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與謀”出自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意思是說:道有所不同,君子應該淡然處之,不能強行一律。言下之意: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不要求別人跟你一樣。
孔子曾數(shù)次問禮于老子,《孔子家語》記載,老子批評他霸氣外露,要他學會謙虛,不要張揚,爭強好勝??鬃诱f“敬奉教”,但實際上確實如孔子所言“道不同不相與謀”,你研究你的天道自然,我研究我的人道禮法。
孔子、老子同生于春秋末期,同樣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jīng)》,易者,道也。就是說,“易”是研究天地萬物生生不息陰陽轉(zhuǎn)化的大道之學。但為何他們二人卻形成了不同的“道”的觀念?
原來他們所學之“易”不是同一個“易”。
“易”有“三易”,曰《連山》,曰《歸藏》,曰《周易》。漢代經(jīng)學家鄭玄在《易贊》中說:《連山易》也稱神農(nóng)易,《連山》者,象山之出云,連連不絕,故以山為首;《歸藏易》又稱黃帝易,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故以地為首;周易也叫文王易,《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故崇尚天,以天為首。
但《連山》《歸藏》兩易失傳,已是千古之謎。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易經(jīng)》只是周易這一種了?!耙住笔勤吋軆粗?jīng)典,經(jīng)國治世之利器也,不可以示人,是深藏不露的。所以就連孔子那樣的大學問家,直到晚年,應該在50歲以后,才有機會見到,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以至于廢寢忘食“韋編三絕”,所以他感慨道“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歸藏》尊陰,《周易》尊陽;歸藏直接繼承了商代的易觀,而《易經(jīng)》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在《易經(jīng)》的世界里,人與自然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宇宙觀?!兑捉?jīng)》雖是用來“卜筮”未來事態(tài)的秘籍,卻能總結(jié)出預測的規(guī)律。故被稱為含蓋萬有、綱紀群倫的中華文化總源頭。
孔子喜愛《周易》并非喜愛其卜筮之術(shù)。子貢問孔子說,您說過只有喪失德行的人才去求神問鬼,如今你這么癡迷周易?。靠鬃哟鸬溃喊僬及凫`那是百姓的事。我之所好者,易道也,禮也,仁也。
孔子所尊者文武周公,所事者克己復禮,他已經(jīng)讀遍了魯國所有的古籍,最想得到的就是《易經(jīng)》,可是他一直沒有機會。相傳孔子50歲以后終于讀到了《周易》一書,孔子50歲當在公元前501年之后,而在公元前516年,在王室內(nèi)斗敗落的王子朝就已帶著全部典籍和部分貴族逃往楚國。所以,這時候,孔子所能見到的只能是《周易》,他沒有機會見到《連山》和《歸藏》了。
孔子讀過《周易》后,所做的最驚天動地的偉大貢獻之一就是對古代經(jīng)典,包括《周易》進行梳理修訂。所謂的儒家“六經(jīng)”,原本都是史書,顧炎武說“六經(jīng)皆史”,是全民所有的共有精神財富。但自從孔子刪改注入儒家思想后,便成為儒家經(jīng)典。
孔子對《易》的貢獻在于堅持仁義觀念為其作傳,這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貢獻,是孔子及其后儒將《周易》所有涉及讖緯之學的內(nèi)容幾乎全部刪除,并對卦爻進行哲學闡釋,因為他不言怪力亂神。由此,卜筮之書一變而為一部閃爍人類智慧之光的哲學巨著。
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中國上古時期遺留下的典籍有3000余篇,孔子削繁就簡,選取其中合乎周禮的文獻數(shù)十篇重新裝訂,這就是被稱為《尚書》的古書?!对姟芬灿?000多首,最后只剩下305篇,故稱“詩三百”;《禮》《樂》同樣是上古、中古方面的音樂文獻,由于文本已散佚,沒法了解原貌。
而老子就不同了,他是周王室的守藏史、太史令、周天子的智囊顧問,他能夠閱讀到孔子見不到的所有典籍。他的學說出于《易經(jīng)》而忠實地闡釋易經(jīng)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對“易道”進行了全方位闡釋,強調(diào)“道者,萬物之主”,“為天地母”,他說“域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作為天地萬物的一分子,而不是獨立于天地萬物子的群體,他的“無為而治”“貴柔守雌”等思想,完全出于黃帝《歸藏易》的“貴地”之道,
《道德經(jīng)》中的不少章節(jié)與《易經(jīng)》的“貴柔守雌”思想一脈相傳。
《道德經(jīng)》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完全相同,老子的“道”跟《易經(jīng)》的“太極”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道德經(jīng)》和《易經(jīng)》,都是通過對宇宙現(xiàn)象的仰觀俯察,歸納總結(jié)出來的,其共同之處都認為,陰陽互化,決定了天地萬物永恒地處于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
如果說《周易》是一部以卜筮為手段的哲學書,那么《道德經(jīng)》就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哲學著作,他接受了《易經(jīng)》的宇宙整體觀,以獨特的視角,鮮明的觀點,用可見、可聞、可感知的事物,對宇宙本源的“道”的形狀、功能、屬性等,進行描述和闡釋,形成了獨特而完備的“道”論體系,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政治、宗教、科學、藝術(shù)等各領域都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我受中國的孔孟子的影響“很大”,而受老子的影響則是“巨大”的。
這便是孔子和老子,兩位偉大的思想家的偉大和不同。他們的智慧之光有如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歷千秋而永耀,經(jīng)萬代而不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