聽覺和自己的外氣(強大的氣場),去遙控對方,再通過利用自己的氣勢,去震懾對方的精神,使對方於驚恐中,失常、失控,因失重而傾跌。
凌空勁是在熟練離勁、空勁、鼓盪勁等多種高級功夫而得來的。吳圖南先師曾寫有《凌空勁歌》一首,詳細說明了練習“凌空勁”的步驟和方法。
遠古先師李道子擊俞蓮舟所用的“凌空勁”,稱“正失驚手”、就是由面對面而擊發(fā)之手。先師蔣發(fā)擊陳長興所用的“凌空勁”,稱“逆失驚手”,就是蔣發(fā)先師由背后轉(zhuǎn)身而擊發(fā)的。以上是兩種不同的打法先例。
九一、內(nèi)轉(zhuǎn)彈抖勁
內(nèi)轉(zhuǎn)彈抖勁是推手或技擊中難度最大的一種學力。它是將太極功系內(nèi)的各種功法完全練習精熟之后,再逐漸掌握自己的內(nèi)氣,由養(yǎng)蓄到靈動勁力。簡要言之,是以內(nèi)氣催發(fā)的“彈抖勁”。此勁練成之后,周身上下皆可彈抖發(fā)放。內(nèi)轉(zhuǎn)彈抖勁練習純熟之后,要求做到無意而外氣如彈而發(fā)。此功法為太極功系的上乘功法,非門內(nèi)同慧之人,無法練成也。
前文所講彈抖勁為一般勁力,可由練習勢功或勁功中得之。內(nèi)轉(zhuǎn)彈抖勁則必須精熟氣功。太極功系里的氣功,是為練太極功而專設的氣功;也是因練太極功的氣功,而產(chǎn)生的氣功。內(nèi)轉(zhuǎn)彈抖勁在練習時,有定步操功法和活步操功法。練者須先由定步練起,待純熟后,再練習活步之功法。以上功夫必須口傳心授。盲修瞎練,恐入歧途。
練“內(nèi)轉(zhuǎn)彈抖勁”的條件和步驟
要練好內(nèi)轉(zhuǎn)彈抖勁,首先必須將太極功系的全部功法,即松功、勢功、勁功、氣功等,練到精熟。自己的身體達到神滿氣足,才可以言練內(nèi)轉(zhuǎn)彈抖功。
練習時還要注意以下條件:
1、必須將松功練到精熟,又能將松功融入到全部功法中去,以松功為全部功法的中心,即基本做到周身上下能夠“拆開”,處處總此一虛實;
2、切實做到內(nèi)氣要充沛,外氣要渾厚,基本能做到“發(fā)之於毛”;
3、必須做到心安性定、應物自然;
4、切實做到“意氣為君、骨肉為臣”,不可本末倒置;
5、練習外氣時,要循序漸進。要由大面積的動,練成小面積的動。要從整體的動練到局部的動,達到無一處不可抖彈;
6、要由定步微動練到定步多動;繼而練到活步微動到活步多動,最后到達全自動化;
7、用意觸動內(nèi)氣時,意要由大到小,練到無意而至,油然而生之境地;
8、要純?nèi)巫匀?,期以達到脫胎換骨,盡性立命的目的。
九二、太極拳推手簡介
目前太極拳推手主要有: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等幾種形式。
定步推手與活步推手是用掤、捋、擠、按的手法去推的,故又稱四正推手法。
大捋是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手法去推的,步法又為活步。因為推手過程中表現(xiàn)捋法較為突出,故稱大捋,又稱四隅推手法。
根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太極拳推手在民間約有十多種名稱。如,揉手、打手、進退到家、正四步、斜四步、小捋、懶牛筋、車輪挒、撥游鼓、鼓又飄、亂採花、大捋、順捋、逆捋、粘手等。這些名稱大多數(shù)是后人編的。
亂採花又稱“爛採花、採浪花”。據(jù)說是形容太極拳推手到了某種程度之后,掌指之功精深靈巧,好像蜂蝶在花朵上採蜜粉時之情景。但據(jù)老前輩說,傳統(tǒng)推手并無亂採花,乃后人編造的。
九三、太極拳定步推手法
太極拳定步推手法是推手時兩人對面站立,各以左腳或右腳向前邁出一步(兩個人的腳掌左右平行反向交錯半個腳,中間距離一橫腳寬),兩人各出左手或右手於腕下相搭,然后做不準動步的推手,稱為定步推手。定步推手有以下幾種推法:
1、單手平圓推手法
推手時多用定步推手。步法如上述之定步推手的步法。推手時兩人各出左手或右手,腕下相搭,做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呈水平圓弧形的推手。
2、單手立圓推手法
推手時多用定步推手。步法如上述之定步推手的步法。推手時兩人各出左手或右手,腕下相搭,做體前立圓弧形的正反方向推手。此推手法又稱劈面插檔立圓推手法。
3、掩肘插肋推手法
推手時多用定步推手。步法如上述之定步推手的步法。推手時兩人各以左手或 右手,腕下相搭,另一手扶對方的肘部,做半圈下弧形按肘插肋之動作。
4、四正手推手法
推手時可做定步推手。步法如上述之定步推手的步法。推手時兩人各出左手或右手,腕下相搭、另一手扶對方的肘部,做“女”字形的掤、捋、擠、按四正手之推手。
九四、太極拳活步推手法
太極拳活步推手法分兩種步型,一種步型如定步推手的步型,即推手時兩人對面站立,各以左腳或右腳向前題出一步〈兩個人的腳掌左右平行反向交錯半個腳,中間距離一橫腳寬〉,這種步型是鋤步的;另一種步型是活步推手的步型,即推手時兩人對面站立,一方出左腳、一方出右腳〈兩腳一里一外、兩腳間距約為半個腳寬〉成順步式。推手時兩人仍為出左手或右手於腕下相搭、然后做動步的推手。
活步推手有以下幾種推法:
1、進三退二活步推手法
推手時兩人對面站立,一方出左腳,一方出右腳〈兩腳一里一外,兩腳間距約為半個腳寬〉。兩人四臂相搭,推“掤、捋、擠、按”四正手。步法為:進者走三步;退者退二步,然后互換步法與手法。 這種推手稱為進三退二的四正手推手法,又稱為五步二人搶。
2、進三退三活步推手法
推手時兩人對面站立,各出左腳或右腳,其步法如定步推手的步法。兩人四臂相搭推“掤、捋、擠、按”四正手。進者前腳先進第一步;退者后腳先退第一步,然后再各進退左右腳各兩步。這種推手稱為進三退三的四正手推手法。
3、四隅手推手法
推手時兩人對面站立,各出左腳或右腳,其步法如定步推手的步法。兩人四臂相搭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入勁。其身步動作多為斜身轉(zhuǎn)向的活步動作,故稱四隅手推手法。又因推手時“捋”的動作較為明顯,故又稱為大履。
雖然練法沒有寫出來 ,但是太極拳的框架都涵蓋了 , 大家可以對照參考一下。
每個門派不一樣 ,練法最好是找自己的師傅傳授 ,寫出來大多是找罵了 。
(全篇終結(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