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KY主創(chuàng)們
很不幸,我的愛情觀是被安妮寶貝啟蒙的。
那時候我上初一還是初二,《告別薇安》忽然流行起來,我只覺得里面的女主角總是郁郁不樂,而且總喜歡在墓地里捉蝴蝶玩兒。有一段關于愛的對話我至今都記得:
-“愛的感覺是什么?“
-“是痛苦?!?/span>
-“為什么?“
-“因為痛過才會記得?!?/span>
雖然那之后就沒有再看過她的書,但里面那種對于愛的憂郁的描寫,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壓根還不知道情為何物的我,從那時起就被種下了一種對“愛”的感性認識——愛應該是痛徹心扉的,是苦而非甜蜜的,如果沒有為了愛“破碎“,都是愛得不夠到位。
可想而知,后來的我因為對愛的這種預期付出了不少代價。最顯而易見的一種,就是我執(zhí)迷于那些會讓我感到痛苦的人,并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感受到“我深愛著對方”。而一旦痛苦停止,我便開始感到迷茫。顯然這不是一種通往幸福的好的愛情方式。(btw,聽說太小的時候讀安妮寶貝的女孩子,長大了普遍都容易“作”,此為娛樂性非實證型結論,真假不可知)
時至今日,我會覺得,安妮寶貝說“愛是苦的”,這句話倒未必是錯的,只是苦的并非是愛本身。那是為什么愛情中人們會覺得苦澀呢?
人們以為愛是一種本能,以為人人生來會愛,他們把激烈的欲求、情緒、被攪亂的心神等等稱呼為愛。但其實愛是很難的,它是一種習得的能力,需要不斷的反思和覺察,才分辨得出什么是愛。而在那些,被誤以為是愛的,別的一些事物的過程中,苦澀發(fā)生了。
妄想苦
人們以為自己愛上了對方。殊不知,對方只是自己幻想的一個載體。有時,這種幻想是關于對方這個人的,對對方性格的解讀、價值觀的判斷;也有時,這種幻想是關于這段關系的,對方對自己懷有怎樣的感情,對方會不會有很多對這段關系和自己的考慮。很多時候,人們并不是在與真正的對方互動,而是在和經過了自己的想象修飾的那個“對方”互動。
假如對方的言行,剛好匹配了這種想象,是不會苦澀的。但現實中,對方一定會流露出不匹配這種想象的地方來。此時,你會感受到強烈的失望,感受到關系的失去,而失望與喪失都是極其苦澀的。而事實上,可能是你所認為的那種關系從不曾存在過。
當然,我們對旁人的認識,注定都是要從混雜了想象的狀態(tài)開始的。辨別你們的關系在這方面是否健康,要取決于想象在你對這個人和這段關系的認識中,占比多大。以及,你是否主動回避真正認識現實,以期給想象留下空間。最后,健康狀態(tài)下,由于彼此不夠熟識,而存在的想象,即便在被現實戳破時,可能帶來輕度的失望等負面感受,卻不會帶來錐心的疼痛感。
渴求苦
“Crave”是英文中很生動的一個詞,它代表了一種強烈的渴求,如毒癮之人渴求吸毒一樣強烈。心中存在crave的人,會覺得唯有ta渴求的對象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這個世界上,除此之外,竟再也沒有別的好人好物了。人一旦投入到這樣的渴求中,甚至會表現出“癲狂”的狀態(tài)來,大量的文藝作品也把這種渴求描繪為真愛。
最近看的一本書《the art of living》里有一章就談到crave。書中說,心中存了crave的人,就仿佛心中有一把鉤子,一定要鉤在所欲求的某個對象上。他們的注意力會出現偏差,只能注意到這一個人一件事,也只能注意到“能否得到渴求對象”的未來,而無法注意到當下。
有很多曾經沉浸在渴求狀態(tài)中的人,都會告訴你,當終于獲得渴求之物時,他們會感到一陣空虛——這種空虛,其實是因為心里的那把鉤子上沒有了目標。而鉤子依然存在。
但人們把自己所愛之人,掛到了心中的鉤子上,作為自己渴求的對象,就會對這個人及這段關系產生認知的偏差。我們會感到全部的幸福和自身的完整都寄托在“得到這個對象”上,生活中再也沒有了其他的愉悅。在得不到的過程中,人們感到持續(xù)的破碎的苦,在得到之后又感到無名的空虛的苦。
我們都希望自己愛的人也能回應自己的愛,但健康的愛,應當是在除了這件事之外,仍然能一定程度感受到生活多方面的愉悅。以及,雖然自己會感到悲傷,也給對方不愛自己的自由。
競爭苦
也有一些人,在愛情中過招。當他們愛上一個人,他們便渴望有力量主宰這個人及這段關系。他們的苦,發(fā)生在這種主宰的意志沒有能夠得到貫徹的時候。
到底什么是權力呢???掠幸粋€我很認同的定義,權力就是,在他人不愿接受自己的某個意志的情況下,在多大程度上仍然能夠貫徹自己的這個意志。權力越大,這種強行施加意志的成功率就越高。
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有權力的體現,有人的地方就有權力的高低。當人們在愛情中,想要成為更有權力的一方,這種爭奪也會帶來苦澀。健康的關系中,也有權力存在——沒有絕對公平的任何一種關系存在,總有相對的強勢和弱勢,也分此時和彼時——但權力并不是關系的目的。愛會為付出和妥協添上一種快樂感,雙方的注意力并不太放在“誰的意志得到了貫徹”上。
忌妒苦
所有的忌妒都發(fā)生在“不滿足”的狀態(tài)中,發(fā)生在關系內部,而并不真的是由外部的事物引起。不夠充沛地感受到被愛、被需要、不夠充沛地感受到不會被拋棄,忌妒就會存在。哪怕兩個人在孤島上,身邊再也沒有其他人,ta的注意力總是不在你身上,你也會忌妒ta看的書、作的畫,你會忌妒一切與你爭奪ta注意力的東西。
有時這種不滿足來自于客觀的事實,對方可能真的不足夠愛自己。但有時也來自于過高的標準和期待,比如當自身處在渴求中,會過度極端地想要占有對方的一切注意力,此時忌妒的發(fā)生就更容易了。
由忌妒,生猜疑。正如前文所說,忌妒發(fā)生于關系內部。所以一切外部讓你感到忌妒的事物,都是一種幻象,無論是否真的存在,你都會制造出可以讓你忌妒的對象(人/事)來。猜疑就是制造的手段。
好的愛,包含了一種客觀的期待,我自己的以及對方的注意力,都不可能集中在這一段關系上,我們都會對很多事物懷有愛意,而那些愛意并不能抵消我們彼此之間充沛的愛意。此時,猜疑和忌妒的苦澀,就不存在了。
計算苦
人人都渴望被自己的愛人所愛。但如果陷入絕對量化的比較,就會有一種“求對等”帶來的痛苦。其實,將自己所付出的與對方所付出的進行對比,試圖用來成為判斷愛要不要繼續(xù)的標準,是行不通的。因為心是不受控制的,你或者對方都無法改變自己的感覺。
那什么又應當成為這個判斷標準?其實,這種判斷本應是一個自然而然發(fā)生的過程,它取決于你是否擁有充沛的自愛。如果你有充沛的自愛,你會去爭取,去讓對方看見你的心。但你可能不會長期渴求一個不能給你帶來愉悅和滿足的人,因為你希望自己被關愛,你會喜歡那些有能力也有意愿關愛你的人。這個不對等的狀態(tài),會因為你興趣的喪失自然化解,而不是反復計算,逼迫對方,深陷苦澀。
說了這么多,想來你大概可以明白,你在愛情中感到的苦澀,究竟來自哪里了。愛是好的,恰恰是沒有堅持于愛,產生了這些非愛的事物,帶來的苦澀。但是,為什么在文首我說“愛是苦的”這句話沒有錯呢?因為,苦是愛達成的必經之路。It’s part of the deal.
放下幻象,我們才能看見真實的彼此,才能選擇是否要接受這樣的彼此,因為我們都無法選擇性的接受一個人,一個人就是一個整體。放下渴求,我們才可以感受到愛一個人本身帶來的愉悅感,這種愉悅感無關于是否得到對方,而就在你愛ta的過程中,給你自身帶來的喜悅。放下競爭,我們才會更愿意為對方付出和妥協,而愛的強化就是一個反復“給予-得到”的過程。忌妒則是一個信號,忌妒發(fā)生說明你們的關系本身存在問題,要向內尋找問題的解決。最終,自愛會成為你最后的屏障,保護你。
沒有一段美好關系的經歷,是不用經過苦的。如果兩個人本身比較完整而成熟,那可能這種苦的程度會輕一些、頻率會低一些。如果兩個人本身就有沒有處理好的種種創(chuàng)傷、破碎,那可能更是要走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實現真正的信任與愛。
愿你們能耳清目明,走過幻境和險灘,愿你們始終有勇氣,愿你們都恰好沒放棄。愿你們能感受到苦澀背后那長久、深邃的愛的甘甜。
你在愛情中,也有過刻骨銘心的苦澀么?你是否已經消化了這些苦澀,或者,你想過用某種方式去處理它們嗎?
虐狗的七夕快要到了,今天我們策劃了一個特別的活動,一起來重新面對曾經的苦澀愛情。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彪m然在信息時代,用紙筆寫信的方式已經幾乎被人們遺忘了,但我一直覺得,手寫情書是一種非常浪漫的方式。
這一次,我們就想要發(fā)起一場手寫情書活動。
我們聯合Coffee Box 連咖啡一起,將為你開設一個限時一周的微苦郵局。在未來的一周里,連咖啡的外送包裝盒將變身郵筒,如果你訂了連咖啡,那么,你將有很大幾率在咖啡盒里收到我們準備的信紙與信封。
在信紙上,你可以把曾經、正在或者期待中的愛情書寫下來,寫給那個讓你痛苦、抓狂、獲得刻骨銘心體驗的人。
只不過,這封信并不是要寄給那個人。你的情書將在七夕那天,被隨機放進Coffee Box的咖啡盒中,隨著咖啡一起送到陌生人手中(超刺激的~ 具體的寄送方法請參考本文末尾)。
你不知道正在寫的情書將會被誰小心翼翼的打開,你不知道你的故事會影響誰,在誰的心里掀起波瀾,你也不知道七夕那天你手里捏著的情書,是裝載著誰的喃喃細語和小心思。
當你的情書被某個人打開,你們之間也將產生一種奇妙的關聯。品嘗一杯咖啡的同時,也在品味一個陌生人情感里的甜蜜、苦澀和失落,這是一種獨特的情感共享體驗。
KY主創(chuàng)們,以及一些神秘的大V好朋友,也都會參加到這次浪漫的寫情書活動中來,所以,如果你寄出情書,那么七夕那天收到的信,也有可能來自我們當中的某個人哦,請不要嫌棄字丑。(暫時不公布都有誰啦,希望你足夠驚喜)
“人世間的事情莫過于此,用一個瞬間來喜歡一樣東西,然后用多年的時間來慢慢拷問自己為什么會喜歡這樣東西。”
▼ 活動參與方法 ▼
■ 我想寫信
時間:8月22日-8月25日
聯系客服